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精度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70493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710427395.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精度模数转换(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和用户在波束扫描阶段采用电子开关在低精度模数转换器和混合预编码模块间切换,在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均采用混合预编码模块。具体步骤:1、波束扫描阶段基站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2、用户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估计角度信息;3、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或向基站反馈角度信息;4、基站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获取角度信息;5、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和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进行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

    一种基于多基站信息融合的无线SLAM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57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10364.3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金石 杜涛 杨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站信息融合的无线SLAM方法,其中通过利用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信道参数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用户定位和环境建图。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框架,融合多基站LoS路径角度参数对用户位置进行预测。在环境建图方面,本发明提出使用虚拟参考点替代虚拟锚点来建模反射面,从而在不同基站间形成一致的环境描述,并针对不同的场景构建了统一的地图融合框架。本发明通过EKF融合LoS径信道参数预测的用户位置作为PHD‑SLAM粒子滤波器的先验,有效提高了粒子效率。最终,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多基站LoS和NLoS信息的融合感知,有效提升了感知的性能,且显著降低了计算负担。

    基于CNN-LSTM网络的用户视距属性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27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02139.4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NN‑LSTM网络的用户视距属性判断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利用最小二乘信道估计算法估计出基站各天线接收到的各个用户的信道脉冲响应,取能量最大的诸条径组成输入特征图送入已经训练好的CNN网络中,CNN网络从中提取出空间及频域特征,判断用户视距属性。为了增强算法的鲁棒性,在CNN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LSTM网络层,充分提取了输入的时间特征。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判断基站与各用户间的视距属性,同时考虑了用户视距属性在时间上的特性,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拥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软信息融合的通信定位感知一体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79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01725.X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信息融合的通信定位感知一体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户从收到的射频信号、传感信号和图像信号中提取相应的软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对自身位置和状态的估计,以及对周围环境特征的估计;多个用户通过众包的方式将各自估计的环境特征软信息反馈至基站端或云端,基站端或云端对其进行融合,构建电磁环境地图;各用户从基站端或云端下载电磁环境地图,基站和用户利用电磁环境地图作为先验信息,制定通信策略,提升软信息获取的精度和效率,从而提升通信、定位和感知的性能;基站端或云端不断接收用户反馈的环境感知信息,更新电磁环境地图。本发明以低开销和算法复杂度实现高精度定位和环境感知。

    金卤灯电子镇流器保护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731821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565605.9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沈克强 杨杰 黄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卤灯电子镇流器保护电路,其采样信号能够明显区分正常与异常差别,且对驱动电路影响小,保护电路结构简单,由四位比较器完成镇流器的谐振启动,正常时电路能持续工作,异常状态时(空载,热启动,灯老化)关断并锁存住驱动电路的功能。成本低,可靠性高,并通过简单的调节,应用于不同功率的电子镇流器上。

    低精度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7049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427395.7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精度模数转换(ADC)与混合预编码结合的毫米波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其中基站和用户在波束扫描阶段采用电子开关在低精度模数转换器和混合预编码模块间切换,在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均采用混合预编码模块。具体步骤:1、波束扫描阶段基站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2、用户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估计角度信息;3、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将波束训练数据模拟预编码后进行波束扫描或向基站反馈角度信息;4、基站选通低精度模数转换器模块,从接收数据中获取角度信息;5、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阶段基站和用户选通混合预编码模块,进行精确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

    基于改进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斜拉桥拉索损伤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4355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34698.6

    申请日:2007-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杨杰 李爱群

    Abstract: 基于改进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斜拉桥拉索损伤定位方法是一种重点解决如何针对斜拉桥的拉索损伤,有效地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从而利用其进行斜拉桥的拉索损伤定位,并建立基于改进BP网络的斜拉桥拉索损伤定位方法,本发明提出了综合采用“Bold Driver”(盲驱动)技术、增加动量项、模拟退火算法、随机爬山算法联合对传统BP算法加以改进,该方法具有加快收敛、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习过程陷入局部极小的优点,并且可以合理地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