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590630U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20228188.1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燃煤锅炉低温SCR固定床烟气脱硝方法及装置,将烟气和脱硝还原剂氨气通入脱硝反应器,其采用的脱硝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脱硝反应器,烟气中的SO2和氨气反应生成的硫酸盐沉积在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失活;停止催化剂已经失活的脱硝反应器的脱硝工作,同时启动另外的脱硝反应器进行上述脱硝反应,并将再生气通入催化剂已经失活的脱硝反应器进行催化剂再生,再生后的脱硝反应器再替换催化剂已经失活的脱硝反应器,反复循环;再生过程中,分解出SO2和氨气,再生后分解的气体从脱硝反应器排出。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低温S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提出一种可行的,适用范围更广的燃煤锅炉低温SCR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2715356U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20228226.3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余热锅炉低温SCR固定床烟气脱硝装置,包含余热锅炉及其连接烟囱。一种结构特征在于,在该烟囱外侧设置连接烟道,烟囱开设下方出口及上方进口,该连接烟道与下方出口和上方进口相连接贯通;还设有氨/空气混合器、喷氨混合装置及低温SCR反应器,该氨/空气混合器设于连接烟道外部,该喷氨混合装置及低温SCR反应器设于连接烟道内部;氨/空气混合器连接喷氨混合装置,该喷氨混合装置设于低温SCR反应器下方;烟囱下方出口和上方进口中间设置挡板;该低温SCR反应器包含脱硝反应空间,内设低温催化剂。另一种结构特征在于,喷氨混合装置及低温SCR反应器设在余热锅炉和烟囱之间。采用上述两种结构得到一种卧式余热锅炉低温SCR固定床烟气脱硝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4141562U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20581321.0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给水加热系统、煤气冷却/加热系统,锅炉给水加热系统内包含串联的第一、第二水气换热器以及除氧器、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煤气冷却/加热系统包含串联的粗-粗合成气换热器和粗-净合成气换热器,还设有粗合成气深冷器,在粗煤气热回收过程中,分别在粗-粗合成气换热器、粗-净合成气换热器之后串联第一、第二水气换热器,或在粗-净合成气换热器和粗合成气深冷器之间串联第一、第二水气换热器,充分利用低品位余热加热余热锅炉给水和采暖回水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本系统可有效的提高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提高以气化为龙头电厂的供热效率和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3389527U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20504767.9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低温多效烟气处理装置,其包含相互连接的低温脱硝段及低温余热回收段;其中,该低温脱硝段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烟气入口、喷氨格栅、催化剂层及第一除雾器,通过第一除雾器与低温余热回收段连接;该低温余热回收段与低温脱硝段相连接位置上方,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喷淋层、第二除雾器及烟气出口,该低温余热回收段与低温脱硝段相连接位置下方设置水池,该水池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用于低温脱硝、脱硫和低温余热回收的低温多效烟气处理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3307082U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20392368.8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海水淡化系统,其包含依序相连的海水过滤装置、增湿塔、减湿塔及淡水处理装置;该增湿塔具有烟气输入口,通过该烟气输入口通入烟气;该增湿塔具有浓海水排出口,浓海水从浓海水排出口排出;该增湿塔具有湿烟气排出口,湿烟气从湿烟气排出口排出并输送到减湿塔;该减湿塔具有烟气排放口,增湿烟气通过烟气排放口排出;该减湿塔具有冷却水输入口,冷却水从冷却水输入口进入减湿塔;该减湿塔具有湿烟气输入口,从湿烟气排出口排出的烟气通过湿烟气输入口进入减湿塔;该减湿塔具有淡水输出口,淡水通过淡水输出口流出并到达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烟气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同时实现烟气中污染物脱除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04125430U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20554852.0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漕泾联合能源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 Y02P2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IGCC多联产的磨煤干燥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空分装置、煤气化系统、合成气净化系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和余热锅炉,其改进点在于,所述余热锅炉的高温烟气和所述空分装置的氮气混合后进入一磨煤干燥装置,所述余热锅炉的低温烟气进一步与其高温烟气及空分装置的氮气混合后进入所述磨煤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合成气燃烧发电产生的高温烟气及余热锅炉出口低温烟气,再配合空分装置提供的氮气或者净化装置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磨煤干燥所需要的热的惰性气体,并且还设置磨煤干燥过程中水蒸气的回收装置,该IGCC多联产磨煤干燥技术可以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约燃料气,同时还可以实现煤源中水分的回收,节约再利用水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02609956U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20201318.2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硝稳流式尿素水解制氨反应器,包含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设有换热管,反应器本体上方设置导气筒,导气筒连接稳流器,稳流器上端设产品气出口;该稳流器内部设有液体捕集器,该液体捕集器设于导气筒与稳流器连接处上方位置,设于稳流器内壁上;该液体捕集器为圆锥形结构,锥顶向上,开口向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尿素溶液水解反应器设备,在水解反应器内尿素溶液完成受热、加压、水解反应、气体产物析出、气液分离、稳流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02360226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525404.4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IPC: F02C7/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海水加热天然气系统,其包括燃气/海水换热器和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燃气/海水换热器包含有进气端、出气端、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气端与天然气进气管道相连,出气端与天然气出气管道相连,进水端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相连,出水端与大海相连;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其一端与燃气/海水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另一端与大海相连。该系统利用海水作为中间冷却介质,既冷却了凝汽器排气,又加热了天然气,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且年运行费用降低了约82.5%。该系统运行灵活,更具季节的变化,水浴炉和换热器可任意组合。海水的热量被天然气吸收后以较低温度排入大海,保护了海水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1660607U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20160246.2
申请日:2010-04-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气化炉开工抽引装置,包含油环真空泵、油气分离器、换热器;其中油环真空泵连接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连接换热器,换热器再连接油环真空泵;油环真空泵将被抽气体导入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将混合气体放出,液体通过换热器换热后重新回到油环式真空泵回用。本实用新型用油环真空泵组排气装置代替现有的抽引装置,在满足气化炉真空度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了启动阶段的蒸汽消耗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运行经济,汽水损失较小,泵组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安全、简便,噪声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减小启动锅炉容量,降低初始投资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1621725U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20160247.7
申请日:2010-04-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IPC: F23Q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粉煤气化炉等离子点火喷嘴,与等离子发生器连接,包含外套筒,自外套筒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中心筒一级燃烧室和内套筒二级燃烧室,于中心筒一级燃烧室中引入浓缩后的煤粉与空气,等离子电弧与煤粉在此发生强烈的电化学反应,煤粉裂解,产生大量挥发份并被点燃,产生一级火焰;于内套筒二级燃烧室内挥发份及煤粉继续燃烧,并将后续引入的煤粉点燃,实现分级燃烧,产生二级火焰;于外套筒内利用高速氧气冷却二级燃烧室,同时进行助燃,补充二级燃烧室喷出的未燃尽固定碳在炉膛内燃烧需要的氧气,产生三级火焰。此点火方式,便于安装,效果稳定可靠,可广泛在各种粉煤进料的气化炉中应用,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