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66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1008197.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B32/15 , H01M4/587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树枝状纤维形纳米SiO2(DFNS)作为牺牲模板,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行改性后,再以酚醛树脂进行包覆,同时添加硅酸四乙酯(TEOS)引入介孔,退火后经氢氟酸(HF)刻蚀除去牺牲模板即可得到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本发明的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IW‑MHCS)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可逆比容量,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外部光滑内部褶皱的巧妙设计避免电解液与碳材料大面积接触而发生过度的副反应,提高了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此外,以内表面褶皱的中空介孔碳球作为基体在金属负载以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1415573.2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锂高熵氧化物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锂高熵氧化物作锂电负极材料,掺锂有效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而熵稳定效应改善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种良好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性能增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元素掺杂。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半电池测试中在100mAh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可逆比容量为400~720mAhg‑1,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00~720mAhg‑1,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07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1371173.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04 , C25B11/091 , C25B11/095 , C25B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氧析出多主元合金纳米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催化剂由FeCoNiCu多主元合金纳米颗粒所组成,为FeNi合金结构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Fe,Co,Ni,Cu的摩尔比为1:1:1:1。本发明方法首次利用微波辅助多元醇法制备出FeCoNiCu纳米多主元合金,为纳米多主元合金合成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制备出的多主元合金电催化剂的纳米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粗糙的表面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15573.2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锂高熵氧化物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锂高熵氧化物作锂电负极材料,掺锂有效的提高了电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而熵稳定效应改善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种良好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性能增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元素掺杂。电池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半电池测试中在100mAh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可逆比容量为400~720mAhg‑1,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00~720mAhg‑1,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2121.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01B19/04 , H01M4/58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4 , C01B32/184 , C01B32/05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六方相碲化钴/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应用,属于钾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六方相碲化钴Co1.67Te2/NC首次用于储能领域中,具有大的层间距和一定的碲空位,原位生长在堆叠的片状碳基底上。本发明还对上述Co1.67Te2/NC进一步改性,引入石墨烯与前驱体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充分碲化和二次煅烧还原制得Co1.67Te2/NC/rGO复合材料,新相Co1.67Te2均匀分布在紧密结合的氮掺杂碳和还原石墨烯上。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在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丰富的介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和活性位点的充分暴露,在较高负载下实现快速,稳定,高容量储钾。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0912125.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1/077 , C25B11/065 , C25B1/04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93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12125.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C25B11/077 , C25B11/06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高熵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高熵氧化物包含五种金属元素Fe、Co、Ni、Cr、Mn以及非金属元素O,其中金属元素Fe、Co、Ni、Cr、Mn以不同摩尔比组成,各金属原子占金属总原子百分比为5%~40%;所述纳米高熵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其颗粒尺寸为2~10nm。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利用不同材料的吸波性能,借助微波反应器快速性,可控性,均匀性的特点,通过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在高压非平衡反应条件下合成成分均一,比例可调的纳米高熵氧化物,为纳米高熵氧化物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纳米高熵氧化物具有超小的颗粒尺寸,多元素协同效应,大量的活性位点以及结构稳定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