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944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230611.6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7/4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285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拟信道复用的雷达接收机包括第一高频头接收组件、第二高频头接收组件和第三高频头接收组件,分别接收方位、俯仰和和三路回波信号,所述雷达接收机还包括通路选择开关,所述第一高频头接收组件和第二高频头接收组件分别与所述通路选择开关连接,所述通路选择开关与外部雷达信号处理机连接,外部雷达信号处理机按照一定时序控制所述通路选择开关进行切换,选择输出方位回波信号或俯仰回波信号。本发明的模拟信道复用的雷达接收机可以极大提高雷达接收机三路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且降低了单机的功耗和成本,缩小了单机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421595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12033.7
申请日:2014-08-20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海杂波背景下慢速小目标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如下:S1,雷达收发单元获取海杂波背景下的慢速运动小目标信号;所述雷达收发单元将接收信号发送至雷达回波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生成雷达回波数据,并将雷达回波数据发送至检测单元;S3,所述检测单元处理连续多个雷达回波,并建立相应的时频域二维平面图,有效剔除不同区域下的虚警目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海杂波背景下慢速小目标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适用于雷达在下视探测海面目标时,对海杂波背景干扰下慢速运动的弱小目标检测。本发明能够解决雷达下视探测海杂波背景下的慢速运动小目标问题,采用时频域分区CFAR处理技术,将目标回波与海杂波数据分解到时频域二维平面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454619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414744.3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载微波跟瞄雷达的电轴光学标定系统及其标定方法,标定系统包含雷达测试子系统、标定子系统、雷达装置、目标模拟子系统;目标模拟子系统包含目标模拟源、二维测试转台、与二维测试转台连接的二维测试转台控制器、二维扫描架及设置在二维扫描架上的目模喇叭天线。标定方法包含:步骤1、标定雷达天线和驱动机构的安装精度;步骤2、标定雷达电轴和雷达天线机械轴的一致性;步骤3、根据标定结果对雷达进行校准。本发明可以在紧缩场中对雷达进行高精度的标定,满足雷达对使用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的要求,实现对星载微波跟瞄雷达的非接触式标定,用到的测量仪器少、精度高,可以自动化完成数据的解算,确保雷达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80968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170646.5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1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星载雷达的相扫机扫相结合的空域搜索方法,其包含:1、在方位面上产生固定形状搜索波束,天线阵面先朝向方位维起始搜索方向;2、利用天线阵面上俯仰维一维相控阵列进行俯仰维搜索波束,并利用相控阵天线波束特点在正弦空间上实现俯仰维空域搜索;3、天线阵面转动到下一方位角位置;4、判断方位维波束指向角是否转动到最大搜索方位角方向并已完成此时的俯仰维空域搜索,若是,则搜索完成,若否,则反复进行步骤2和3的搜索流程。本发明实现不同搜索方式互补混合的星载雷达相扫机扫相结合的空域搜索方法,搜索速度快,目标捕获时间短,不易丢失目标,耐冲击震动性能好,需要T/R单元少,适合在资源有限的星载平台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8518.9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7/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星载微波雷达非暗室条件下的地面测试方法,包含:1、装配地面测试设备;2、微波雷达进行偏移量跟踪模式;3、控制雷达以相应的搜索中心、搜索范围开始搜索;4、雷达反馈的角度值处于有目标回波信号区域内时,产生模拟目标回波信号输出至微波雷达;5、测算方位跟踪角速度和俯仰跟踪角速度;6、所得方位跟踪角速度和俯仰跟踪角速度预设给微波雷达;7、驱动雷达以所得方位跟踪角速度和俯仰跟踪角速度运动;8、雷达机构运动到目标角度处停止运动,实现目标角度的稳定跟踪。本发明实现微波雷达在非暗室条件下性能的可测性,且能够考察机构和驱动机构控制器闭环的闭环跟踪能力,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测试复杂度,增强测试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272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1790.4
