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87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326171.8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Inventor: 董迪
IPC: G06V20/13 , G06T7/136 , G06K9/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互花米草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遥感影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集依次进行光谱分析和波段选择处理;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集依次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处理和阈值分割处理;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互花米草与非互花米草的最佳光谱波段组合的遥感影像数据集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矢量化处理和相交处理,得到互花米草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获取互花米草分类图,从而提高了互花米草提取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分类样本提取的工作量。本发明作为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互花米草识别方法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遥感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74652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94561.4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疏浚淤泥质土地区基坑的可智能变形调节的斜抛撑支护系统,其包括斜抛撑支护结构、数据采集系统、机械调节系统和智能控制元件,智能控制元件收集实际测得的基坑外地表沉降、支护桩的变形、基坑底部淤泥的隆起量、基坑外淤泥不同深度下的孔隙水压力、斜抛撑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量的监测数据,并与设计文件中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当监测数据与设计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时,智能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液压千斤顶向斜抛撑端部施加预应力以对基坑整体的支护稳定进行调节。本发明的智能变形调节斜抛撑通过自身所受的力来对疏浚淤泥土地区的基坑进行支护,对于减小支护桩变形、基坑外地表沉降和基坑底部淤泥隆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92613.2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影像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开发海洋区域的N1张第一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将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输入预训练模型,生成第二卫星遥感影像,遍历完所有第一卫星遥感影像后,提取任一第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预设的亮度参考表对任一第二卫星遥感影像的颜色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第三卫星遥感影像,遍历完所有第二卫星遥感影像后,基于所有第三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待开发海洋的第四卫星遥感影像,将第四卫星遥感影像划分为海洋单元和陆地单元,并发送到用户终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遥感影像的清晰度,且成本低、时效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5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6512.9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走航式智能监测平台的卫星通讯与定位系统、方法,属于海洋监测领域。定位模块采用冗余定位方式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通信模块采用冗余卫星通讯方式将打包后的传感器数据和平台状态数据回传至陆地的岸基中心,采用冗余卫星通讯方式和冗余定位方式,确保了走航式智能监测平台的数据通讯稳定性和平台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54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19601.1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波浪滑翔器的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波浪能驱动领域,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包括水面浮体船、铠装缆和水下牵引机;水面浮体船在波浪的作用下,为水下牵引机提供前进驱动力;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直线发电机和螺旋桨;直线发电机将波浪能转换成电能;螺旋桨在波浪滑翔器的速度低于第一阈值以及波浪滑翔器的速度的下降值超过第二阈值时,在电能的驱动下转动,提高水下牵引机的前进驱动力。本发明通过双驱动模式驱动波浪滑翔器运动,在波浪滑翔器速度较低或不稳定时,通过电能驱动螺旋桨转动,提高波浪滑翔器的速度或使波浪滑翔器的速度稳定,并且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不影响波浪滑翔器电力供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5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18583.7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托海洋疏浚泥的海底采砂坑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海水、海底、投放船、投放仓及多个修复栅格板,所述海底上开设采砂坑,所述修复栅格板外侧壁固接保护膜,所述修复栅格板与保护膜之间固接孢子液,多个所述修复栅格板相互平行,多个所述修复栅格板上垂直固接多个分离杆,所述修复栅格板表面固接多个珊瑚礁生态群,所述投放仓底面固接多个分离柱,多个所述分离柱底面分别开设多个分离插槽。本发明设置了多个修复栅格板,多个修复栅格板形成立体结构,避免表面的孢子液接触海底面,保证了孢子液均与海水接触,提高了孢子液内孢子的成活率,修复效率更高,此外本发明采用电磁铁的方式进行修复栅格板的投放,对比金属线的方式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904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823954.2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V10/764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红树林宜林地评估方法,涉及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领域,提供一种面向红树林生态修复的红树林宜林地评估方法,包括监测计划制定、检测内容和方法、监测过程及操作规范,适宜性模型计算方法等。适用于红树林生态修复监测,通过基于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原理,结合附近自然或人造滩涂相关参数的测量,可准确评估红树林宜林地适宜性,有效提高红树林生态修复造林成功率,为提升滨海湿地红树林覆盖面积,提升基于自然的固碳增汇量,促进海岸生态安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37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92613.2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海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影像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待开发海洋区域的N1张第一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将任一第一卫星遥感影像输入预训练模型,生成第二卫星遥感影像,遍历完所有第一卫星遥感影像后,提取任一第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预设的亮度参考表对任一第二卫星遥感影像的颜色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第三卫星遥感影像,遍历完所有第二卫星遥感影像后,基于所有第三卫星遥感影像生成待开发海洋的第四卫星遥感影像,将第四卫星遥感影像划分为海洋单元和陆地单元,并发送到用户终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遥感影像的清晰度,且成本低、时效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5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23137.4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海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开发海洋的卫星遥感图像和若干个待开发海洋的局部遥感图像;根据每个待开发海洋的局部遥感图像的每个特征点的显著性,获取每个待开发海洋的局部遥感图像的所有目标特征点;根据每个尺度下的每个局部区域的目标程度,获取每个局部区域的目标匹配尺度;根据待开发海洋的清晰卫星遥感图像,对海洋资源进行详细规划。本发明获得清晰卫星遥感图像,实现对海洋资源的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51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318583.7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托海洋疏浚泥的海底采砂坑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海水、海底、投放船、投放仓及多个修复栅格板,所述海底上开设采砂坑,所述修复栅格板外侧壁固接保护膜,所述修复栅格板与保护膜之间固接孢子液,多个所述修复栅格板相互平行,多个所述修复栅格板上垂直固接多个分离杆,所述修复栅格板表面固接多个珊瑚礁生态群,所述投放仓底面固接多个分离柱,多个所述分离柱底面分别开设多个分离插槽。本发明设置了多个修复栅格板,多个修复栅格板形成立体结构,避免表面的孢子液接触海底面,保证了孢子液均与海水接触,提高了孢子液内孢子的成活率,修复效率更高,此外本发明采用电磁铁的方式进行修复栅格板的投放,对比金属线的方式更加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