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光照明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8183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83205.2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光照明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空间滤波器用于产生干净且空间分布均匀的准直高斯光束;空间光调制器用于对准直高斯光束进行幅值的调制;迈克尔逊干涉仪用于对样本进行干涉测量;成像系统用于将入射的结构光照明成像至样本所在平面;高速光谱探测系统用于在探测端将参考臂和样本臂合并的光束会聚到光谱仪探测的有效区域;处理器用于产生触发信号确保空间光调制器和高速光谱探测系统同步的同时,通过压缩感知算法重建出多次结构光照明下平面中每个像素单元的光谱响应。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相干层析的便捷性和鲁棒性,扩展性好,可以实现极低采样率下的有效重建。

    一种检测药物的单分子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922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696153.9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检测药物的单分子分析方法,以天然α‑溶血素构建药物纳米孔传感器,在电解池中依次加入靶标核酸样品和药物分子,记录并分析加入药物前后的纳米孔电流阻断信号变化,加入药物前,靶标核酸样品穿过纳米孔时可引起电流阻断信号;当核酸与药物结合后穿过纳米孔时,结合产物将引发特征性电流阻断信号,其阻断时间、阻断电流等参数与原核酸底物的信号相比均有显著差别,通过监测该特征性阻断信号的穿孔频率,建立穿孔频率与药物的浓度关系,可对目标药物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实现药物分子的体外筛选和分析检测,具有简单、快速、高灵敏的优点。

    一种考虑评价指标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6685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93603.1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评价指标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神经网络翻译模型以获取该神经网络翻译模型的初始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定义新的目标函数,用于训练所述初始模型以得到最终的模型参数;利用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翻译模型对测试样例进行翻译。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基于上文所述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实现。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训练神经网络翻译模型,获取更好的翻译效果。

    一种检测药物的单分子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922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96153.9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检测药物的单分子分析方法,以天然α-溶血素构建药物纳米孔传感器,在电解池中依次加入靶标核酸样品和药物分子,记录并分析加入药物前后的纳米孔电流阻断信号变化,加入药物前,靶标核酸样品穿过纳米孔时可引起电流阻断信号;当核酸与药物结合后穿过纳米孔时,结合产物将引发特征性电流阻断信号,其阻断时间、阻断电流等参数与原核酸底物的信号相比均有显著差别,通过监测该特征性阻断信号的穿孔频率,建立穿孔频率与药物的浓度关系,可对目标药物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实现药物分子的体外筛选和分析检测,具有简单、快速、高灵敏的优点。

    电加热棒装置
    1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652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110332639.6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棒装置,涉及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实验以及反应堆堆内电辅助加热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并排设置的多个电加热棒,每个所述电加热棒包括:多段发热管,用于将其中通过的电流转换为热能;多个中间过渡接头,连接于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用于实现相邻的两段发热管之间的电气连接;两个端部电接头,分别设置于位于两端的两段发热管的一端,用于将电流引入发热管。本发明的装置适应各种加热棒外径、长度、栅距等要求、热流密度高、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较低。

    一种用于登革热预防和/或治疗的疫苗

    公开(公告)号:CN104162151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181920.3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程功 刘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8/1732 C12N15/1138 C12N23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登革热预防和/或治疗的疫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品,其活性成分为抑制伊蚊体内的C型凝集素的编码基因表达的物质;所述产品的用途为如下(a)或(b)或(c):(a)抑制登革热病毒在伊蚊体内复制;(b)预防和/或治疗登革热;(c)阻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本发明发现,抑制伊蚊C型凝集素蛋白的活性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复制,切断伊蚊在吸血过程中从宿主体内获取登革热病毒的能力,从而显著降低蚊虫的带毒率、达到防治登革热病毒的目的。本发明对于登革热的控制具有重大价值,对于人类健康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3248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177626.6

    申请日:2011-06-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方法如下:按照摩尔比Fe∶Li∶C=1∶1∶(1~5)的比例取纳米磷酸铁、纳米锂盐及碳源,再将其溶解或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稳定均一的纳流体,然后将纳流体中的溶剂迅速脱除,得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在氢气氛围、惰性气体氛围或者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体氛围中,焙烧上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得到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生产效率高、易于实施,得到的碳包覆磷酸亚铁锂的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分布窄,碳膜均匀,有助于提高离子迁移率和电导率,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致性。

    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3248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77626.6

    申请日:2011-06-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方法如下:按照摩尔比Fe∶Li∶C=1∶1∶(1~5)的比例取纳米磷酸铁、纳米锂盐及碳源,再将其溶解或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稳定均一的纳流体,然后将纳流体中的溶剂迅速脱除,得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在氢气氛围、惰性气体氛围或者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体氛围中,焙烧上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得到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生产效率高、易于实施,得到的碳包覆磷酸亚铁锂的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分布窄,碳膜均匀,有助于提高离子迁移率和电导率,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致性。

    一种用于超高温水气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934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41471.2

    申请日:2024-12-26

    Inventor: 赵明 刘洋 杨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气变换制氢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高温水气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的组成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活性组分、助剂、载体;所述活性组分包括Fe3O4;所述助剂包括CeO2;所述载体包括Al2O3;所述第二组分包括CaO、Al2O3和Ca12Al14O33。本发明制得的催化剂含有催化和吸附双重位点,可以避免低温下的缓慢动力学,并打破高温下的热力学限制,通过衔接气化炉出口温度直接在超高温下一步转化气化合成气,从根本上简化传统的水气变换制氢工艺,反应后使得CO变换率最高达到90.0%,H2纯度达到96.0%,显著提高了变换反应的效率。

    光电化学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9716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282143.X

    申请日:2024-03-12

    Inventor: 刘洋

    Abstract: 一种光电化学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该传感器采用在ITO电极上修饰的p型半导体Cu2O,能够产生阴极光电流信号。进一步,对电极界面修饰捕获抗体Ab1、BSA,当靶标磷酸化tau181蛋白存在时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将探针MZIS‑Ab2引入,并且由于MZIS和Cu2O之间能级匹配,改变了光生电子转移路径,从而使得光电流极性发生转变产生阳极光电流。所开发的这种靶标诱导光电流极性转变的PEC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低背景信号,在磷酸化tau181蛋白高灵敏分析中可以避免假阳性和/或阴性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