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5190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911341069.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特异性CAPS分子标记snp545和方法及其应用,它涉及分子标记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特异性CAPS分子标记和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CAPS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snp545标记用于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所述的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为α‑亚基缺失品种,为α‑亚基缺失候选基因的挖掘与鉴定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经过多次检验,结果稳定可靠。本发明应用于低致敏特用大豆选育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51907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341069.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特异性CAPS分子标记snp545和方法及其应用,它涉及分子标记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特异性CAPS分子标记和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CAPS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snp545标记用于鉴定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所述的低致敏特用大豆品种为α-亚基缺失品种,为α-亚基缺失候选基因的挖掘与鉴定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经过多次检验,结果稳定可靠。本发明应用于低致敏特用大豆选育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334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41437.2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G06T7/11 , G06V10/764 , G06T7/62 , G06N3/048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计算大豆灰斑病相对病斑面积的方法以及基于其评价大豆灰斑病抗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测量病斑面积和叶片面积,并基于公式计算得到相对病斑面积。本发明通过提取叶片区域与叶片中灰斑病区域,并进行计算精确的像素数目,进而计算病斑面积相对叶片总面积的比例,对灰斑病等级进行划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精确性以及评价标准的稳定性。既能够对品种的灰斑病抗性进行准确地分级评价,也可以直接运用相对病斑面积占比指导进行QTL定位和GWAS等遗传分析,极大地提高遗传分析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8343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890788.2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提供了大豆GmNAC56基因及其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胁迫中的应用,所述GmNAC56基因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GmNAC56基因通过提高PR蛋白的表达或提高SOD酶和POD酶的活性来提高作物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将GmNAC56基因过表达载体转入作物中可提高作物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本发明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基础及理论支持,为推进植物防御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培育高抗病的大豆新品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在大豆抗病基因工程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8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07630.4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本发明属于病菌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培育待鉴定大豆幼苗至第1~2片真叶完全展开;(2)在子叶下胚轴1~2cm处化开伤口接种大豆疫霉菌;(3)接种后的大豆幼苗置于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培养;(4)培养结束后,进行抗性观察。本发明通过优化接种后大豆幼苗的培养条件,提高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41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838204.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一种提高大豆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能力的GLMFR1基因及其应用,它涉及大豆领域。本发明的GLMFR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GLMFR1基因应用,是在提高大豆对盐胁迫、碱胁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能力的应用。本发明的GLMFR1基因对盐胁迫、碱胁迫、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均有一定的抗性。本发明所鉴定的GLMFR1基因,对今后大豆耐盐、耐碱、抗疫霉根腐病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发明的转基因材料为对今后的品种培育以及丰富种质资源等研究提供基础依据,该基因具有极大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9090.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大豆GmWRKY33基因、重组载体及其转化体在提高作物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的表达量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大豆GmWRKY33基因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的表达量,还能提高作物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酶活性,进而提高作物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本发明能够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推进植物防御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持,并为培育抗病大豆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511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67372.2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mERF5基因在抗旱和耐盐胁迫中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GmERF5基因克隆至pCAMBIA3301载体中,得到重组载体;将所得重组载体转化至发根农杆菌,用转化得到的发根农杆菌侵染种子得到转基因复合体植株,实现GmERF5基因的过表达。本发明过表达GmERF5基因可通过提高转基因大豆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大豆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性。本发明的大豆GmERF5为提高大豆抗旱及耐盐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调控基因资源,可用于抗逆大豆材料的培育和改良,为抗旱及耐盐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大豆抗旱及耐盐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68208.3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GmERE1基因在抗旱和耐盐胁迫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GmERE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GmERE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过表达和敲低GmERE1基因表达的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发根农杆菌,用转化得到的发根农杆菌侵染种子得到转基因复合体植株,实现GmERE1基因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本发明GmERF5和GmERE1相结合可通过促进GmPOD1的表达,提高大豆植株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而提高植株的抗旱及耐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94568.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抗大豆疫霉又耐大豆疫霉种质的筛选方法与应用,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抗大豆疫霉又耐大豆疫霉种质的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进行抗大豆疫霉鉴定,得到对大豆疫霉抗性、感病和中间类型的大豆种质;(2)利用菌盘接种法对所述大豆疫霉感病的大豆种质,进行耐病性鉴定;(3)根据步骤(1)和步骤(2)的鉴定结果,筛选抗1种以上大豆疫霉,且植株病情指数均值≤30的大豆种质,得到既抗大豆疫霉又耐大豆疫霉的种质。利用该方法可以从112种大豆种质中筛选得到35种既耐大豆疫霉又抗大豆疫霉的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的大豆资源,为后期筛选优良的大豆种质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