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7912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447844.7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陕西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D2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鼓型膜式隔振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得到预成型膜Ⅰ和预成型膜Ⅱ;步骤二、制作上部组件;步骤三、连接第一件预成型膜Ⅰ和鼓型膜式隔振器的上部组件,得到膜连接上部组件Ⅰ;步骤四,将预成型膜Ⅱ和膜连接上部组件Ⅰ连接,得到膜连接上部组件Ⅱ;步骤五、连接第二件预成型膜Ⅰ,得到膜连接上部组件Ⅲ;步骤六,制作下部组件;步骤七、连接下部组件和膜连接上部组件Ⅲ,得到鼓型膜式隔振器组件;步骤八、导出相变材料,得到鼓型膜式隔振器。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鼓型膜式隔振器满足隔振器元件整体功能各项要求,可用于各型核电装备和大型设备平台振动控制,利于减少非计划停堆对运行过程的影响,保障核电厂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8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63379.8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杠去应力热处理校直装置及方法,属于细长杆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工装对丝杠变形部位进行预加载,通过弹塑性理论计算分析,此时丝杠变形部位的应力值高于热处理温度下材料屈服强度,再将工装连同丝杠一起放入加热炉中进行热处理,此时丝杠产生微小塑性变形并可控制在预设的变形阈值范围内,可多次进行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校直变形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丝杠加工过程中已达到成品尺寸要求,但仍存在变形,且表面硬度很高,无法采用机加工修整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67430.8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9/04 , G21C15/18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出口流量高度均匀的堆内构件及其设计方法,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堆芯出口冷却剂流量分配均匀性差的问题,平衡了堆芯出口各处流阻,降低了各流道之间的横向流,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堆芯上板和安装在堆芯上板上方的支承柱组件,所述堆芯上板上设有若干流水孔和安装孔,所述流水孔由圆形流水孔和方形流水孔构成,所述圆形流水孔分为功能不同的第一圆形流水孔和第二圆形流水孔,所述方形流水孔与圆形流水孔的面积比为1.1:1~1.3:1。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127300.7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24 , G21C5/02 , G21C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堆内构件,包括上部支承法兰、吊篮筒体法兰、以及位于上部支承法兰与吊篮筒体法兰之间的压紧弹性环,压紧弹性环的轴向截面为C型,C型包括彼此平行对称设置的上臂和下臂,以及衔接上臂下臂的弯部;上臂下臂的自由端指向压紧弹性环的中心轴;上臂自由端的上表面与上部支承法兰紧密接触,下臂自由端的下表面与吊篮筒体法兰紧密接触。本发明既能满足安全功能又不受摩擦系数(或接触面情况)影响的新型压紧弹性环,将对反应堆寿期内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724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2851.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燃料组件和一种模拟堆芯组件。模拟燃料组件包括:入口均流单元,位于模拟燃料组件的入口,用于均流并防止异物;流量测量单元,位于入口均流单元的下方,用于测量进入模拟燃料组件的流量;阻力件,位于流量测量单元下方;阻力调节装置,位于阻力件下方,用于调节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以及入口均流单元、流量测量单元、阻力件和阻力调节装置一同模拟实堆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以使模拟燃料组件的阻力系数与实堆燃料组件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6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993961.1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巢孟科 , 杨星 , 门启明 , 袁舒梦 , 林绍萱 , 唐力晨 , 张伟 , 李晨 , 张菲茜 , 刘畅 , 秦炎锋 , 张可丰 , 景益 , 陈俨 , 薛国宏 , 姚彦贵 , 周全 , 张毅成 , 张锴 , 刘润发 , 应秉斌 , 李经怀 , 姚兆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岛主设备换热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涡流检查的环绕堆内组件式螺旋缠绕管换热组件,包括芯筒,其内通道为反应堆堆内组件的安装空间;螺旋缠绕管束,其为由多根无焊缝螺旋缠绕管缠绕在芯筒外围形成的多层结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螺旋缠绕管束;管箱组件,包括多个上管箱单元以及与其数量一致的多个下管箱单元,两个上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两个下管箱单元通过集水管连通为一组,一组上管箱单元仅与一组下管箱单元对应,组中的上管箱单元与组中下管箱单元一一对应且通过多根螺旋缠绕管连通;本发明既能用于供热或提供终端需要能量的无相变热交换装置,也能用于供汽或提供后端动力系统需要能量的有相变直流蒸汽发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2910.6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1M7/02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堆内构件的流致振动试验测点生成方法和系统及试验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堆内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待测子部件;对每个待测子部件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以获得每个待测子部件的部件动态特性,根据部件动态特性确定每个待测子部件的主频率值;对每个待测子部件根据力函数经验公式测算流致振动载荷,并根据流致振动载荷确定每个待测子部件的最大位移值;判断当前待测子部件的主频率值与频率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大位移值与位移阈值的关系;根据主频率值和/或最大位移值生成当前待测子部件的结构响应结果,根据结构响应结果在流致振动响应最大的位置布置一个或多个试验测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0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19267.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罐内液体晃动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储罐的设计量;基于流固耦合的振动效应和液面波动的晃动效应将储罐内液体相对于储罐罐壁的运动形式分为冲击运动和对流运动,结合储罐的设计量,建立储罐的二维力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储罐的二维力学模型的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储罐内液体相对于储罐罐壁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储罐的自振频率。同时考虑了流固耦合的振动效应和液面波动产生的滑动载荷,将储罐内液体相对于储罐罐壁的运动分为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模态的分析,提高了后续所得到的储罐的自振频率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9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138334.6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反应堆堆内构件的智能监测方法和系统,涉及核电站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瞬态识别模块、设备紧固件应力松弛监测模块以及设备流场数字孪生模块,所述瞬态识别模块、设备紧固件应力松弛监测模块以及设备流场数字孪生模块与显示模块相连,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切换各个监测模块的入口,手动输入控制各个模块完成相应的监测计算。本发明不需要新增监测硬件传感器。可提高反应堆堆内构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50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832037.X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 , G01N2203/0005 , G01N2203/0073 , G01N2203/0226 , G01N2203/0232 , G01N2203/02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缺口试样的环境疲劳试验方法,其包括:确定应力集中系数和刃口尺寸;进行缺口疲劳试样的等效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缺口试样缺口根部与光滑试样相同应变幅值的施加载荷;在经过试验验证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室温空气中和高温高压水介质下缺口试样不同应变幅值所需要施加的载荷值;将试样放入高温高压循环水腐蚀疲劳测试系统,采用应力控制模式进行疲劳试验,得到不同应变幅值的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的带缺口试样的环境疲劳试验方法,能够实现对实际工况中带缺陷部件材料的疲劳性能的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