申请日:2013-09-22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提高空间活动部件寿命的非线性跟踪控制方法,首先计算停动区角速度阈值和角速度,然后进行停动区判决,如果目标位于停动区内,则进行方位维和俯仰维的停动区设置,如果目标位于停动区外,则完成机构非线性控制,雷达控制系统继续输出计算值给机构控制器,控制机构跟踪目标移动。本发明通过非线性的方法实现机构控制的优化,可以有效克服常规机构控制方式的不足,减少机械活动部件的频繁抖动,增加机构使用寿命,在工程上也易于实现,非常适合在引导卫星伴飞和飞行器对接领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809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0646.5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G01S1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星载雷达的相扫机扫相结合的空域搜索方法,其包含:1、在方位面上产生固定形状搜索波束,天线阵面先朝向方位维起始搜索方向;2、利用天线阵面上俯仰维一维相控阵列进行俯仰维搜索波束,并利用相控阵天线波束特点在正弦空间上实现俯仰维空域搜索;3、天线阵面转动到下一方位角位置;4、判断方位维波束指向角是否转动到最大搜索方位角方向并已完成此时的俯仰维空域搜索,若是,则搜索完成,若否,则反复进行步骤2和3的搜索流程。本发明实现不同搜索方式互补混合的星载雷达相扫机扫相结合的空域搜索方法,搜索速度快,目标捕获时间短,不易丢失目标,耐冲击震动性能好,需要T/R单元少,适合在资源有限的星载平台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229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510683993.1
申请日:2015-10-20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一维旋转的相控阵幅相误差近场校准方法,包含:S1、搭建相控阵幅相误差的测试系统,将相控阵天线固定在初始旋转角度,测量校准源及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S2、测量相控阵天线的接收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S3、测量相控阵天线的发射通道幅度信息和相位测量信息;S4、是否完成所有预定旋转角度的测量;如是,执行S5;如否,将相控阵天线旋转至预定的其他旋转角度,执行S2和S3;S5、计算相控阵幅度误差的校准值;S6、通过最优化原理计算校准源以及参考阵元的初始位置;S7、计算相控阵相位误差的校准值。本发明只需满足相控阵天线中单个天线单元的远场条件,校准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测量精度较高,易于工程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518230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539812.8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整雷达角误差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获取雷达在不同接收信噪比下对应的雷达角误差标准差,并形成在不同雷达工作模式下,雷达角误差标准差与接收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将雷达角误差标准差与接收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划分成若干段,并确定每一段的斜率;根据实时获取到的接收信噪比,确定对应的斜率,并结合指挥系统上注的斜率调整参数获得动态调整系数;根据雷达角误差的实时测量值及动态调整参数获得雷达角误差实时输出值。本发明利用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信息动态调整输出给伺服系统的雷达角误差,可以在信噪比较低时减弱天线振荡、彻底消除天线剧烈振荡,还可避免近距因雷达角闪烁丢失目标的情况,提高雷达的跟踪性能和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01458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396571.1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IPC: H01Q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星载雷达对航天器平台扰动实时补偿解耦方法,该方法包含:星载雷达搜索时,三轴稳定速率陀螺实时检测航天器平台姿态角的变化量和变化方向;航天器平台姿态角的变化量和变化方向通过坐标变换得出星载雷达姿态角的变化量和变化方向;当星载雷达姿态角的变化量超过预设阈值,星载雷达设定搜索补偿角;搜索补偿角的值为星载雷达姿态角的变化量;搜索补偿角的补偿方向与星载雷达的搜索方向垂直并与星载雷达姿态角的变化方向相反;星载雷达的伺服机构根据搜索补偿角对星载雷达的姿态角进行实时补偿控制。本发明利用航天器平台的自身资源,实现对星载雷达伺服机构的实时补偿,无需占用航天器宝贵的体积、重量和功耗资源,节省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