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5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87005.1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酸电解制乙醛酸流程的电解液中乙醛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操作步骤如下:(1)用溴酚蓝固体、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和乙醇配制溴酚蓝指示液,(2)用盐酸羟胺固体、水、乙醇、溴酚蓝指示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盐酸羟胺混合溶液,(3)用稀释被测液、溴酚蓝指示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得调配被测液,(4)用调配被测液和盐酸羟胺溶液制得被测定溶液,(5)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被测定溶液,根据被测定溶液在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被测定溶液中乙醛酸的含量。本发明中被测液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1%,精度比常用的亚硫酸钠法提高5倍以上,分析结果稳定,滴定终点易判断,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38672.X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微生物合成碳点检测水体中盐酸四环素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LB培养基培养菌株(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制备生物碳点(CDs);(1)绘制标准曲线:取40μL质量浓度为44.32 g/L的CDs溶液于EP管中,再加入不同已知浓度的盐酸四环素溶液960μL,使用酶标仪在Ex=354 nm、Em=432nm的条件下测荧光强度,计算荧光强度比F/F0,得到(F/F0)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呈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3)测定待测水样中盐酸四环素的浓度:取40μL质量浓度为44.32 g/L的CDs溶液于EP管中,再加入待测水样960μL,重复步骤(2)测定方法,对照步骤(2)标准曲线获得盐酸四环素浓度;求平均值,获得的结果。本发明可用于各种水样中盐酸四环素的快速检测,抗干扰性强,不受其它抗生素和金属离子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3640.7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V2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湖泊蓝藻风险诊断方法,包括:S1:获取包含湖泊蓝藻的卫星影像;S2: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包含研究区域的影像;S3:根据蓝藻常年的分布特征,对包含研究区域的影像进行分区处理;S4:利用FAI指数计算各分区平均蓝藻量数据,得到计算结果;S5:利用核密度估计拟合分区蓝藻量样本,得到各区对应的边缘分布;S6:根据边缘分布建立最优Vine Copula模型;S7:计算最优Vine Copula模型的联合分布函数,并将联合分布函数作为风险评价指标;S8:对比风险评价指标和传统方式获得的风险评价指标,得到蓝藻风险诊断结果。以避免传统诊断标准太过单一而导致风险诊断客观性和精度不够高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1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96218.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3/745 , B01J23/889 , B01J32/00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21/12 , C02F1/78 ,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氧化铝骨架的双活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溶胶体系中包裹氧化铝小球,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成膜乳剂水解的同时掺杂纳米二氧化硅,从而得到部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再以浸渍法将Fe、Mn、Cu、Ce、Ni等金属盐组分中的一种或几种负载在改性载体上,最后通过高温煅烧得到双活性催化剂,其中活性金属负载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1%‑15%。本发明基于氧化铝骨架的双活性催化剂,通过纳米二氧化硅与氧化铝和其他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力学性能,增强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不易流失、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8497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92540.3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环流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反应器罐体,反应器罐体为嵌套结构,反应器罐体内置环行腔,反应器罐体中央设置内腔;反应器罐体内设有催化剂床层,催化剂床层分为流化床床层和固定床床层,流化床床层在环形腔中,固定床床层嵌套在内腔中;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臭氧进气管,进水管连通在环形腔底部,出水管通过筛网连通在内腔底部;臭氧进气管设置在环形腔底部,臭氧进气管末端设有臭氧曝气口,臭氧曝气口位于流化床床层下方。本发明将流化床和固定床耦合在一个反应器内,流化床和固定床使用不同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可利用流化床出水中的溶解臭氧进一步氧化,提高臭氧利用率,COD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99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459720.4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3/12 , C02F10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污泥颗粒化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设定实验运行初始水力、操作条件,在该条件下对整个培养过程中活性污泥从絮体状态到颗粒状态的动态变化进行连续观测,观测结果以污泥平均粒径、比重、沉降速度、圆度系数等性质参数来表征,从所测参数中选定相对独立的污泥平均粒径、圆度系数、比重这三个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表征污泥的大小、形态及沉降性能。本发明一种好氧污泥颗粒化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实测数据变化范围对各指标进行分级,将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分为“未颗粒化‑颗粒化‑完全颗粒化‑稳定”四个阶段,最后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污泥实时颗粒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040737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807011.3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热脱附撬装废水处理设备,包括撬装基座,所述撬装基座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梁,且所述支撑横梁交叉设置在对角的所述支撑立柱之间,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底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撬装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废水处理装置。有益效果: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废水处理装置和移动机构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得其不仅可以对热脱附产生的废水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还能够便于实现废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和迁移。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16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696218.X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3/745 , B01J23/889 , B01J32/00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21/12 , C02F1/78 , C02F1/72 , C02F101/30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氧化铝骨架的双活性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溶胶体系中包裹氧化铝小球,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成膜乳剂水解的同时掺杂纳米二氧化硅,从而得到部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再以浸渍法将Fe、Mn、Cu、Ce、Ni等金属盐组分中的一种或几种负载在改性载体上,最后通过高温煅烧得到双活性催化剂,其中活性金属负载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1%‑15%。本发明基于氧化铝骨架的双活性催化剂,通过纳米二氧化硅与氧化铝和其他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力学性能,增强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不易流失、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07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463640.7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00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V2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湖泊蓝藻风险诊断方法,包括:S1:获取包含湖泊蓝藻的卫星影像;S2: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包含研究区域的影像;S3:根据蓝藻常年的分布特征,对包含研究区域的影像进行分区处理;S4:利用FAI指数计算各分区平均蓝藻量数据,得到计算结果;S5:利用核密度估计拟合分区蓝藻量样本,得到各区对应的边缘分布;S6:根据边缘分布建立最优Vine Copula模型;S7:计算最优Vine Copula模型的联合分布函数,并将联合分布函数作为风险评价指标;S8:对比风险评价指标和传统方式获得的风险评价指标,得到蓝藻风险诊断结果。以避免传统诊断标准太过单一而导致风险诊断客观性和精度不够高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49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459661.0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观测絮体污泥的装置及方法,包括营养基质装置、第一给料机构、蠕动管、第二给料机构、原液储放容器、进样管、微流控芯片、观测件、上位计算机、出液管、收集装置。本发明在监测中,通过微流控芯片特殊的通道结构捕获污泥絮体,设定不同的进水模式和组分、接种污泥、剪切力等关键外因条件,再由监测系统原位、实时、动态的将被捕获污泥絮体的生长情况反映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研究各因素对絮凝体相互接触、凝聚和压实三阶段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外源添加EPS、信号分子和晶核,结合不同阶段絮凝体的原位荧光染色和对不同絮凝体的荧光微珠标记,由此研究对颗粒化初始触发起驱动作用的关键因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