-
公开(公告)号:CN1145086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62083.9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热式抗膨胀金属储氢装置,抗膨胀结构均匀安装在压力容器罐体的内壁以为储氢合金吸氢膨胀预留空间,换热结构安装在抗膨胀结构的内部以对吸放氢循环进行热交换,储氢合金分布在换热结构中以形成合金粉床体,导气管为中空的两端封闭管且自由分布在合金粉床体的内部以提高氢气传输速度和纯度,过滤结构独立于导气管且安装在压力容器罐体的进出口处。根据本发明的内热式抗膨胀金属储氢装置,高效安全,能够解决储氢装置中存在的传热、传质效率低下以及罐体膨胀安全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048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114398.3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氢化锂-多孔碳水解发生氢气的方法与反应系统,属于燃料电池氢源的制氢储氢技术。其特征是:通过机械球磨LiBH4和多孔碳材料制备水解材料,控制与水解材料反应的液态水的进水速率和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对反应的放氢量、放氢速度等进行有效控制。本发明是将水解制氢与制氢系统精密结合,这种水解制氢系统无需催化剂加速;可持续稳定放氢;控制方便;且放氢效率较NaBH4水解制氢体系高。完全满足氢燃料电池对氢源的要求。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对促进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公开(公告)号:CN101477018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810205106.X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7/04 , G05B19/04 , G05B19/048 ,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测试仪由氢源、温度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执行机构、反应室、真空系统和电源构成。其特征之一是采用微控制器方法代替数据采集卡等其他方法即可测试储氢合金的吸放氢特性,从而可以提高测试仪的智能性,实现全自动化吸放氢特性测试,尽量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提高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81991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710038985.7
申请日:2007-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氧化物修饰的硼氢化锂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氢材料的通式为(100-x)LiBH4+XMeO,MeO为修饰用的氧化物,X的质量百分数为10-80%。将LiBH4和所述的氧化物按上述通式混合后,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球磨,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的氧化物为TiO2、Fe2O3、ZrO2、V2O5、SiO2、Al2O3、Al2O3-SiO2或TiO2-SiO2中任意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储氧材料的初始放氢温度低于100℃,在300℃以下的放氢量为3-6.5%。
-
公开(公告)号:CN101259535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710172334.7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氢合金的氢粉化容器及其粉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化容器为直立的容器,在容器的内部有一个承料器,承料器为带有折边的盘状体,在盘状体的平面上开有小孔,承料器通过中间的孔安放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安放在氢粉化容器的底部,承料器位置在氢粉化容器高度的1/2-2/3处;容器的筒体和筒盖靠“O”型密封圈密封。氢粉化时粉化容器放在直立的电炉之中,并安放在振动机上;在合金氢粉化之前要对储氢容器进行予抽真空,在合金氢粉化完成之后,要在加热状态下对储氢容器进行抽真空脱氢。
-
公开(公告)号:CN1271229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310122610.0
申请日:2003-1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改性的钛铬基储氢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使用Ni、V和Fe三种元素取代合金中的部分铬元素,经改性的钛铬系合金的组成为:TiCrM-N-PVNFePNiJ。其中M的范围为:1.75≤M≤2.1,N的范围为:0<N≤1.2,其中P的范围为:0<P≤0.5,J的范围为:0.05≤J≤0.6。本发明提供的改性钛铬基储氢合金储氢量均超过2.0wt,最高可大于2.6wt%,可作为大规氢源的储氢合金,应用在燃料电池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222387C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02137646.8
申请日:2002-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化球磨法制备纳米金属材料,其特征在于与氢发生氢化反应的金属或合金装入球磨罐,罐的密封盖上安装有可承受10MPa的通气阀门;将球磨罐加热至100~250℃,抽真空至10-3Pa,保持15分钟;通入压力4~8MPa的氢气保持1小时;球磨15~60分钟,球磨结束后,应先释放出氢气,并再用氩气清洗2~3次,在手套箱或惰性气体保护环境下将纳米级金属单质或合金从球磨罐中取出。本发明优点是由于氢的作用,材料受空气污染少,产品性能好,特别适合与氢发生氢化反应的Zr、V或钛基合金、镁基合金及稀土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214123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3115831.5
申请日:2003-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储氢量的钛-锰基储合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金的组成的分子式为TiMnxCryMz,其中0.7≤x≤1.2,0.2≤y<0.6,0.1<z<0.4,1.3≤x+y+z≤1.8。所述的储氢合金中M为Fe、Ni、Al、Cu和V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C14Leves相结构。合金在经3-4次反复熔炼后经900℃~1300℃退火,5~30小时后拥有高的储氢容量和好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组份为TiMn0.85Cr0.35V0.24Fe0.06合金退火后的最大储氢容量可达2.1wt%,显示此类合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200472C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3115828.5
申请日:2003-03-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活化的钛基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组成分别为TiFex-yMeyVj和Ti1-XZrxMnyMezVj,前者0.7<x<1.5,0≤y<1,0.1≤j≤0.3,Me为Mn、Cr、Al、Cu、Ni或Zn中一种;后者0≤x≤1,0.8≤y<2.5;0≤z<0.5,0.1≤j≤0.3,Me为Cr、Al、Cu、Ni或Zn中一种。其制备是在磁悬浮高频感应炉氩气保护下反复熔炼3-4次,熔炼后所得的铸态合金在900-1300℃惰性气体保护下退火5-20小时。经改进后的储氢合金不仅具拥有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在温和条件下很容易被活化,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588678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52933.1
申请日:2004-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8
Abstract: 本发明为高电化学容量的Ti-V基储氢电极合金材料。其组成为(Ti1-xZrx)100-a-b-c-dVaMnbNicMd,其中0≤x≤0.5,20≤a≤45,5≤b≤30,5≤c≤20,0<d≤30,40≤a+b+c+d≤90,x为原子比:Zr/(Ti+Zr);a,b,c,d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可以为Cr,Nb,Ta,Pd,Co,Re(稀土)中的任意一种、二种或三种的组合。合金中BCC相和C14 Laves相共存,以BCC相为主相,同时还可能有TiNi相或Ti2Ni相存在。该合金在镍氢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燃料电池用氢源、以及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用作镍氢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时,合金的实际放电容量可达500mAh/g。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