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功能的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2071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49206.6

    申请日:2016-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49 A61K45/06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功能的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其由抗肿瘤药物与P‑gp蛋白抑制剂奎宁通过连接剂共价连接而成的两亲性缀合物,所述两亲性缀合物通过在水中自组装得到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本发明还公开上述抗肿瘤纳米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两亲性缀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抗肿瘤纳米药,无需使用任何药物载体,实现P‑gp蛋白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共输送,所述抗肿瘤纳米药进入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后,连接基团在肿瘤细胞内的微环境条件下发生断裂,释放出抗肿瘤药物和P‑gp蛋白抑制剂,两者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和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有望提高肿瘤及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一种盐增稠型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23254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155520.X

    申请日:201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增稠型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盐酸的作用下,4-乙烯基吡啶和1,3-丙烷磺内酯经开环反应,得到含两性离子的单体,(2)将丙烯酰胺和含两性离子单体溶于水中,并加入铈盐进行反应;(3)向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端羟基聚醚酯多元醇和铈盐,继续进行反应;(4)向步骤(3)的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丙烯酰胺和氟碳两亲表面活性剂,继续进行反应;(5)将步骤(4)的反应体系置于烘箱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经水解反应即得。本发明利用乙烯基吡啶和1,3-丙烷磺内酯在盐酸作用下通过开环聚合制备得到含两性离子单体;本发明盐增稠水溶性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后固化,后水解工艺,产品性能稳定。

    聚己内酯及其制备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593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3149.1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己内酯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含有引发剂、单体和催化剂的混合液,进行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即得聚己内酯;其中,所述引发剂为亲核性物质;所述单体为己内酯;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和有机酸构成的酸碱二元催化体系。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获得分布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0~1.3)、分子量可控(数均分子量可以达到100×103Dal)、端基明确、无金属残留的聚己内酯。此外,该制备方法还具有以下优点:开环聚合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高温,产率高;催化剂稳定且已商业化,价格便宜,有利于大规模使用;避免了单一催化剂造成的酸值过高、速率慢、产生环状聚合物的问题。

    一种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功能的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2071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611149206.6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功能的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其由抗肿瘤药物与P‑gp蛋白抑制剂奎宁通过连接剂共价连接而成的两亲性缀合物,所述两亲性缀合物通过在水中自组装得到两亲性缀合物抗肿瘤纳米药。本发明还公开上述抗肿瘤纳米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两亲性缀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抗肿瘤纳米药,无需使用任何药物载体,实现P‑gp蛋白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共输送,所述抗肿瘤纳米药进入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后,连接基团在肿瘤细胞内的微环境条件下发生断裂,释放出抗肿瘤药物和P‑gp蛋白抑制剂,两者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和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有望提高肿瘤及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一种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1083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156158.8

    申请日:201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丙烯酰胺溶于水中,并加入铈盐进行反应;(2)向步骤(1)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端羟基聚醚酯多元醇和所述铈盐,继续进行反应;(3)向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丙烯酰胺和氟碳两亲表面活性剂,继续进行反应;(4)将步骤(3)的反应体系置于烘箱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经水解反应即得所述水溶性支化聚合物。本发明利用铈盐和端羟基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然后直接来引发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得到水溶性超支化多臂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后固化,后水解工艺,产品性能稳定。

    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金属纳米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225227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33298.0

    申请日:2008-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技术领域的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金属纳米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复合物由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组成,聚合物为端乙烯基的超支化聚酰胺胺经不同含胺有机小分子封端改性所得到的超支化聚酰胺胺,含量为89wt%-98wt%,金属纳米粒子为金或银纳米粒子,含量为2wt%-11wt%。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外加还原剂或紫外光照,直接将前驱体金属化合物加入到超支化聚酰胺胺的水溶液中,仅通过“一步法”在室温下反应就可生成具有良好水分散性的金属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约为1-8nm,且尺寸可控。抑菌圈法和光密度法测试表明,本发明中的超支化聚酰胺胺与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对诸多种类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一种用于制备正极材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1247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88742.6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制备正极材料的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交替共聚物组装体与盐酸多巴胺通过吸附和聚合反应形成。所述复合材料中包含交替共聚物和聚多巴胺复合层,所述交替共聚物中含有交替排列的羟基和/或巯基和/或氨基。通过所述复合材料负载碘形成的正极材料制备正极片时,交替共聚物组装体中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碘单质的吸附,采用所述正极片组装锌碘电池时,聚多巴胺有良好的亲水性,有利于水系电解质对极片的浸润程度,并且交替共聚物中交替排列的羟基和聚多巴胺中的羟基基团可以共同吸附多碘化物,抑制锌碘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使得电池能够具有比容量高、比容量衰减慢、电池稳定性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