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6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6333.X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1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用无线电波的探地雷达定位检测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卷积的探地雷达空洞目标智能识别方法,通过可变形卷积网络增加可训练的偏移量,从而适应目标形状的变化,提高目标检测的鲁棒性。本发明所公开的识别方法,利用实测样本数据库,研究智能识别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优化并改进现有模型,将大量实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增强,以增加可训练探地雷达数据的样本数量和多样性,对提取形态各异的目标特征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较好、调节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57837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011455808.0
申请日:2020-12-13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复合探测器探头及其制备方法,该探头包括圆桶状的泡沫芯,在泡沫芯的外表面缠绕感应线圈,在泡沫芯的腔体内放置雷达天线印制板,在雷达天线印制板上印制接收偶极子天线和发射偶极子天线,天线的辐射面与感应线圈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在雷达天线印制板的顶部设置珍珠棉,在珍珠棉的侧面和顶面均覆盖吸波发泡材料。本发明所公开的手持式复合探测器探头,可以根据实际探测需要调整感应线圈的直径,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偶极子雷达天线金属含量更少,增益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1040640.1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方向图快速测量和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所述天线方向图快速测量和预估方法包括:通过计算获取待测天线的特征模及每个模式对应的3维场强数据;对天线在与特征模个数对应的少量离散方向的辐射场通过收发系统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结果反演各个特征模式激励系数;通过模式叠加获得天线的3维方向图,借助少量离散方向的电场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本发明只需进行几个离散点测试,而不需要探头进行过天线顶部的大范围的弧形运动或者大面积二维测量面扫描,大大降低了测试的成本和难度;通过有限点的测试获取3维方向图数据,提升系统的测试能力;该方法原则上可以通过单极化的测试预估全极化的测试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37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40633.1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控制方法及应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柱面龙伯透镜和馈电系统。柱面龙伯透镜分内外两层,采用在内层高介电常数介质上打孔,在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上填充的方式实现整体的渐变介电常数效果。馈电系统包括波导功分器与馈电喇叭。并利用透镜外围为空气的设计,使喇叭末端嵌入透镜确保其相位中心与透镜焦线相重合。馈电系统与两盖板共同起到固定和馈电作用。本发明使透镜加工更简洁聚焦更准确,进一步利用功分器与多个小尺寸喇叭结合的馈电方式,实现了相比于单一喇叭馈电更宽的方位面波束宽度;可利用较少馈电端口及开关的切换即可实现宽角域内的快速扫描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8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64166.1
申请日:2021-04-03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散射测量的高集成天线辐射方向图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单站雷达截面RCS测试系统:(2)基于双站RCS测试系统:最后利用公式获取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本发明所公开的测试方法,基于单站和双站两种RCS测试系统,待测天线无需与测试平台的馈线连接,不需要解决探头和被测天线间的远距离连接和信号同步,消除了在测试过程中因连接有源器件和天线平台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在该测试系统中设置的环境更接近实际场所中的工作环境。在双站测试方式下,天线与平台系统不需旋转移动,大大降低了对测试系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2406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30331.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王君超 , 王成浩 , 殷岳萌 , 冯温雅 , 王蕾 , 辛国亮 , 张伟 , 杨亚萌 , 张友源 , 尹达 , 韩琦 , 元勇虎 , 葛薇 , 刘志伟 , 尹亚捷 , 韩国庆 , 陈光 , 张其道
IPC: G01S7/41 , G06F18/2415 , G06N7/01 , G01S13/88 , G01S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构层层位检测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自相关矩阵R分解成相应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把特征值降序排列;用一个数据相关矩阵代替自相关矩阵,通过采样,将回波信号分解;通过将先验条件概率和后验条件概率结合,通过马尔可夫模型,用于检测和追踪。本发明所公开的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工程质量检测和盾构机等隧道施工方法对注浆层位检测,提升结构层层位的可检测性,可用于人工辅助数据判读或自动数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214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58867.7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墙体外部附着结构病害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天线、主机、测距装置、上位机和电源;天线包括天线形式和结构尺寸均相同的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并排放置,边缘间距为0,摆放方向与扫描方向垂直。本发明所公开的装置,穿透能力强、分辨率高,能够检测墙体外部附着结构内部发生空鼓、裂缝、渗水问题的位置所在,弥补了红外探测手段仅能检测表面缺陷的不足。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能够检测墙体外部附着结构内部发生空鼓、裂缝、渗水问题的位置所在,为建筑物质量评估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78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184470.X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IPC: G01V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接收的阵列式电磁感应探头及探测方法,该探头包括呈长腰形位于阵列探头最外缘的发射线圈,在发射线圈内均匀排列由若干个圆环形接收线圈组成的阵列,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阵列位于一个平面内并整体呈横向和纵向对称。本发明所公开的探头,总体采用单发射线圈内部水平排列多个接收线圈的结构形式,接收线圈采用双D形平衡式差分对称结构实现差分接收,解决了传统单反多收阵列探头定位精度低和抗干扰能力弱问题,实时性、检测灵敏度、土壤适应性、定位准确度等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367430.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剖面超宽带正弦折线天线、超宽带通信终端,所述低剖面超宽带正弦折线天线包括:四个正弦折线辐射臂、两组共面小型化巴伦、两层超薄印刷吸波层及背腔;所述正弦折线辐射体位于背腔口面;所述小型化共面巴伦位于背腔底部,两组巴伦输出端各自通过两个细金属柱与一对正弦折线辐射臂馈电点连接;所述两层超薄印刷吸波层按照一定间距加载于巴伦和折线天线之间。本发明由正弦折线辐射臂和共面小型化巴伦产生双极化超宽带辐射,并利用背腔内的超薄印刷吸波层抑制背向辐射,实现单向辐射。其优势在于低剖面、超宽带、轻量化、低成本及可灵活配置的极化,可用于多种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2578467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327213.7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贮饲料收获机的磁性金属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安装在进料辊内主轴上的槽型屏蔽壳,该屏蔽壳的顶部开口,在屏蔽壳开口下的槽体内安装信号处理板和具有两个端子的传感器线圈,传感器线圈的一个端子接地,另一个端子与信号处理板电连接,信号处理板则与进料辊的急停装置电连接。本发明所公开的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农作物饲料中是否带有磁性金属,在检测到磁性金属时输出阈值开关信号,避免损坏青贮饲料收获机的内部刀具,提高了安全;同时可以减少磁性金属异物混入农作物饲料,以免危害牲畜健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