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应用的自适应稀疏阵天线模块及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59909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710591350.3

    申请日:2017-07-19

    Inventor: 霍羽 徐钊 胡延军

    Abstract: 一种类波导巷道传播环境中的自适应稀疏阵列天线模块及阵结构设计方法,适用于公路隧道、地铁、矿井中使用。包括自适应稀疏阵列天线,和波束形成网络;推导小于衰减率阈值的导引波模最大阶数,将巷道划分为较高阶导引波模的快速衰落区和慢速衰落区,根据分界点位置导引波模的最大阶数取值,预判断出巷道中对信号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导引波模;确定天线单元的最佳分布数量及最佳分布位置;根据天线单元的最佳波束指标,选型或优化设计相应的天线单元。其充分利用类波导巷道传播环境中的波导耦合效应增强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形的灵活性,并降低自适应阵列天线设计的复杂度,提高无线信号传输与覆盖性能。

    一种矿用定位标签及省电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953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5722.9

    申请日:2013-11-11

    Abstract: 一种矿用定位标签及其省电工作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使用。包括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无线收发模块和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收到加速度信号,稳压器上电,晶体振荡器启动,由“PM3模式”切换到“主动模式”;在“主动模式”下,控制模块协调无线收发模块,将标签识别码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发送完毕之后,控制模块进入“PM2模式”,同时睡眠定时器开启,睡眠定时器溢出时,控制模块被“唤醒”,判断阈值T内有无加速度信号,如果有,则进入“PM2-主动模式”的循环工作方式;如果没有,则继续睡眠。该装置和工作方法能大幅度节省能量,省电效果好,有效延长了矿用定位标签电源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智慧照明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8121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68962.8

    申请日:2012-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40 Y02B20/48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智慧照明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矿井智慧照明系统。该系统包括矿井照明灯、无线感知模块、RFID电子标签、矿井传输网络以及地面监控中心;每个矿井照明灯上均安装一个无线感知模块,这些无线感知模块可构成无线感知网络,感知附近的矿工和各种无线传感器信息,并通过矿井传输网与地面监控中心进行通信;每个矿工均携带有一个与无线感知模块相匹配的RFID电子标签,每个RFID电子标签定时发送具有唯一标识号的无线信号。感知网络使矿井照明灯具有智慧,能根据需要开启并在救灾时指示逃生方向。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能源、智能化程度高,特别适合煤矿井下使用。感知网络使矿井照明灯具有智慧,能根据需要开启并在救灾时指示逃生方向。

    一种锚杆长度的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5905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074536.4

    申请日:2011-03-28

    Abstract: 一种锚杆长度的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单片机、测量频率信号产生器、阻抗匹配电路、与被测锚杆始端相接触的探针,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出端经峰值检波电路连接有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测量探针与被测金属锚杆始端直接接触发送测试信号,测试信号从被测锚杆的始端进入直至被测锚杆的终端,再由被测锚杆的终端返回被测锚杆的始端,返回的电信号经探针再送回测量仪器,通过改变测试信号的输出频率,测出产生电压最小值的频率节点,即可计算出被测锚杆的长度;对锚杆长度进行在线无损测量,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算快速准确、实用可靠、可体积小、功耗低。

    一种千兆以太网扩展实时数据通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79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017219.4

    申请日:2010-01-05

    Abstract: 一种千兆以太网扩展实时数据通道的方法,具体设计一个9B/10B码表,使每个9B数据对应一个独立的10B编码;在发送端将扩展的125Mbps实时数据通道的每1B数据与1000Mbps的以太网数据中每8B数据对应叠加,构成9B数据,通过查找9B/10B码表获得一个唯一对应的10B编码,该10B编码的线路传输速度仍然是1.25Gbps,与标准千兆以太网兼容,可以在原有的光纤线路上传输;接收端接收到10B编码后,根据通过查找同样的9B/10B码表,获得9B编码,即可恢复1000Mbps的以太网数据和扩展通道的125Mbps实时数据。将8B/10B编码改进为(8+1)B/10B编码,从而扩展出一个最高速度可达125Mbps的实时数据通道。

