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819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42866.9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杭州灰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思牧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材料制备和固废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铝废渣‑凝灰岩基中高温定形相变材料制备方法,选用至少两种碳酸盐或两种硝酸盐混合制备多元中高温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凝灰岩作为辅助封装原料,与活性硅铝废渣进行耦合制备出高承载率的二元封装载体,将封装载体和相变储热材料经双压制‑烧结法得到成品。本发明选用凝灰岩作为辅助封装原料,能够有效控制基材中活性硅、铝比例,充分发挥天然原料与废渣料孔隙结构的叠加效应,得到吸附能力可控、吸附性能稳定的多孔材料,扩宽凝灰岩的应用领域,提高废渣利用率;将封装载体和相变储热材料经双压制‑烧结法,可有效避免相变材料制备时,由高温导致的外泄,避免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2037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25683.4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气蓄能电站地下储气库硐室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判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考虑地下储气库硐室的亲水性围岩的膨胀力和软化性,绘制增湿过程中围岩响应曲线;获取地下储气库硐室的支护参数,计算并绘制支护结构特征曲线;联立围岩响应曲线与支护特征曲线,确定两个曲线的交点处的坐标,根据交点处的坐标获取亲水性围岩与支护平衡时的平衡支护力;根据平衡支护力和极限支护力计算地下储气库硐室的安全系数;根据安全系数判断硐室的稳定状态。本发明在围岩‑支护作用关系中充分考虑围岩的膨胀力、软化性和支护力效果,并以安全系数作为地下储气库硐室的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复杂围岩特征的地下硐室稳定性评价,判别方法准确、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895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0723608.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膨胀演化的硬石膏岩隧道模拟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进行压力水作用下的膨胀试验,获得吸水率与水压的一阶导函数;将一阶导函数引用渗流微分方程中,建立渗流场中吸水-膨胀演化模型;建立热分析模型与渗流场中吸水-膨胀演化模型的对应关系,利用比水容、岩石相对于水的相对密度、膨胀应力、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石膏岩的膨胀模量以及热分析模型中的膨胀系数和硬石膏岩实际的膨胀系数,换算热分析模型中的导热系数、边界处温度或热通量的具体值,以及比热容、热膨胀系数表达式;建立通用计算流程,利用通用计算流程,模拟渗流和吸水-膨胀演化作用下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输出模拟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478045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020586.3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 苏州轩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4F17/04 , H02S10/12 , H02S40/42 , H02S40/10 , H02J7/35 , H02J3/38 , F03D9/25 , F03D3/04 , F03D3/06 , F03D1/04 , F03D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风光融合系统。该系统包括:建筑风道、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板;其中建筑风道包括垂直集风道和水平集风道,垂直集风道安装在建筑角部外侧的建筑立面上,水平集风道安装在安装平面上,并贴临建筑外墙,垂直集风道和水平集风道连通;风力发电机设置在安装平面上,且位于水平集风道的出风口处,风力发电机接收来自水平集风道的风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板安装在水平集风道上,通过水平集风道的空气流动带走光伏发电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建筑风能以及城市太阳能,且能回收利用水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21928167U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23213673.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 河南思牧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4 , H01M50/673 , H01M50/70 , H01M10/6556 , H01M10/66 , H01M10/663 , H01M50/102 , H01M50/148 , H01M50/609 , E02D5/30 , E02D27/12 , H02J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蓄电桩基系统法。该系统包括:蓄电管桩、电解液输送单元、电堆、传热介质输送单元和热交换单元,其中:蓄电管桩为土木工程承重桩,其内部空腔充满电解液,电解液输送单元包括电解液输送管道和电解液循环泵;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单元包括传热介质输送管道与传热介质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兼具技术使得经济适用和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与建筑的桩基系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解决了储能系统在建筑中的空间限制问题,使得空间利用更加集约。并且本申请创新性地将埋在地下桩基中的电解液作为冷/热源,并通过热交换单元与用户侧热量进行交换,这样既能服务于用户侧的供冷、供热,又能间接降低系统热管理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18757455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632211.X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PHC管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HC管桩桩尖结构,包括桩尖主体,所述桩尖主体的一端设有多个破碎尖端,另一端设有桩头端板,所述破碎尖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尖角和第二尖角,所述第一尖角和第二尖角分别设置在桩尖主体和纵向肋板的端部,所述纵向肋板设置在桩尖主体的外侧,且其另一端与桩头端板之间间隔分布有多个切削扇环钢片,所述切削扇环钢片均匀分布在桩尖主体的外周向上,其数量与纵向肋板的数量对应设置,且其外缘突出于纵向肋板和桩头端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材料易得,制作工艺常规,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表现良好,达到了减少施工环节,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22547392U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21059328.6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 苏州轩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思牧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伏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装配式发电模块及其发电墙体,可以实现高效、多功能、易维护的光伏发电外围护结构,通过创新设计发电模块结构,克服了传统光电材料的局限性,提高了适用场景的广泛性和安装维护的便捷性。发电模块包括上挂件、下挂件、框体、发电玻璃、分离隔层以及盖板。上挂件和下挂件的第一端固定在墙体安装面上,上挂件和下挂件的第二端与框体连接。框体内部的上端和下端从外向内依次设有发电玻璃槽和一个或多个功能层安装槽,发电玻璃设置在发电玻璃槽中,功能层安装槽被配置为放置不同的功能层,每个功能层之间设有分离隔层,分离隔层被配置为防止不同的功能层之间相互影响。盖板插入相邻的发电模块的框体之间并且部分地压盖在框体外表面上,使得多个发电模块装配形成整体。
-
公开(公告)号:CN222252478U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21049728.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贝瑞联能源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IPC: E04B1/00 , E04F17/04 , E04D13/18 , F03D9/11 , F03D9/25 , E06B7/28 , H02S20/26 , H02S10/12 , H02S10/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能融合建筑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立面系统包括从所述建筑立面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以及多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所述多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四周外侧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凸窗结构单元相接,每个能量收集空间单元包括飘窗窗框本体,所述飘窗窗框本体将所述凸窗结构单元外侧的建筑立面包裹,从而形成包裹空间,所述飘窗窗框本体上设置有一块或多块发电玻璃,该系统将光伏发电玻璃与建筑凸窗、外围护结构等建筑部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建筑分布式发电及储能。
-
公开(公告)号:CN222068921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23216144.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T50/00 , F24T10/13 , F25B30/06 , F28D20/00 , F28D20/02 , E21B7/28 , E21B17/22 , E21B10/32 , E02D5/24 , E02D5/52 , E02D15/04 , E02D7/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钻跟管能量桩,包括随钻跟管桩体、蓄热体、传热介质、传热介质输送系统、阀门系统和换热单元;随钻跟管桩体为空心柱体,其外侧面通过胶凝材料与周边土体连接,底部和内侧面形成密封的封闭空腔,在侧壁内部被配置了注浆导管;蓄热体设置在随钻跟管桩体的封闭空腔内;换热单元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和管路系统,换热单元被配置为实现桩体内热量与用户侧热量交换;传热介质输送系统被配置为将一个或多个随钻跟管桩体连通,并形成了随钻跟管桩体‑阀门系统‑换热单元‑阀门系统‑随钻跟管桩体的流体通路。本申请的能量桩施工效率高、换热效率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