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7956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387849.4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岩隧道初期支护阶段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变量参数;基于弹‑塑‑膨围岩本构模型和变量参数判断膨胀岩隧道围岩在初期支护阶段是否存在塑性区;根据弹‑塑‑膨围岩本构模型和变量参数求解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弹‑膨胀区解,以及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塑性区解和弹性区解;根据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弹‑膨胀区解、塑性区解和弹性区解得到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弹‑塑‑膨围岩隧道理论解;根据弹‑塑‑膨围岩隧道理论解建立可靠性功能函数;根据可靠性功能函数分析膨胀岩隧道初期支护阶段的可靠度。本发明能够反映出膨胀岩隧道围岩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膨胀时间对应力应变状态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37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5683.4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蓄能电站地下储气库硐室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判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考虑地下储气库硐室的亲水性围岩的膨胀力和软化性,绘制增湿过程中围岩响应曲线;获取地下储气库硐室的支护参数,计算并绘制支护结构特征曲线;联立围岩响应曲线与支护特征曲线,确定两个曲线的交点处的坐标,根据交点处的坐标获取亲水性围岩与支护平衡时的平衡支护力;根据平衡支护力和极限支护力计算地下储气库硐室的安全系数;根据安全系数判断硐室的稳定状态。本发明在围岩‑支护作用关系中充分考虑围岩的膨胀力、软化性和支护力效果,并以安全系数作为地下储气库硐室的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复杂围岩特征的地下硐室稳定性评价,判别方法准确、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895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0723608.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膨胀演化的硬石膏岩隧道模拟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进行压力水作用下的膨胀试验,获得吸水率与水压的一阶导函数;将一阶导函数引用渗流微分方程中,建立渗流场中吸水-膨胀演化模型;建立热分析模型与渗流场中吸水-膨胀演化模型的对应关系,利用比水容、岩石相对于水的相对密度、膨胀应力、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石膏岩的膨胀模量以及热分析模型中的膨胀系数和硬石膏岩实际的膨胀系数,换算热分析模型中的导热系数、边界处温度或热通量的具体值,以及比热容、热膨胀系数表达式;建立通用计算流程,利用通用计算流程,模拟渗流和吸水-膨胀演化作用下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输出模拟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478045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020586.3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 苏州轩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4F17/04 , H02S10/12 , H02S40/42 , H02S40/10 , H02J7/35 , H02J3/38 , F03D9/25 , F03D3/04 , F03D3/06 , F03D1/04 , F03D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风光融合系统。该系统包括:建筑风道、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板;其中建筑风道包括垂直集风道和水平集风道,垂直集风道安装在建筑角部外侧的建筑立面上,水平集风道安装在安装平面上,并贴临建筑外墙,垂直集风道和水平集风道连通;风力发电机设置在安装平面上,且位于水平集风道的出风口处,风力发电机接收来自水平集风道的风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板安装在水平集风道上,通过水平集风道的空气流动带走光伏发电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建筑风能以及城市太阳能,且能回收利用水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22283120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1058996.7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青岛)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山东冠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能源融合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碳环保发电墙面,可以将微光发电材料与新型低碳环保相变建筑外墙材料融合,形成一体化外围护结构,打破传统限制,提高发电效率及建筑功能性,为韧性城市构建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该发电墙面包括基础墙体、多个第一安装面、多个第二安装面以及多个复合发电模块。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平行使第一安装面成U形,第一安装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框架安装槽,第二安装面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平行使第二安装面成U形,第二安装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二框架安装槽,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第一端均固定于基础墙体的外表面,基础墙体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复合发电模块框架的上端设有第一挂架,复合发电模块框架的下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挂架,第一挂架挂装于第一框架安装槽中,第二挂架挂装于第二框架安装槽中,并且,第二安装面的第二端上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牙口,牙口被配置为容纳部分第二挂架。多个第一安装面、多个第二安装面和多个复合发电模块框架在基础墙体上组合形成完整发电墙面。
-
公开(公告)号:CN218757455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632211.X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PHC管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HC管桩桩尖结构,包括桩尖主体,所述桩尖主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破碎尖端,另一端设有桩头端板,所述破碎尖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尖角和第二尖角,所述第一尖角和第二尖角分别设置在桩尖主体和纵向肋板的端部,所述纵向肋板设置在桩尖主体的外侧,且其另一端与桩头端板之间间隔分布有多个切削扇环钢片,所述切削扇环钢片均匀分布在桩尖主体的外周向上,其数量与纵向肋板的数量对应设置,且其外缘突出于纵向肋板和桩头端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制作工艺常规,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表现良好,达到了减少施工环节,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22252478U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21049728.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IPC: E04B1/00 , E04F17/04 , E04D13/18 , F03D9/11 , F03D9/25 , E06B7/28 , H02S20/26 , H02S10/12 , H02S10/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能融合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立面系统包括从所述建筑立面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以及多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所述多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四周外侧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相接,每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包括飘窗窗框本体,所述飘窗窗框本体将所述凸窗结构单元外侧的建筑立面包裹,从而形成包裹空间,所述飘窗窗框本体上设置有一块或多块发电玻璃,该系统将光伏发电玻璃与建筑凸窗、外围护结构等建筑部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建筑分布式发电及储能。
-
公开(公告)号:CN222068921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23216144.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T50/00 , F24T10/13 , F25B30/06 , F28D20/00 , F28D20/02 , E21B7/28 , E21B17/22 , E21B10/32 , E02D5/24 , E02D5/52 , E02D15/04 , E02D7/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钻跟管能量桩,包括随钻跟管桩体、蓄热体、传热介质、传热介质输送系统、阀门系统和换热单元;随钻跟管桩体为空心柱体,其外侧面通过胶凝材料与周边土体连接,底部和内侧面形成密封的封闭空腔,在侧壁内部被配置了注浆导管;蓄热体设置在随钻跟管桩体的封闭空腔内;换热单元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和管路系统,换热单元被配置为实现桩体内热量与用户侧热量交换;传热介质输送系统被配置为将一个或多个随钻跟管桩体连通,并形成了随钻跟管桩体‑阀门系统‑换热单元‑阀门系统‑随钻跟管桩体的流体通路。本申请的能量桩施工效率高、换热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22044168U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23214449.1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青岛)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青岛沿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非挤土高承载力低碳能源桩。其包括:管桩、桩靴、底部密封体、盖板、端头板、注浆导管、热交换单元;其中:所述管桩包括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管桩之间首尾连接;所述注浆导管被配置在所述管桩的侧壁中;所述桩靴被配置在最底部一节所述管桩的底端;所述盖板被配置在最顶部一节所述管桩的顶端,并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以固废基内嵌微生物胶囊体相变材料为主要材料形成大直径低碳高强的管桩主体,并通过特有的钻孔‑沉桩及侧壁注浆工艺,控制管桩侧摩擦力及其与周围土体的热交换性能,本发明还采用特制桩靴,使得本发明的能源桩对地下岩土体具有强适应性,并且能充分和周边岩土体进行热交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