    一种锚杆长度的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5905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74536.4

    申请日:2011-03-28

    Abstract: 一种锚杆长度的无损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单片机、测量频率信号产生器、阻抗匹配电路、与被测锚杆始端相接触的探针,阻抗匹配电路的输出端经峰值检波电路连接有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接;通过测量探针与被测金属锚杆始端直接接触发送测试信号,测试信号从被测锚杆的始端进入直至被测锚杆的终端,再由被测锚杆的终端返回被测锚杆的始端,返回的电信号经探针再送回测量仪器,通过改变测试信号的输出频率,测出产生电压最小值的频率节点,即可计算出被测锚杆的长度;对锚杆长度进行在线无损测量,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算快速准确、实用可靠、可体积小、功耗低。

    基于环标识路由的弹性分组环多环互连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0063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710019927.X

    申请日:2007-02-02

    Abstract: 基于环标识路由的弹性分组环多环互连传输方法涉及一种在多个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相切连接构成的网络中实现环间分组相互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1)规定多环RPR网络中的子环之间通过相切互连,每个RPR子环分配一个不同的环标识号;2)多环RPR网络中传输的分组有两类:子环内传输的分组和跨环传输的分组;3)对跨环帧,在首部CRC之前插入长度可变的若干字节,作为扩展定义的“跨环控制”字段,并将分组当前所在子环中的交叉连接节点总数写入“TTL”字段;4)“跨环控制”字段第一个字节存放“跨环级数”,指明分组由当前所在子环到达目的节点所在子环需要跨过的子环个数,代表其网络生存时间。

    一种矿用多功能无线通信标签

    公开(公告)号:CN203217598U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20211072.1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多功能无线通信标签。该标签包括: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控制单元与无线通信单元以及显示单元使用SPI接口连接。具体的SPI接口连接方式:P0_0口和数据/命令口D/C相连,P1_0口和复位信号口RES相连,P1_2口和片选信号口CS相连,P1_3口和时钟信号口SCLK相连,P1_5口和数据口SDIN相连。该标签能实时发送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采集并显示周围传感器的环境信息,能接收并显示上层下达的指令,工人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且结构简单、功耗低,各部分元件均符合煤矿井下的本质安全设备标准,安全可靠。

    一种信息终端充电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2103440U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20007032.6

    申请日:2011-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终端充电控制电路。该电路该充电控制电路主要由电流检测放大器、RS触发器、场效应管以及充电接口组成;当开关打开时,RS触发器的管脚3为低电平,管脚6为高电平,场效应管栅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处于断开状态,不能对外供电;当开关闭合时,RS触发器的管脚3为高电平,管脚6为低电平,场效应管栅极为高电平,此时,场效应管处于联通状态,充电完成后可以对外供电。该充电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充电电路的低功耗,并且结构简单、低成本、低功耗、安全可靠,符合本质安全要求,达到了供电电路节能省电的要求,特别适合在煤矿井下使用。

    一种信息终端显示电路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965885U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20007066.5

    申请日:2011-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终端显示电路。该电路主要由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显示单元的管脚1、2间电连接电容C0;管脚3、4间电连接电容C1;管脚5、7接3.3v电源;电容C2一端电连接管脚5,一端接地;电容C3一端电连接管脚7,一端接地;管脚24电连接电阻R1后再接地;管脚25电连接电容C4后再接地;管脚26电连接电容C5后接地,管脚6、8~10、14、15、18~23、27、28均直接接地。控制单元芯片管脚1、2、3、4、5分别与显示单元U1芯片管脚11、12、13、16、17电连接。该电路结构简单、低成本、低功耗、安全可靠,特别适合在煤矿井下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