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71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53699.2
申请日:2023-11-03
IPC: G06F18/23213 , G01S19/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S数据的迁徙鸟类轨迹分割方法,其包括:步骤1,获取鸟类个体的GPS数据;步骤2,将GPS数据中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去除,将剩下的数据按时间依正序排列,每一数据作为一个位点,获得的所有位点构成点集;步骤3,将点集进行聚类,获得多个聚类,再将聚类中的有效类划分成运动类或静止类,计算每一有效类的统计结果;步骤4,根据点集,采用停留点检测算法,获得多个类,再将该类划分成运动类或静止类,计算每一个类的统计结果;步骤5,对比步骤3和步骤4划分出的运动类和静止类的统计结果,选出最终的迁徙鸟类轨迹分割结果。本发明属于时空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领域,用于获得迁徙鸟类轨迹分割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57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6982.5
申请日:2023-09-19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鉴别松材线虫的检测试剂,所述检测试剂中包括用于扩增松材线虫的Bx‑1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包括针对Bx‑12基因设计引物的检测试剂对松材线虫进行鉴别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等优异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440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76432.0
申请日:2023-10-01
IPC: C12Q1/6888 , C12Q1/6844 , C12Q1/680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长林小蠹RPA‑LFD检测引物和探针以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根据长林小蠹完整的ND2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了多组检测引物和探针并从中筛选得到特异性的检测引物和探针,所述RPA‑LFD检测引物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上、下游引物组成,所述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本发明基于所述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长林小蠹RPA‑LFD检测方法以及长林小蠹RPA‑LFD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特异性和良好灵敏度,其检测限位浓度为4.49pg/μL,检测时长可控制在30min内,能够在野外进行现场快速、准确鉴定长林小蠹,满足长林小蠹各发育阶段的野外现场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053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1063067.5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辐射场的珍稀鸟类三维模型重构方法与装置,其包括:步骤1,采集珍稀鸟类目标物的离散旋转光场数据;步骤2,估计离散旋转光场数据对应的场景多视点图像对应的相机位姿;步骤3,根据步骤2获取的场景多视点图像对应的相机位姿,获得多视点图像相机位姿的转换矩阵,进而通过NDC中的齐次坐标变换和射线变换,将步骤1采集到的珍稀鸟类目标物的离散旋转光场数据,转换到NDC空间中;步骤4,利用神经辐射场,在离散旋转光场数据NDC空间下生成旋转光场新视点图像;步骤5,根据步骤4生成的旋转光场新视点图像,重构珍稀鸟类三维模型。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本发明用于重构珍稀鸟类三维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55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035181.6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IPC: C07C49/203 , C07C45/45 , A01N35/02 , A0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化合物(3Z,6Z)‑十九碳二烯‑9‑酮的结构式、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本发明中,(3Z,6Z)‑十九碳二烯‑9‑酮作为驱避剂在林间可高效的驱避尺蛾科害虫,尤其是灰拟花尺蠖雄虫,降低林间的雄虫虫口密度,使雌雄间比例不协调,干扰雌雄间交配,减少对白桦等寄主植物的危害。该化合物作为驱避剂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还可与引诱剂配合使用,在林地条件复杂以及不宜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内对灰拟花尺蠖等尺蛾科害虫进行驱避,达到防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8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50254.7
申请日:2023-06-02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长林小蠹SS‑COI PCR检测引物以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根据长林小蠹完整COI序列中与近缘种差异较大的部分获得了特异性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长林小蠹SS‑COI PCR检测方法以及长林小蠹SS‑COI PCR检测试剂盒,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特异性扩增长林小蠹,对于长林小蠹的近缘种均不能扩增,适用于长林小蠹的快速精准检测;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长林小蠹SS‑COI 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位DNA浓度为8.7×10‑2ng/μL。
-
公开(公告)号:CN1164971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72097.0
申请日:2023-03-20
IPC: C12Q1/6888 , C12Q1/6844 , C12Q1/680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昆虫RPA‑LFD检测引物和探针以及检测方法。本发明以苹小吉丁幼虫DNA为模板,根据苹小吉丁的ITS1基因序列设计多对RPA引物进行扩增,通过比较筛选得到扩增效率最优的苹小吉丁RPA检测引物,为避免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对筛选出的苹小吉丁RPA检测引物的反向引物和探针中引入少量错配碱基得到特异性苹小吉丁RPA‑LFD检测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苹小吉丁RPA‑LFD检测方法,实现野外准确快速鉴定苹小吉丁的目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碱基错配后的引物对和探针能特异性扩增苹小吉丁,对于窄吉丁A以及窄吉丁B均不能扩增,检测限为DNA浓度为10‑2ng/μL以上,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36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614856.2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效表达载体、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构建苏云金芽孢杆菌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蛋白。所构建工程菌株兼具杀线虫能力和马尾松树体内定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67108.X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伊氏杀线真菌孢子粉的培养基及伊氏杀线真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用于制备伊氏杀线真菌孢子粉的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葡萄糖2‑3%,酵母浸粉0.5‑1%,蛋白胨0.1‑0.5%,无机盐0.4‑0.8%,余量为水。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可获得高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和高活性的孢子粉,同时获得的孢子粉便于储存和运输,且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不同类型的剂型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52531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43390.3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进行雷击火预警扑救的方法和系统,涉及自然感知系统技术领域。该一种基于森林自然感知进行雷击火预警扑救的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探针设置,包括制作探针和制作贴片,其中探针为可导电抗腐蚀金属或碳棒,贴片为可导电抗腐蚀金属或碳薄膜;S2.与植物建立连接,其步骤如下:S2.1.将探针刺入植物体,与植物根、树干、枝等器官和组织连接;S2.2.将植物接合部位韧皮部裸露,将贴片与植物提根、树干、枝等韧皮部连接,同时将贴片与植物叶片连接。通过对森林感知和多通道分布式植物微电流传感系统,建立基于森林感知的雷击火全域感知体系,建立基于感知图谱的全域多因素成像体系,实现森林雷击火感知信息的可视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