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循环夹点问题解决的换热器及布雷顿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700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814242.X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力循环夹点问题解决的换热器及布雷顿循环系统;其中,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和盖板,换热芯体通过交错层设若干冷侧换热板和若干热侧换热板,并分别在冷侧、热侧换热板上通过隔件形成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进一步在冷侧换热板和/或热侧换热板的所有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有第二换热流道的沿程上设置支流流道并连通所有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有第二换热流道,向所述冷侧换热板和/或所述热侧换热板上汇流或分流;以及通过盖板封合换热芯体。本申请通过交错设置的冷侧、热侧换热板上的第一、第二换热流道以及支流流道的结构配合,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避免了夹点问题影响。

    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309506.1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选取微流道换热器的关键几何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参数,构建关于流动压降和换热效能作为设计目标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利用响应面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边界,以Pareto最优边界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结合至少包括换热器结构强度校核准则、换热器放置空间、换热板片工艺极限要求,根据获得的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完成换热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本发明可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佳时的微流道几何结构,有助于微流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和系统运行阻力的降低。易于实现,以低成本、高效方式进行换热器性能优化提升。

    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22285.0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换热板,各换热板上均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咬合腔,相邻两换热板上的咬合腔相互拼接成咬合槽,咬合槽内设置有咬合板,沿各换热板的堆叠方向,咬合槽内壁与咬合板外壁相互贴合抵靠;本申请还公开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各换热流道的尺寸参数计算两相邻换热板的固有焊接面积;再确定总焊接面积比和总焊接面积,根据总焊接面积和固有焊接面积计算扩展焊接面积,最后根据扩展焊接面积设计咬合板的外型和尺寸参数;本申请通过咬合槽扩大换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扩散焊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便于缩小相邻换热流道之间的间距,提高整个换热器的紧凑度。

    清洗系统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523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222476.0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洗系统,包括:混合腔,包括混合物出口、固体物料入口、流体入口和隔板,固体物料入口用于与固体物料源连通,流体入口用于与流体液源连通,隔板设置于混合腔内并将混合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混合物出口和固体物料入口分别与第一腔室连通,隔板用于阻挡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室,流体入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清洗管路,用于连通混合物出口和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管路,用于连通清洗管路和第二通道的出气口。本申请结构简单、去污能力强、环保性好,可以同时进行化学和物理除污,并且可以实现气液固三相清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309506.1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选取微流道换热器的关键几何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参数,构建关于流动压降和换热效能作为设计目标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利用响应面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边界,以Pareto最优边界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结合至少包括换热器结构强度校核准则、换热器放置空间、换热板片工艺极限要求,根据获得的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完成换热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本发明可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佳时的微流道几何结构,有助于微流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和系统运行阻力的降低。易于实现,以低成本、高效方式进行换热器性能优化提升。

    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108.8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实验本体包括芯体模块,用于实现流体工质流过待测流道并与边界模块进行换热,完成对流换热过程;边界模块,用于实现边界工质流过以给所述芯体模块提供不同的换热边界条件,以完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芯体模块性能测量;连接组件,将所述芯体模块和边界模块压紧固定,并引导工质的进出。本发明基于模块化设计,能够测量微通道内的热力参数,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器并建立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

    模块式微通道换热器标准化实验平台、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107.3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换热器标准化实验平台、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量技术领域。实验平台包括连接成实验回路的测量模块、冷却模块、驱动模块和加热模块,以及连接在驱动模块和加热模块之间的稳压模块;测量模块,用于对不同结构的待测换热器进行测量,获得待测换热器的进出口热工参数;冷却模块,用于冷却流出待测换热器的实验工质以维持实验平台正常运转;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实验工质以固定流量运转,保证实验平台的稳定运行;加热模块,用于预热实验工质使其以预设温度值到达待测换热器进口;稳压模块,用于消纳实验平台内由于加热或冷却带来的压力波动。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结构,能够实现拆装迅速简便。

    一种研究微通道换热器流量分配特性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7515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77176.4

    申请日:2022-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研究微通道换热器流量分配特性的实验装置,涉及流量分配器选型实验技术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入口通道和多个导流单元,导流单元包括出口通道和平行设置的多条微流通道,各导流单元的各微流通道的一端分别与入口通道相连通,在各导流单元内,多条微流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出口通道相连通。本发明提出的研究微通道换热器流量分配特性的实验装置能够方便测量流量分配情况。

    基于氦质谱的微流道换热器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5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88574.6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氦质谱的微流道换热器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流体口封堵结构,用于封堵微流道换热器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真空泵,用于将微流道换热器内的流体腔室抽真空,真空泵与一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密封连通;供气回路,用于向微流道换热器内充入测漏气体;供气回路的出口和真空泵与同一流体进口或流体出口密封连通;测漏结构,用于对微流道换热器的检测面进行检测,包括能移动且能密封罩扣于检测面上的密封罩结构,密封罩结构上连通检漏仪,检漏仪用于测量记录气体泄漏量。本发明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微流道换热器的泄漏位置,实现微流道换热器中潜在漏点或泄漏流道的定位,从而进行精准维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