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恒流输出的多容性能量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4132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823070.7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多恒流输出的多容性能量传输系统,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一种具有多恒流输出的多容性能量传输系统包含中继单元#0‑#N,呈线性依次排列,相邻中继单元通过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之间的电场耦合来进行能量传输;中继单元#0包含两个发射极板,中继单元#1‑#N‑1包含垂直放置的两个接收极板和两个发射极板,中继单元#N包含两个接收极板,给出了含有多个中继单元的电容耦合器的等效π模型,设计了带分裂电感的补偿网络,实现了与负载无关的恒流输出;本发明系统具有可以延长传输距离,实现中继单元解耦,且不同负载之间互不干扰,控制流程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一种基于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电线缆空间形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90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24901.3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电线缆空间形态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首先将两个三维磁性传感器纵向分布安装于输电线缆附近的空间内,检测安装点处的三维磁场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采样两个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电线缆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可表示舞动程度,线缆上与两磁性传感器距离最近点处切线与x轴的夹角可表示为垂坠程度。数字信号处理器内的算法流程根据三维磁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信息与实时采样所得的磁场信号实现输电线缆舞动程度和垂坠程度的检测。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28531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735176.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高频全桥逆变电路,不需要在电容极板两端并联外接电容,从而形成了强耦合的电容耦合器结构,可以获得恒定电流输出。通过基于L型电路构造的补偿电路,将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电压和接收极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设计为90°,无功功率将不会从电容耦合器的发射极板传递到接收极板。因此,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上的电压应力可以被最小化。与传统LCLC‑LCLC补偿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相比,本发明的电容耦合器不需要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两端并联外接电容来降低补偿电路中的谐振电感大小,形成强耦合系统,且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所承受的电压应力最小。

    一种基于磁传感器的交流输电线路电流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33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8416.5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传感器的交流输电线路电流检测方法及系统,检测方法以实际输电线路的空间参数为输入,依据输电线路下垂状态的三维空间磁场模型计算得到磁场理论值,然后采用RLS算法对信号处理模块输出信号进行磁场校正,最后通过NSGA‑II算法进行三相电流求解。上述检测方法存储在检测系统的微处理器模块中,整个检测系统安装在输电线路塔架上,由电源模块、磁场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微处理器模块组成。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磁传感器的交流输电线路电流检测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线路检测场景,为其提供了一种较新颖的非接触式电流检测技术。

    一种基于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电线缆空间形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908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224901.3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电线缆空间形态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首先将两个三维磁性传感器纵向分布安装于输电线缆附近的空间内,检测安装点处的三维磁场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采样两个三维磁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电线缆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可表示舞动程度,线缆上与两磁性传感器距离最近点处切线与x轴的夹角可表示为垂坠程度。数字信号处理器内的算法流程根据三维磁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信息与实时采样所得的磁场信号实现输电线缆舞动程度和垂坠程度的检测。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285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0735176.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高频全桥逆变电路,不需要在电容极板两端并联外接电容,从而形成了强耦合的电容耦合器结构,可以获得恒定电流输出。通过基于L型电路构造的补偿电路,将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电压和接收极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设计为90°,无功功率将不会从电容耦合器的发射极板传递到接收极板。因此,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上的电压应力可以被最小化。与传统LCLC‑LCLC补偿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相比,本发明的电容耦合器不需要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两端并联外接电容来降低补偿电路中的谐振电感大小,形成强耦合系统,且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所承受的电压应力最小。

    基于单极性线圈的多负载谐振自解耦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836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87250.6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单极性线圈的多负载谐振自解耦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属于无线能量传输领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一个逆变器、一个发射单元、一个接收单元,以及位于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的若干中继单元,中继单元中也设置有一个发射单元和一个接收单元,前一个发射单元的输出为后一个接收单元的输入;直流输入电压由逆变器逆变为高频交变电压源,并由发射单元利用磁场耦合传输能量至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包括发射补偿电容和发射线圈,所述接收单元包括接收补偿电容、负载电阻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为单极性线圈;并且,在中继单元中,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设置有补偿电容,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设置有铁氧体。

    一种双负载容性能量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13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55832.5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程晨闻 花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负载容性能量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包括逆变器、补偿电路、发射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原边补偿电路的一端与逆变器连接,另一端与发射模块连接,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发射极板P1和第二发射极板P2,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极板P3和第二接收极板P4,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三接收极板P5和第四接收极板P6,发射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相互平行,第一接收模块与第二接收模块相互垂直且均与发射模块呈45°。本发明传输系统,对两个负载同时供电,成本低,结构简单,通过耦合极板和补偿回路设计,实现了极板电场解耦和负载功率的独立控制,输出电流与负载无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