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715442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80044390.0

    申请日:2021-06-16

    Inventor: 鉾谷伸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降低并且抑制耐热性多孔膜的滑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间隔件。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间隔件(13)具有多孔基材(30)和配置于多孔基材(30)的至少一个表面且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相面对的耐热性多孔膜(32),耐热性多孔膜(32)包含填料和粘结剂,与所述电极的边缘部分相面对的耐热性多孔膜(32)的对置部(A)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于与所述电极的中央部分相面对的耐热性多孔膜(32)的对置部(B)而言,所述粘结剂的含有率高。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699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80036544.1

    申请日:2021-05-12

    Inventor: 鉾谷伸宏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正极合剂层的剥离、并且提高了充放电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正极合剂层。正极合剂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纤维状碳及非纤维状碳,将正极合剂层在厚度方向上二等分,将正极集电体侧一半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并将外表面侧一半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中的纤维状碳相对于纤维状碳与非纤维状碳的总质量的比例小于第二区域中的纤维状碳相对于纤维状碳与非纤维状碳的总质量的比例。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0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80059098.1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合剂层中包含的粘结剂导致的电池的内部电阻上升且抑制了合剂层的裂纹和剥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带状的正极(11)与带状的负极(12)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和容纳电极体的外包装体。正极(11)具有正极集电体(30)和形成于正极集电体(30)且至少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正极合剂层(32),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40)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40)且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的负极合剂层(42)。正极合剂层(32)和负极合剂层(42)中的至少一者的始端部(42a)的粘结剂的含有率比终端部(42b)的粘结剂的含有率高。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134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80124521.0

    申请日:2008-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H01M4/13 H01M4/139 H01M4/622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使用利用水系浆料在集电体上形成合剂层的电极,可以高效率地生产、电极内的粘附强度高、能够提高电池性能。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1个电极,通过在集电体(1)上形成由胶乳类粘合剂和水系分散剂构成的预涂层(6),在该预涂层(6)上涂布包含活性物质、胶乳类粘合剂和水系分散剂的水系浆料,形成合剂层(2)后,进行干燥而得到。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09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80010579.8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极体的最外周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面与外装罐的内侧面的电连接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负极(12)具有:两面涂敷部,其在片状的负极集电体(40)的表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42),在负极集电体(40)的两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42);和单面涂敷部,其在负极集电体的单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42B),单面涂敷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电极体的最外周,单面涂敷部中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外装罐的内侧面相接,单面涂敷部中的负极合剂层(42B)的充电膨胀率大于两面涂敷部中的负极合剂层(42A)的充电膨胀率。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392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80012626.2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电极体的最外周的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面与外装罐的内侧面的电连接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40)、两面涂敷部、以及单面涂敷部,在负极集电体(40)的表面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的负极合剂层(42),所述两面涂敷部在负极集电体(40)的两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42A),所述单面涂敷部在负极集电体(40)的外周侧的单面形成有负极合剂层(42B)。单面涂敷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电极体的最外周。单面涂敷部中的粘合剂的溶胀度比两面涂敷部中的粘合剂的溶胀度高。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公开(公告)号:CN115039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80012149.X

    申请日:2021-02-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负极合剂层的裂纹、剥离且循环特性良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40)和负极合剂层(42),所述负极合剂层(42)形成于负极集电体(40)的两侧面上,并且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负极合剂层(42)具有:位于负极集电体(40)的内周侧的内侧负极合剂层(42‑2)、和位于外周侧的外侧负极合剂层(42‑1)。而且,外侧负极合剂层(42‑1)中所含的粘合剂的溶胀度高于内侧负极合剂层(42‑2)中所含的粘合剂的溶胀度,外侧负极合剂层包含溶胀度为150~250%的粘合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