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2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442.1

    申请日:2011-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步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一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本发明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罐式膜过滤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1379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110571623.4

    申请日:2021-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给水处理领域的罐式膜过滤装置,罐体上部设置有上盖体,下部设置有下盖体,罐体内设有上分隔板、定位挡泥板和下分隔板,上分隔板与上盖体合围形成产水腔室,下分隔板与下盖体合围形成进水进气腔室,上分隔板与定位挡泥板合围形成排水腔室,定位挡泥板与下分隔板合围形成过滤腔室,膜柱设置于过滤腔室内,膜柱可采用带外壳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或中空纤维微滤膜,产水腔室和进水进气腔室分别通过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膜柱连通,实现多根膜柱的统一进水、产水、冲洗和排水,本发明布置紧凑,结构简单,管配件少,占地面积小,水耗少,冲洗时间短。

    炭砂双拼滤池
    13.
    发明公开
    炭砂双拼滤池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7939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97365.X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砂双拼滤池,包括至少一组平列设置的炭池和砂池,炭池与砂池之间通过隔墙进行隔离,隔墙上设有隔墙开孔,炭池内设有若干根贯穿炭池的集水槽,集水槽的出水口与隔墙开孔位置对应,砂池内设有与隔墙开孔位置对应的排水装置,排水装置高度低于集水槽高度,集水槽与排水装置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实施中,本方案的一体双拼滤池不设置中央渠,池型有效过滤面积大,布置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同时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和砂滤池组合在一个池子中,结构简单,管路少,水损小。

    一种斜管沉淀池配水整流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97438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610049479.7

    申请日:2015-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管沉淀池配水整流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整流装置包括若干块导流板,每块导流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设置可调导流窗的垂直导流板,下半部分为倾斜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设置反馈装置,所述反馈装置利用若干测速探头对各导流板之间间隙内的流量进行测量,根据反馈装置测得的流量对所述可调导流窗的开窗方向进行调节。本发明不同导流窗的组合作用可保证正常絮凝作用的条件下,最大程度降低异重流、紊流等因素造成的不均匀现象,充分利用配水区有效容积进行絮凝作用,增强絮凝效果。通过削减不均匀流现象,可有效降低进入沉淀区的最大流速,从而实现絮凝至沉淀的平稳过渡,减少沉淀区进水对悬浮泥渣的扰动作用。

    一种给水厂用生物粉末活性炭循环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4538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641705.0

    申请日:2016-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给水厂用生物粉末活性炭循环净化系统,其包括:生物粉炭净化设备、生物粉炭驯化降解池及回流泵鼓风机房;该生物粉炭净化设备为长条形推流式布置形式,包括炭水混合池、生物粉炭吸附池、生物粉炭分离过渡池及生物粉炭沉淀分离池;该生物粉炭沉淀分离池包括出水管及设置在底部的生物粉炭泥排放管,该生物粉炭泥排放管连通到通过生物粉炭驯化降解池;该生物粉炭驯化降解池包含菌种投加装置;该回流泵鼓风机房包含鼓风机和回流泵,该回流泵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的生物粉炭驯化降解池与炭水混合池。本发明提供的净化系统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管路少,造价低,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大型给水厂泥沙沉淀后水的深度处理。

    一种用于给水厂的生物粉末活性炭净化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045063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41711.6

    申请日:2016-08-08

    Inventor: 芮旻 徐俊 段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给水厂的生物粉末活性炭净化处理系统,其包含:生物粉炭吸附池,该池内填有生物粉末活性炭,待净化的水输入到该生物粉炭吸附池中;与生物粉炭吸附池出口连接的粉炭分离池,其设置有用于排放净化水的第一出口及用于排出生物粉末活性炭的第二出口;与粉炭分离池第二出口连通的生物粉炭降解池,其还设置有鼓风曝气入口;该生物粉炭降解池的出口连通到生物粉炭吸附池。本发明的净化系统处理受污染原水,将生物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分为两个过程——吸附和降解,分别在生物粉炭吸附池和生物粉炭降解池中进行,处理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生物粉末活性炭能反复使用,能耗低,可广泛应用于给水厂泥沙沉淀后水的深度处理中。

    气浮膜池及水处理系统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52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98860.6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膜池及水处理系统,气浮膜池包括池体,池体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总渠、跌水堰、絮凝区、接触区和分离区。本发明所提供气浮膜池及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有机物,工艺流程更精简、适用范围更广;系统布局上,将混合、絮凝、气浮、沉淀和超滤膜过滤工艺单元高度融合并集约布置在一个构筑物中,具有建设用地少,水头损失小,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构筑物外部结构简单规整,既可以单格布置,适应小水量处理场合,也可以多格并列或对称布置,适应大水量处理场合,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给水处理系统。

    一种用于市政给水处理领域的膜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75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417388.1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给水处理领域的膜滤装置,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罐体;顶盖及支撑架,盖支撑于罐体的上口;罐底,位于罐体底端;膜箱,设置于罐体内,膜箱上设置有浸没式膜组件;曝气装置,设置于罐体内;进水管,连接于罐体的底部;环形产水管,安装在罐体上口外围;其中,在膜箱上部罐体的侧壁上设置若干根指型排水槽,排水槽顶低于罐体上口,各排水槽分别排出罐体后再汇总。可采用气水同冲(气水顺冲和水反冲洗)加上部排水的冲洗方式,排污更干净,可大大减少向下排水的水量和次数,从而节省水耗、节省冲洗过程的耗时;罐体所带有外挂措施均是可拆装的,方便拆分运输,适合各种运输条件场合,甚至是没有道路的农村供水使用。

    一种上向流活性炭滤池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0851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10158.1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水厂深度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的上向流活性炭滤池,该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包括一双层中央渠和一活性炭滤层;双层中央渠位于上向流活性炭滤池中央,双层中央渠包括下层进水渠、上层出水渠和一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下层进水渠和上层出水渠隔断,下层进水渠两侧壁的底端设有分配水孔,活性炭滤层分布于双层中央渠的两侧,上层出水渠侧壁布设集水槽,集水槽连通活性炭滤层出水区和上层出水渠,上层出水渠一端连接一出水翻水堰,另一端连接一初滤水排放闸门。包含至少一个上向流活性炭滤池的水处理系统,池型布置合理紧凑,结构简单,造价低,管路少,占地面积小,解决了目前国内上向流活性炭滤池单池大型化发展受限制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