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污水动能再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246277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138634.4

    申请日:2016-10-20

    Inventor: 王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污水动能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槽置于主套筒内壁上,连接套置于主套筒上,排水入口置于主套筒上,主套筒内壁置有一层金属薄片,安装孔置于主套筒上,且贯穿内壁上的金属薄片,振动外筒置于主套筒内,且和导流槽留有一定空隙,振动外筒两端和金属薄片之间各通过一个卷簧相连接,中空振动芯置于振动外筒内,且两端边缘分别和振动外筒相连接,所述中空振动芯的外径从中间往两端逐渐变大,且内部为中空,排水通道置于中空振动芯内,振动腔置于振动外筒和中空振动芯之间,振动弹片置于振动腔内,振动连接杆一端置于振动外筒上,另一端穿过安装孔,振动连接杆和安装孔之间置有密封导套。

    履带式行走装置和机器人
    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032799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849120.3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式行走装置和具有其的机器人,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底盘;两个行走组件,两个行走组件分别位于底盘的左右两侧,每个行走组件均包括:履带和履带轮组,履带缠绕在履带轮组上,履带轮组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可驱动履带进行运转;张紧机构,驱动轮和张紧机构分别位于履带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张紧机构可调节履带的松紧;承重机构,承重机构位于履带的底部,承重机构包括多个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排布的承重减震组件,每个承重减震组件均包括:承重轮、避震器和承重摆臂,承重摆臂连接在承重轮和避震器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行走装置,不仅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且可适应楼梯以及起伏度较大的路况,运行平稳。

    可折叠式机械手臂和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11030072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849161.2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机械手臂和机器人,所述机械手臂包括:底座;机械爪,所述机械爪上设有钳口件,所述钳口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机械爪的自由端;折叠臂组件,所述折叠臂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机械爪之间,所述折叠臂组件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中直接相连的两个为可转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机械手臂,通过将钳口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机械爪的自由端,使得钳口件的使用更换更加方便,另外,在不使用时折叠臂组件中的多个连接臂可进行折叠收纳,减小空间占用。

    一种新型临时支护控顶、护帮和护迎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032657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056438.5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临时支护控顶、护帮和护迎头装置,包括多个前探梁、多个对巷道两侧边支撑的护帮板、多个对巷道顶面支撑的顶梁和对巷道前端支撑的迎头板,多个前探梁和巷道顶部连接,迎头板和前探梁铰接连接,前探梁上设置有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和迎头板和前探梁铰接连接,多个护帮板分布在巷道内的两侧,护帮板和前探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千斤顶,第二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和护帮板和前探梁连接,多个顶梁和前探梁的顶部连接。通过顶梁对巷道顶部实现支撑的同时,增加迎头板和护帮板对巷道的迎头和侧边进行辅助支撑,从而提高了巷道的安装系数,减少了巷道出现片帮事件的可能性。

    全钢双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088811U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20756073.3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一种全钢双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支撑包括两个耗能内芯板、外围框架约束构件、两个传力钢板、两个端板、加劲板和多根复位筋。利用焊接和铆接组合上述结构。通过耗能内芯板受力变形后,传力钢板与外围框架约束构件相对运动带动两端板相对距离变大,从而使得复位筋无论在受拉或受压状态下都伸长,实现自复位功能。解决目前安装传统防屈曲支撑构件的结构在中震或者大震作用后出现过大的残余变形,有效减少震后维护、重建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