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滑移减震功能的结构缝

    公开(公告)号:CN202466859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20554646.6

    申请日:2011-12-27

    Inventor: 李霆 陈晓强 熊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滑移减震功能的结构缝,它包括伸缩缝、防震支座和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所述伸缩缝位于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立柱之间,以及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第一建筑物构件之间,所述立柱为具有牛腿的立柱,立柱支撑第一建筑物构件和第二建筑物构件,第一建筑物构件设置在立柱上,第二建筑物构件设置在牛腿上;所述防震支座设置在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牛腿之间,所述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设置在第一建筑物构件和第二建筑物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缝既避免了设置双柱,又可以起到伸缩缝、水平防震缝、减震缝的作用。

    索木组合索网结构及木建筑

    公开(公告)号:CN222595122U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20620520.1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应勇 熊森 纠春晓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索木组合索网结构及木建筑,该结构包括悬挑斜木梁、金属拉索、金属环和次木梁;悬挑斜木梁关于中轴线对称布置,悬挑斜木梁的下端通过下节点金属连接件与木构架连接、上端倾斜且安装上节点金属连接件,金属拉索与悬挑斜木梁一一对应,金属拉索的一端与对应悬挑斜木梁上的上节点金属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环连接,金属环水平且位于中轴线上,所有金属拉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在金属环上对称布置,次木梁水平安装在相邻悬挑斜木梁之间且多道布置。该结构能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可衍生出多种建筑构型,在低层木结构建筑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坡道式空心楼盖单元、空心楼盖及多层建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486871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1819637.4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道式空心楼盖单元、空心楼盖及多层建筑结构,该坡道式空心楼盖单元包括第一楼盖结构、第二楼盖结构和坡道结构,第一楼盖结构和第二楼盖结构的标高不同,第一楼盖结构与第二楼盖结构之间通过坡道结构相连;坡道结构包括坡道框架梁和坡道板,坡道框架梁的一端与第一框架柱的上端相连,坡道框架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框架柱的上端相连;坡道板的一侧通过第一暗梁与第一楼板边部相连,坡道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暗梁与第二楼板边部相连;第一楼板、第二楼板和坡道板均为空心楼板结构。楼盖内仅存在暗梁,暗梁高度与楼板高度一致,同时楼板和坡道板采用空心楼板结构,可降低建筑梁高,在建筑层高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建筑的净高。

    一种无梁楼盖板柱节点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80460U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21550554.X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梁楼盖板柱节点,包括结构柱、楼板、加强钢套管、环状连接件和第一抗剪构件;所述结构柱与楼板相连;所述加强钢套管设于结构柱内,且与结构柱同轴配置;所述环状连接件套设于加强钢套管的外部,环状连接件的内侧与加强钢套管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抗剪构件沿环状连接件的周向间隔且呈辐射状布置,第一抗剪构件的一端与环状连接件的外侧相连,第一抗剪构件的另一端水平径向延伸至楼板内,与楼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结构柱与楼板的连接区域内布置环状连接件和抗剪构件,有效提高了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并且节点区强度高,能够保证节点抵抗冲切力的破坏。

    一种多向框架梁与混凝土斜柱斜交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9364914U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20610909.3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框架梁与混凝土斜柱斜交连接节点,包括混凝土斜柱、柱帽和若干混凝土梁,所述柱帽设于混凝土斜柱的上端,且混凝土斜柱的上端完全包覆于柱帽内;若干混凝土梁方向不同,且沿柱帽的外周分布;各混凝土梁的端部分别与柱帽外壁相连,各混凝土梁的梁面纵筋穿入柱帽,且与混凝土斜柱的钢筋相互错开;所述柱帽顶部标高高于任一混凝土梁的顶部标高;柱帽底部标高低于任一混凝土梁的底部标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节点区采用柱帽结构,扩大了节点区域,柱帽能够有效约束各个方向相交且标高不一致的框架梁,形成受力稳定的整体结构,并保证与混凝土斜柱的可靠连接,提高了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受力,节点强度高,稳定性好。

    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9175641U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20533487.4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包括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转换底座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有两根,对称分设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两侧;所述竖向腹杆的上端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下部相连;所述转换底座固定于竖向腹杆的上端,转换底座的顶部分别与桁架平面外钢梁和上弦杆的底部相连,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与斜腹杆的上端相连;转换底座设于建筑吊顶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换底座将各方向的杆件连接于一体,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加结构安全冗余度,避免桁架节点板出现应力集中,传力路径直接,保证了节点受力的合理性;节点空间造型美观。

    一种适用于桥梁钢网架的柱及其上的双向框架梁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701286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20838050.8

    申请日:2013-12-18

    Inventor: 李霆 周德良 熊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桥梁钢网架的柱及其上的双向框架梁节点,它包括柱及其上的梁,所述柱的下部为钢骨混凝土柱,柱的上部为钢管混凝土柱;所述梁为预应力双肋箱梁,双肋箱梁与柱的节点处为井式双肋梁;钢骨混凝土柱的顶端设有一圈柱帽,井式双肋梁的中空部套在钢管混凝土柱上,柱帽支撑于井式双肋梁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特别适用于轨道层桥梁与高架候车层结合结构的钢网架。

    三向交叉桁架转换层结构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01192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216725.X

    申请日:2014-04-29

    Inventor: 唐文胜 熊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向交叉桁架转换层结构,包括三向交叉桁架和框架梁(5),三向交叉桁架包括上弦杆(2)、下弦杆(1)、竖腹杆(3)、斜腹杆(4),下弦杆(1)和斜腹杆(4)焊接在竖腹杆(3)的同一节点处,斜腹杆(4)连接上弦杆(2)和下弦杆(1),相邻的两个竖腹杆(3)通过上弦杆(2)和下弦杆(1)连接,框架梁(5)固定在竖腹杆(3)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三向交叉桁架的节点为完全刚性的连接节点,能够传递弯矩。三向交叉桁架形成的新型转换层结构,减轻了自重,并增大了截面抵抗矩,能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因而在一定跨度时能承受更大的荷载。而且设备管线在桁架内穿过,可以减少建筑层高,整体上减少建筑造价。

    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66990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20554647.0

    申请日:2011-12-27

    Inventor: 李霆 许敏 熊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包括竖腹杆,以及与竖腹杆垂直的第一下弦杆和第二下弦杆,在竖腹杆上间隔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下弦杆依次穿过竖向设置的竖腹杆的第一通孔;在竖腹杆上间隔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位置比第一通孔的位置高,第二下弦杆依次穿过横向设置的竖腹杆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节点连接强度的可靠性,又能满足仿中国古典建筑屋盖(屋盖下部有凸出的平行檩条)的建筑造型要求,实现了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同时又简化了施工,节约了建造成本。

    一种新型栏杆式连廊结构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275748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0019573.8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栏杆式连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栏杆式连廊结构包括:钢栏板、竖隔板、钢横板、中插竖钢板(也作为加劲肋)、加劲板、加劲肋、吊杆和耳板。所述钢栏板与竖隔板连接处采用固定连接;所述钢横板与竖隔板连接处采用固定连接,并与中插竖钢板(也作为加劲肋)焊接。所述加劲肋和加劲板设置并焊接在钢栏板外侧,刚拉索通过与耳板连接将栏杆式连廊整体吊起来。具体的固定连接为角焊缝焊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加工制作简单,施工质量易保证,承载能力强;空间造型简洁美观;结构适用性强;结构灵活性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