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类囊体的应用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86608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165420.3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类囊体应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发明人研究发现,纳米类囊体既能促使肿瘤区域积累的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从而克服肿瘤缺氧,同时又具有光敏特性可用作光敏剂,可以进行光动力抗肿瘤从而实现了双重功能相结合的效果,相较于单一的PDT纳米材料来说纳米类囊体的PDT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一种纳米类囊体的应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8660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65420.3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类囊体应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发明人研究发现,纳米类囊体既能促使肿瘤区域积累的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从而克服肿瘤缺氧,同时又具有光敏特性可用作光敏剂,可以进行光动力抗肿瘤从而实现了双重功能相结合的效果,相较于单一的PDT纳米材料来说纳米类囊体的PDT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一种用近红外光控制H<base:Sub>2</base:Sub>S释放的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7375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10051719.2

    申请日:2015-02-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近红外光控制H2S释放的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纳米离子是由有机H2S供体分子通过聚乙二醇‑油胺媒介负载在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转换纳米粒子、聚乙二醇‑油胺和有机H2S供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得到;该复合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可在近红外光照下释放H2S,且释放速率可调控,复合纳米粒子与细胞相容性好,对细胞毒性小,将其与细胞一起培养,可获得在近红外光照下可释放H2S,且释放速度可调控的供体细胞,在生物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分子探针及其合成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2280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032259.4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分子探针及其合成和应用方法。本发明的探针由4-氨基-1,8-萘酰亚胺骨架经过重氮化后与水杨醛或其衍生物缩合得到。此探针的生色团为萘酰亚胺偶氮苯的结构,对氰根离子的响应基团为水杨醛单元。单独的探针在溶液中的吸收峰位置在407nm,呈现黄色。随氰根离子的加入,波长在407nm处的吸光度不断减小,同时波长在497nm处的吸光度不断增大,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该探针分子对氰根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响应范围为2–45μmol·L-1,检测限为0.4μmol·L-1。该探针可用于水体、土壤以及生物体内氰根离子的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