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取向球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030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1010170998.1

    申请日:2010-05-12

    Abstract: 一种异取向球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微粉与分散介质混合,添加反絮凝剂调节固含量,再将物料与粘结剂置于混浆机中搅拌,浆料在喷雾干燥机上进行雾化、干燥和造粒得到粉体物料,粉体物料通过转炉行氮气气氛热处理,得到的粉体冷却后即为异取向球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由多个粘结在一起的取向不同的层状石墨鳞片构成。通过本发明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材料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取向不同的石墨墨片构成的微球可有效抑制因深度嵌锂引起的层片剥落;可同时实现墨片粘结和碳包覆;运用动态烧结可避免粉体结块,有利于得到粒度均匀的球形天然石墨微粉。

    一种硅酸锂原位修饰的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16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1580.5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一种硅酸锂原位修饰的硅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将硅原料与氧化剂、锂源、碳源、添加剂辅料混合,再进行水热反应,最后经过高温碳化,得到硅酸锂原位修饰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由硅酸锂原位修饰的硅核心和碳外壳构成,硅表面生成20‑30 nm厚度的碳包覆层。本方法在原材料的选择和制备过程中均遵循绿色环保原则,不产生有毒废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备出的成品材料具有高纯度,这有助于提高电池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方法的制备流程简洁,所需的设备操作简便,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热管交错布置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87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1497148.6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交错布置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外壳、热管模块、电池组模块、控制单元模块、热电器件模块、液体冷却模块、相变材料,电源模块。本系统将被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相变、热管与主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液冷、热电元件相耦合,通过温度监测来改变通入热电器件中电流的方向即可改变热电器件冷端和热端的切换,进而可以同时满足电池组的散热和预热要求,另外,考虑到相变材料的低导热性,可以采用纯石蜡、泡沫金属和石蜡组成的混合相变材料、膨胀石墨和石蜡组成的混合相变材料,同时也利用热管可以在较小的温差下快速地传递大量热量,来去除相变材料的热量。

    一种具有高首效、长循环的黑磷基储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29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55757.8

    申请日:2024-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首效、长循环的黑磷基储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黑磷和Na3Zr2Si2PO1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球磨后加入碳纳米管,再次球磨后获得BP/Na3Zr2Si2PO12/CNTs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与乙炔黑导电剂混合后加入粘结剂溶液,混匀后涂覆在集流体上,干燥后即得黑磷复合负极片。本发明所制备的黑磷复合负极片可有效阻隔电解液的扩散渗透,同时还拥有优异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网络以及丰富的表面化学键;而所用的新型粘结剂呈交联网络结构,并能以强耦合方式与BP原位生成P‑O‑C键,有效地改善电极体积效应、维系电极结构稳定;用于制备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水系锌离子电池锌汞合金负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09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338758.0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系锌离子电池锌汞合金负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为:使用砂纸对商业化的厚度为10~500#imgabs0#锌片进行打磨处理,除去锌片表面的氧化层;将砂纸处理的锌片在酒精中超声处理;在容器中倒入金属汞,将上述锌片放入容器中0.1~30 min;取出锌片,静置1~50 h,得到锌汞合金。本发明制备的负极不仅具备超快的离子/电子转移能力,降低成核势垒,减小成核过电位,实现均匀的锌沉积;而且该负极还可以与沉积在其表面的金属锌进行合金化反应。金属锌在该负极表面均匀的沉积和能与负极进行合金化反应,这有效的抑制锌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的发生,能更好的发挥其循环稳定性的性能。

    新型热电发电机及其热电模块中热电半导体宽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894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10575.1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新型热电发电机及其热电模块中热电半导体宽度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热电发电机,热电发电机由换热器、热电模块、S型液冷长板组成;换热器内侧与排气管贴合、外侧设计有多个面,换热器的每个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分布有多个热电模块;每个面上的各个热电模块沿排气管热流方向面积不断增大。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热电发电机及其热电模块中热电半导体宽度计算方法,沿热流方向采用不同热电半导体宽度的热电模块,其宽度沿热流方向不断增大,从而抵消排气管下行方向热流温度下降的影响,实现热电模块的均一输出,有效提升了热电发电机整体的输出性能。

    一种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174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94127.7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一种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方法,所述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组模块、第一、第二电池组支撑模块,第一、第二电池组支撑模块为密闭且内部中空的六边形结构,其上分布有与电池单元大小相匹配的孔洞,电池组模块中电池单元紧密嵌入孔洞中,电池组支撑模块内部中空部分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二电池组支撑模块外壁贴附有热电模块。第一液冷模块、第二液冷模块包含循环泵、内部充满冷却介质的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将外壁贴附有热电模块的第二电池组支撑模块紧密包围起来。中心部署模块连接电池组模块,中心部署模块连接电源模块。本发明系统及方法将相变与主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液冷、热电元件相耦合,通过改变通入热电模块中电流的方向可以同时满足电池组的散热和预热要求。

    一种Bi/ SnOx@C钠离子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35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224558.8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SnOx@C(x为0、1、2中的一种或多种)钠离子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过程为合成Bi/SnOx(x为0、1、2中的一种或多种)超细纳米颗粒且包覆于三维多孔碳中。氯化铋为铋源,氯化亚锡为锡源,柠檬酸为碳源,氯化钠为模板,溶解后烘干,高温碳化分解,得到碳包覆的Bi/SnOx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比容量的特点。这种Bi/SnOx@C材料在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大约500圈后仍具有125 mAh g‑1的比容量。

    一种集成均热板和热电制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39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12326.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集成均热板和热电制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液体槽、电池组、均热板,热电制冷片,散热片;电池组包括n个电池单体,电池组位于液体槽中,液体槽内设有冷却液;均热板与电池组贴合并与冷却液接触,热电制冷片与均热板贴合,散热片与热电制冷片贴合;在散热时,均热板将电池组的热量传递到热电制冷片和冷却液中;在加热时,均热板将热电制冷片中的热量传递给电池组;电池组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热电制冷片。相比传统的热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解决因高倍率充放电导致的温升过高,系统无法有效降温导致的热失控的问题;同时也兼具在寒冷的条件下对系统的加热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