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结构、换热芯体和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64235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06692.5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流结构、换热芯体和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换热芯体由层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焊接而成,集流结构包括多条联通流道、至少一个集流口和至少一个集流罩,集流口开设于换热芯体的侧壁上,部分换热板的侧边开设有缺口,多个缺口依次连接形成集流口,其余换热板上开设有与缺口对位配合的多个联通孔,多个联通孔沿换热板的侧边顺序间隔设置,各换热芯体的联通孔对位配合并联通形成联通流道,联通流道与集流口相连通,集流罩设于集流口处并与位于集流口外侧的换热板的侧壁密封连接。本发明提出的集流结构、换热芯体和换热器,使换热芯体和换热器更加小巧和紧凑。

    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65108.8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实验本体包括芯体模块,用于实现流体工质流过待测流道并与边界模块进行换热,完成对流换热过程;边界模块,用于实现边界工质流过以给所述芯体模块提供不同的换热边界条件,以完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芯体模块性能测量;连接组件,将所述芯体模块和边界模块压紧固定,并引导工质的进出。本发明基于模块化设计,能够测量微通道内的热力参数,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器并建立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

    模块式微通道换热器标准化实验平台、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65107.3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换热器标准化实验平台、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量技术领域。实验平台包括连接成实验回路的测量模块、冷却模块、驱动模块和加热模块,以及连接在驱动模块和加热模块之间的稳压模块;测量模块,用于对不同结构的待测换热器进行测量,获得待测换热器的进出口热工参数;冷却模块,用于冷却流出待测换热器的实验工质以维持实验平台正常运转;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实验工质以固定流量运转,保证实验平台的稳定运行;加热模块,用于预热实验工质使其以预设温度值到达待测换热器进口;稳压模块,用于消纳实验平台内由于加热或冷却带来的压力波动。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结构,能够实现拆装迅速简便。

    均流部件及换热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90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015757.7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均流部件及换热装置。均流部件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包括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端口,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周侧并与底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介质的腔室、及与腔室连通的第二端口,第二端口的截面积S2大于第一端口的截面积S1使从第一端口进入的介质从第二端口流出时向周围扩散;侧壁朝向腔室的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部分壁面为朝向腔室方向凸出的弧面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腔室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减少了介质进入喇叭状腔室后的产生的空腔体积,减弱了均流部件内的涡流强度,改善了均流部件内由于涡流现象引起的流束集中现象,提高了均流部件的均流效果。

    均流部件及换热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90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15757.7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均流部件及换热装置。均流部件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包括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端口,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周侧并与底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介质的腔室、及与腔室连通的第二端口,第二端口的截面积S2大于第一端口的截面积S1使从第一端口进入的介质从第二端口流出时向周围扩散;侧壁朝向腔室的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部分壁面为朝向腔室方向凸出的弧面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腔室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减少了介质进入喇叭状腔室后的产生的空腔体积,减弱了均流部件内的涡流强度,改善了均流部件内由于涡流现象引起的流束集中现象,提高了均流部件的均流效果。

    一种微通道散热塔及其焊接工装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8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6561.3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塔及其焊接工装,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同轴堆叠相连冷却模组;冷却模组上还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塔身上还设置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进气道;第一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端与进气道连通,出口端沿塔身的径向方向排空;进气道内设置有循环风扇;所述焊接工装包括定位桶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于定位桶内,定位组件与定位桶同轴,各冷却模组通过进气口与定位组件套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但提高了待冷却流体与冷却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还通过塔身的周向排气将基坑内壁的土壤作为冷却源,提高散热塔的降温能力。

    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4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22285.0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器的紧凑度。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换热板,各换热板上均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咬合腔,相邻两换热板上的咬合腔相互拼接成咬合槽,咬合槽内设置有咬合板,沿各换热板的堆叠方向,咬合槽内壁与咬合板外壁相互贴合抵靠;本申请还公开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各换热流道的尺寸参数计算两相邻换热板的固有焊接面积;再确定总焊接面积比和总焊接面积,根据总焊接面积和固有焊接面积计算扩展焊接面积,最后根据扩展焊接面积设计咬合板的外型和尺寸参数;本申请通过咬合槽扩大换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56)对比文件刘生晖.基于翅片效率的PCHE流道布置方式优化研究.核动力工程.2021,第42卷(第S1期),1-4.廉洁.复合型微细通道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23,第44卷(第9期),2567-2571.任燕.超临界CO2板式扩散焊矩形微通道换热器扰流格栅结构优化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1-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