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地质数据非结构化模式的拓扑发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9982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18340.8

    申请日:2012-01-20

    Inventor: 武强 徐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地质数据非结构化模式的拓扑发现方法,主要包括拓扑核心关系生成、拓扑动态关系搜索、以及拓扑错误关系修正三层次发现,是针对空间地质数据获取的不同方式、空间数据分布特征以及模型应具备的功能与应用目的,通过分析包含断层、褶皱、透镜体、侵入岩等复杂地质现象,设计一种基于非结构化模式的拓扑发现方法,以确定矿区地质勘探长期积累的庞大而复杂的空间地质数据之间空间、时间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并保持它们的一致性和真实性,从而增强三维地质数据的空间表达能力和时空分析效率,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分析、预测和评价地质资源的先进的科学手段。

    矿井断裂构造延迟突水模拟预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1182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010225994.9

    申请日:2010-07-14

    Inventor: 武强 朱斌

    Abstract: 矿井断裂构造延迟突水模拟预测评价方法包括:(1)提出考虑应力应变重分布导致水文地质参数变化条件下延迟突水发生机理与孕育过程和断裂构造水力性质因采掘工程作用而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分析方法。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理论,分析在采掘工程扰动下,断裂带物质的应力、应变、渗透性能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循环过程和其水力性质转化的成因机理。(2)根据岩体力学参数与水力学参数的耦合规律,提出一种变参数条件下流变-渗流耦合的模拟评价方法。所述的变参数条件下的流变-渗流耦合模拟评价方法,是根据岩体力学参数与水力学参数的耦合规律,将断裂带物质视为流变材料,以变参数条件下岩体流变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变参数流变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模型。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4189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26001.X

    申请日:2010-07-14

    Inventor: 武强 齐福荣 李忠

    Abstract: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数据采集、提取、处理和量化;2.运用环套理论和技术方法,采用可拓学方法,确定煤层底板突水的物元模型;3.确定底板突水物元的经典域模型;4.确定底板突水物元的节域;5.根据矿井大量观测数据,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信息,获取待评同征物元即采样点的各类数据集;6.计算待评物元对应各类别等级的关联度;7.确定煤层底板突水各主控因素的权重系数;8.计算待评物元对于不同安全等级的关联度;9.确定各待评物元底板突水的危险性等级,最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做出科学的区划和预测预报评价。

    基于ANN的矿井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1114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910016150.0

    申请日:2009-06-12

    Inventor: 武强

    Abstract: 在研究区地质条件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与规律等分析认识基础上,首先分析确定研究区与煤层小构造分布发育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再构建基于环套原理的ANN预测预报模型,最后研发矿井小构造预测预报信息系统。提出了矿井小构造预测预报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首次将环套理论与ANN耦合技术引入到矿井煤巷掘进前方小构造预测预报中;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定量评价预测可望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足够精度;利用煤巷掘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大量且廉价的与小构造分布发育密切相关的煤层信息,费用低廉但极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小构造分布发育特征和信息。

    地裂缝评价的“三图法”
    1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675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29984.X

    申请日:2009-11-30

    Inventor: 武强

    Abstract: 本发明地裂缝评价的“三图法”,首先进行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形成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图;其次进行地裂缝易损性评价与区划,形成地裂缝易损性分区图;最后形成地裂缝危害性分区图,进行地裂缝危害性评价与区划。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充分反映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无法综合定量评价地裂缝灾害的缺陷,首次定义了地质灾害危害性(hazardness)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的观点。提供了地裂缝成因的室内相似材料物理仿真模拟试验方法;首次以非线性思想研究了地裂缝和构造、地貌、地震的结构特征——分形特征;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耦合技术应用在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中。

    一种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定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0411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014986.7

    申请日:2009-05-08

    Inventor: 武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田煤炭工业煤层顶板涌(突)水条件的定量评价方法。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系统综合分析基础上,找出与煤层顶板突水关系密切的直接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绘制富水性分区图和冒落安全性分区图,复合叠加上述两个分区所有地学信息,绘制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运用Visual Modflow专业软件对将回采的工作面的工程涌水量和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采前预疏放方案进行动态预测。“三图-双预测法”从涌(突)水条件的定性综合分析,到涌(突)水量和采前预疏放量的定量模拟预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预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回采工作面的整体和分段工程涌水量的动态预测具有一定优势。

    一种测试浆液流动规律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99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46874.4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浆液流动规律的试验系统及方法,注水泵子系统为注浆子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使注浆容器以一定压力推动活塞移动,从而将注浆容器内的水泥浆以一定压力注入到试验腔室内,测量子系统的多个测量器件设置在试验腔室的侧壁上,从而对正在注入水泥浆的试验腔室进行测量,采集器件采集测量的数据并传输至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以供分析人员能够更直观的观看试验数据,从而可以根据测量数据调整注浆工艺,提高注浆效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了注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不断提高注浆技术的性能和效率,满足日益复杂的工程需求。

    导水裂隙封堵方法及设备
    1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547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57622.6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水裂隙封堵方法,包括:控制钻头掘进至预设的封堵位置。通过压力装置对射流液体进行加压,使射流液体对封堵位置周围的岩体进行围岩破碎,形成封堵空间。向封堵空间内注入制冷剂,以使射流液体降温至熔点以下。向封堵空间内注入水泥砂浆,直至封堵空间内全部射流液体被水泥砂浆置换。本申请通过开设钻孔,并在预设的封堵位置对岩体进行射流破碎,形成封堵空间,再通过制冷剂对射流射流液体进行降温,使射流液体凝固发生膨胀,对封堵空间周围岩体进行挤压,使导水裂隙受到挤压后封闭,从而实现对导水裂隙的封堵。最后再通过向封堵空间内注浆的方式对封堵空间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未揭露的导水裂隙进行封堵。

    采空区的分区方法及相关设备
    1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8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21461.1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采空区的分区方法及相关设备。具体地,所述分区方法包括:获取功能区;其中,所述功能区基于预设的空隙分布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确定;获取并根据采空区的第一数据,对所述采空区进行分区,得到所述功能区的第一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依据第一预设方法得到;获取并根据所述采空区的第二数据,对所述采空区进行分区,得到所述功能区的第二分布;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依据第二预设方法得到;根据所述功能区的第一分布和第二分布,确定所述功能区的第三分布。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采空区空间的精准分区,为采空区的精准利用提供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