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52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58555.1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及方法,用于检测换热器的流道的密封性能,通过抽吸装置将待检测区的初始环境和检测环境的空气分别抽吸至水分检测装置,并通过水分检测装置检测初始环境和检测环境下的第一水分含量值和第二水分含量值,从而通过对比待检测区的第二水分含量值相对于第一水分含量值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待检测区的流道是否发生泄漏,以便于找出换热器中发生泄露的流道并及时对该流道进行封堵和修补,避免出现因换热器内的一个或多个流道泄露而更换整个换热器的情况,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防止换热器中发生泄漏的流道由于未被检测出来,而导致在换热过程中发生工质混合,从而影响生产作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10391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77761.3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8F9/00 , F28F9/26 , F28F27/00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0464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的智能内插式换热器封头及运行状态监控方法,包括:外包件和内插件,所述外包件上设置有多个通槽,所述内插件的内端穿过所述通槽插入至所述外包件内部,所述内插件的外端与所述外包件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外包件上设置可插入的内插件,通过简单拆装就能实现替换,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具有提高换热器运行效率;同时在内插件上设置测量元件,可以实现对换热器封头的运行状态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06356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77763.2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28F27/02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的旋叶式流量自分配封头及其自动调控方法,自分配封头包括一次分配组件和二次分配组件,所述一次分配组件包括封头和接管,所述二次分配组件包括多旋叶组件和固定架;本发明通过组合一次分配组件和二次分配组件,通过二次分配组件的多旋叶组件提供更强的流量均分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实现主动和被动分配,并且可以通过AI算法进行动态调控,进一步的提升换热器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0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98812.6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1M99/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及设计方法、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属于热量交换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1)包括换热芯体(11)、封头部(12)和接管部(13),换热芯体(11)内含有微通道(111)。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利用密排思想将大量微通道以“几字型”布置,具有提高长度、缩小宽度的特点,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和设计方法为不同应用场景的微通道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提供设计思路;所述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利用模块化思想和多物理耦合思想将多种性能测试方法集成结合,为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性能测试效率打开问题解决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999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8010.7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换热组件和进出口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内设置有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所述进出口组件与所述X轴流道的进出口和所述Y轴流道的进出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通过上下盖板和中间若干层X轴流道板和Y轴流道板的堆叠焊接,实现了多种工质在三个方向上的高效流动换热,并采用双向连通器和三向连通器灵活调节工质流量和方向,结构紧凑且适应性强,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工质的换热需求,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设备体积和运行成本,广泛适用于核电站、火电站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9821.0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F28D21/00 , G06F30/17 , G06F17/1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均温差的多级回热流程设计方法及换热器,获取#imgabs0#段冷侧组件的冷侧参数值,获取热侧组件的热侧参数值,计算各段冷侧组件的相对温升并排序;计算各段冷侧组件的冷侧换热量,计算热侧组件中与各段冷侧组件的出口对应位置的热质温度,计算#imgabs1#段换热物流的平均温差,计算获得#imgabs2#段换热物流的换热面积;确定换热器的长度、宽度、冷侧接头宽度,形成多级回热布置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冷侧组件和一个热侧组件,并进行冷侧换热物流沿程排序,可以通过一个热侧组件实现对多个冷侧组件的回热,提高了紧凑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2224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1826965.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流发生器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能量转换系统,该涡流发生器包括筒体、两个封头和多个涡流管,筒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高温流体出口和低温流体出口,且筒体的侧壁上具有流体进口。通过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涡流发生器和第二回热器耦合到整个能量转换系统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压缩空气流经涡流发生器,压缩空气的压力势能被转化为高温能源和低温能源,分别用于sCO2能量转换系统的预热和预冷,有助于提高系统sCO2工作介质的热端温度、降低系统sCO2工作介质的冷端温度,从而实现压缩空气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升sCO2能量转换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4158.7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备负荷调节功能的发电系统及自适应负荷调节方法,发电系统包括反应堆、透平、回热器、冷却器、压缩机,发电工质从压缩机出口通过回热器返回反应堆形成在发电系统中的循环;连接压缩机出口、冷却器进口并设置有第一阀组的压缩机旁路;连接透平进口、出口并设置有第二阀组的透平旁路;系统还包括储罐;储罐进口、出口分别与冷却器进口和压缩机出口连接形成储罐第一、第二旁路,分别设置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本发明通过压缩机旁路、透平旁路、回热器旁路和储罐旁路及相关阀组设置可调节发电系统中进入各单元的工质量从而调整透平连接的发电机的发电量,有效实现利用发电系统自身设计进行自适应负荷调节、温度控制和工质再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76289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06561.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塔及其焊接工装,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同轴堆叠相连冷却模组;冷却模组上还设置有相互分离的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塔身上还设置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进气道;第一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端与进气道连通,出口端沿塔身的径向方向排空;进气道内设置有循环风扇;所述焊接工装包括定位桶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于定位桶内,定位组件与定位桶同轴,各冷却模组通过进气口与定位组件套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不但提高了待冷却流体与冷却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还通过塔身的周向排气将基坑内壁的土壤作为冷却源,提高散热塔的降温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30866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90190.2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模块式换热系统,包括散热芯、进口接管和出口接管,散热芯外壁沿散热芯周向开设有出口通道,进口接管贯穿出口通道并伸入散热芯内部,进口接管用于通入热流体,出口接管与出口通道连通,且出口接管沿出口通道周向位置可调,出口接管用于排出热交换后的流体,本申请具有换热能力强、紧凑程度高、工质流动传热方向可调、可适应各种使用环境、使用灵活的优点。(56)对比文件张兆丰,蔡竹梯,钟德珍.热屏换热器盘管的流量分配实验.核动力工程.1982,(第04期),38-40.鲁进利;吕勇军;韩亚芳;钱付平.细小槽道换热器内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对流传热DPM模拟.过程工程学报.2018,(第05期),66-7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