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推进剂点火燃烧过程精准测量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8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10376888.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点火燃烧实验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固体推进剂点火燃烧过程精准测量装置和方法。该装置的炉室由顶盖、炉体和电动耐温门组成;炉体最内侧为竖向布置的中空石英管,以其两端被封闭后的内部空腔作为反应腔;在顶盖上设置三个测试孔,其末端分别设置光纤光谱仪、高速测温仪和高速摄像仪;在炉体的下方设置升降进样系统:在升降机顶部固定安装耐温端板,耐温端板上固定安装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钨片。本发明能在点火燃烧中使样品达到快速升温,达到与真实发动机燃烧室高温加热环境基本一致的升温速率;可以对样品的多种点火燃烧特征参数及全过程进行同步实时测量,使测量数据更准确、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氮掺杂碳修饰的自支撑La掺杂Co3O4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54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2027.8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水制备氢气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氮掺杂碳修饰的自支撑La掺杂Co3O4析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Co(NO3)2·6H2O和La(NO3)3·6H2O的混合溶液,对亲水碳纸进行电沉积处理,然后工作电极用于构建三电极体系并以恒电压电沉积法进行反应;结束后将碳纸电极片洗净干燥,浸入二甲基咪唑的甲醇‑水溶液中静置老化,洗净干燥后恒温煅烧处理;清洗干燥后,得到用于电解水制氢的碳纸电极片,在其表面负载了氮掺杂碳修饰的自支撑La掺杂Co3O4析氧催化剂。该碳纸电极片可直接用于组装单室三电极体系电解槽,并将其用于电解水制氢。该催化剂能够促进表面电子的传递和中间体的传质,同时纳米阵列结构也能够暴露大量的活性位点,是一种高性能的电解水析氧催化剂。

    一种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9214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1292711.7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谱分频与余光汇聚再辐射耦合的光能梯级发电装置和系统,该装置通过分频滤波器将太阳光谱辐射分成两段,波长较短光谱辐射匹配一级光伏电池,较长波段的光谱辐射经过反射后通过聚光器聚光,加热结构式吸收器。特别设计一种外方形柱,内圆柱腔体的结构式吸收器,以针对分频后长波辐射的吸收。结构式吸收器的外壁面为辐射器,四周布置二级光伏电池。整个系统有多个装置周期排布构成,使用周期性支架支撑,通过太阳辐射光谱分频与余光光谱再调节实现太阳光能的梯级转化发电,同时使用先分频再聚光的设计方法也降低了整个系统聚光过程的损失。整个系统符合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太阳能双分频光能梯级发电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9048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292705.1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双分频光能梯级发电装置和系统,装置主要包括一级光伏模块、二级光伏模块和三级余光汇聚再辐射发电模块。该装置基于太阳能全光谱分频利用的理念,通过一级光伏模块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短波能量,并反射不可利用辐射;二级光伏模块接受一级反射辐射并进行初步聚光,利用中近红外波段辐射发电并反射不可利用的余光;三级余光汇聚再辐射发电模块接收余光并进一步聚光,通过吸收辐射组合体进行光谱调节再发电。整个系统由多个装置大规模阵列方式布置组成,在实现太阳能全光谱高效发电的同时,充分利用阵列中的空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土地面积光伏发电量。

    一种联合产生高压燃烧室声波和压力震荡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9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274054.1

    申请日:2022-03-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实验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联合产生高压燃烧室声波和压力震荡的实验方法。包括:在高压燃烧室的样品台上放置含能燃料,封闭腔体;对高压燃烧室进行气体置换后继续充气;启动声波发射器后,根据压力变送器的监测数值,调整声波频率和声强;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通电发热并点燃含能燃料,含能燃料在声场和压力震荡联合作用的密闭环境下持续燃烧;通过燃烧室侧边的观察窗,持续进行观察或利用仪器检测燃烧状况。本发明能方便调节声波发生频率和声压强,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模拟各种不同压力震荡频率的不稳定燃烧工况。采用声波激励响应的方法能较好解决多场并存的难题,更加真实模拟实际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复杂的不稳定燃烧工况。

    分子筛原位生长二维超薄纳米片转化高酸值藻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74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4031.7

    申请日:2022-02-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分子筛原位生长二维超薄纳米片转化高酸值藻油的方法。包括:将2‑甲基咪唑,溶于5N,N‑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液中;加入介孔Y型分子筛并超声处理得到混合液A;将六水合硝酸钴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液中得到溶液B;将溶液B与混合液A中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分离固体并清洗、干燥,得到催化剂;将催化剂与微藻油脂混合,按醇油摩尔比10︰1加入甲醇,160℃恒温反应时间2h后,获得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的产品油。本发明催化剂实现了二维超薄纳米片原位均匀地生长,在实现纳米级厚度的同时避免薄片的堆积,从而大幅提高高酸值微藻油脂的催化转化效率,且催化剂循环使用具有较高稳定性。

    一种太阳能与燃气互补的自维持供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720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19655.1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与燃气互补热光伏自维持供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热光伏发电系统、蓄热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蒸汽产生系统以及自维持控制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量并转化为导热工质的热能,导热工质经热光伏余热烟气加热之后循环流到蒸汽发生器加热给水产生热水或蒸汽。热光伏产生的电力用于维持整个系统运行能耗,热光伏排烟加热导热工质,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夜间或者太阳辐射量不足时,启用补充燃烧室向系统提供热量,同时加开辅助热光伏装置用于补充电力需求。自维持控制系统调节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整个系统可在不接入电网的条件下实现自维持,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热能。

    气体流动控制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235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427107.7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气体流动控制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高压电极、用于导入气源的进气口和用于排放臭氧产物的出气口和一个中空的放电腔,放电腔与高压电极之间由陶瓷介质板实现绝缘隔离;进气口和出气口至少有一组且相对布置在放电腔两端,各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连线方向与高压电极垂直或平行;在中空放电腔的两侧对称布置至少一组扰流气入口,各组扰流气入口之间的连线方向垂直于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线方向。本发明提供的气体流动控制沿面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的方法,可以提高臭氧发生效率20%以上。

    基于集热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482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760221.7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集热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方法。是在透明石英反应器的底部布置具有集热效果的TiO2基薄膜,在TiO2基薄膜和紫外可见光波的作用下,CO2与H2O混合气发生光热化学循环反应,生成碳氢燃料后被送至分离设备;同时该TiO2基薄膜利用太阳光中的红外波段进行集热,并将热量传导至导热腔体,吸热后的导热介质被送至储罐或换热设备。本发明结合太阳能光利用和热利用手段,对太阳光区分波段利用,实现太阳能的分级分质利用。相较现有技术扩大太阳光谱能量利用范围;在原有热量积蓄的基础上进一步生产高储能产品,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提高整体能量利用效率,体现能量梯级利用理念,提高能量利用品质。

    一种增大藻丝螺距和长度提高螺旋藻生长固碳速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234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10274467.3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增大藻丝螺距和长度提高螺旋藻生长固碳速率的方法。包括:取钝顶螺旋藻的藻株,以常规方法培养至藻丝螺距为40~50μm,藻丝长度为320~360μm;调整培养条件,最终获得的钝顶螺旋藻的藻丝螺距为60~70μm,藻丝长度为720~760μm;在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中放大培养规模,以提高藻液中的生物质密度和过滤采收效率。本发明能使螺旋藻的藻丝螺距增大的同时增大藻丝长度,提高螺旋藻液的生物质密度,使得藻液流经过滤装置后的生物质采收效率和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固碳速率得到大幅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