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162365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73143.7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多个不锈钢翅片和多个不锈钢隔板自上而下依次交错设置形成换热芯体;不锈钢隔板的上表面球冠形凸起结构设置于不锈钢隔板上方不锈钢翅片的上凹槽槽口处;不锈钢隔板的下表面球冠形凸起结构设置于不锈钢隔板下方不锈钢翅片的下凹槽槽口处。本发明一种不锈钢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比传统的各类铝制板翅式换热器运行温度提高3倍以上,运行压力提高2倍以上,换热强化30%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了对传热工质清洁度的要求。相比能承受高温高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成本降低70%以上,解决了应用的经济性问题。

    液位追踪式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1861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402694.4

    申请日:2019-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液位追踪式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及制作方法,装置包括光纤测温线,光纤测温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液面浮动装置、弹性发条;当本测量装置位于液体中时,所述液面浮动装置浮于液面,所述弹性发条沉入液体内部,所述光纤测温线被拉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位追踪式多点温度测量装置及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工流体实验的温度测量装置无法追踪液位变化、对测点周围流体造成严重干扰,且影响压力容器的承压和密封的问题,实现可以追踪液面高度位置、保持测点距离液面之间的稳定、减少容器的开孔、易于密封、降低对测点周围流体干扰的目的。

    高温液态金属多液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099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599792.2

    申请日:2017-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液态金属多液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一个液态金属罐,包括一个导热油罐,导热油罐上引出有导热油管道,导热油管道依次经过油泵、阀门然后回到导热油罐形成导热油循环回路,其中导热油管道穿过液态金属罐,并在导热油管道内设置多个热电偶,热电偶的引出线从导热油罐引出。本发明可以在有效的空间范围内探测出不同的金属液位,大大提高了液态金属液位测量的准确性,而且,由于需要密封的部分只有导热油管道与液态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点,其单一的密封要求大大降低了密封性能的困难度,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液态金属的液位测量。

    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9734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63643.5

    申请日:2018-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1/0003 F28F1/022 F28F1/40 F28F9/02 F28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紧凑式换热器无法直接用于工业废气,垃圾焚烧烟气等夹带颗粒杂质的流体换热领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换热芯体模块;所述换热芯体模块包括芯本体,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常规尺寸通道,以及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微尺寸通道;所述常规尺寸通道为一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交错布置在芯本体上;所述微尺寸通道由从芯本体一侧穿过平行交错布置的常规尺寸通道之间的间隙达到芯本体另一侧的孔隙构成;所述微尺寸通道沿着常规尺寸通道的轴向层叠布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适用于传热系数低、换热面积需求大的低粘度流体与粘度高或存在颗粒夹带流体间的高效换热。

    基于扩散焊接的耐高温棒束燃料组件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40427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95772.0

    申请日:2017-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扩散焊接的耐高温棒束燃料组件模拟装置,其发热棒束模拟体通过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燃料组件定位格架模拟体固定,按照堆芯棒束排列方式置于陶瓷流道腔室内,陶瓷流道腔室外侧为承压套筒,其两端筒壁上分别布置有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发热棒束模拟体两端分别穿过固定在承压套筒两端的棒束密封端盖后与外界电源连接。本发明扩散焊接的方法使得发热棒束模拟体壁面温度可以超过银钎焊熔点,通过扩散焊接在棒束密封端盖内形成的冷却流道将高温密封圈的温度维持在设计标准之下,使得棒束燃料组件模拟体的使用工况可达到核反应堆的实际温度及压力水平,可用于精确模拟核反应堆全寿期内任一轴向功率分布下棒束通道内的高温高压流动传热状态。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55247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02867.3

    申请日:2015-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D5/14 F01K7/32 F01K25/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一回路、隔离回路及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三回路,一回路上设有以熔盐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三回路内的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三回路上设有透平、发电机、回热器组、冷却器以及主压气机,一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通过透平、回热器组的高温侧、冷却器、主压气机、回热器组的低温侧后与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相连通,透平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回热器组包括至少两个回热器,回热器组内的所有回热器的高温侧通道相连通,回热器组内的所有回热器的低温侧通道相连通。本发明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能够实现发电效率的最优化。

    双侧异型流道的高压紧凑换热器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912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86441.9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侧异型流道的高压紧凑换热器结构及其组装方法,包括上承压板、下承压板,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之间固定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上、下分布的流体A侧换热板、流体B侧隔板,流体A侧换热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A侧流道,流体A侧换热板和流体B侧隔板之间设置流体B侧换热翅片,流体B侧换热翅片呈若干槽道状,流体B侧换热翅片与流体A侧换热板、流体B侧隔板之间形成冷却流道。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高温高压条件下含杂质工质的紧凑式换热器的问题,实现补填补高温高压、含杂质工质条件下紧凑换热器的技术空白,可用于高温高压、双侧流道差异化需求、以及杂质运行环境等特殊场合的目的。

    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9734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063643.5

    申请日:2018-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紧凑式换热器无法直接用于工业废气,垃圾焚烧烟气等夹带颗粒杂质的流体换热领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换热芯体模块;所述换热芯体模块包括芯本体,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常规尺寸通道,以及设置在芯本体上的微尺寸通道;所述常规尺寸通道为一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交错布置在芯本体上;所述微尺寸通道由从芯本体一侧穿过平行交错布置的常规尺寸通道之间的间隙达到芯本体另一侧的孔隙构成;所述微尺寸通道沿着常规尺寸通道的轴向层叠布置。本发明能够有效适用于传热系数低、换热面积需求大的低粘度流体与粘度高或存在颗粒夹带流体间的高效换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