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022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85047.2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何霞红 , 朱书生 , 尹兆波 , 郑建芬 , 杨敏 , 赵芝 , 张红骥 , 陈中坚 , 魏富刚 , 毛忠顺 , 杨生超 , 王海宁 , 蒋春和 , 汤东生 , 李成云 , 朱有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三七育苗的基质,以体积比计,具体配比如下:沸石3~6份;玉米杆发酵有机肥1~4份;生土1~5份;将所述沸石、生土、玉米杆发酵有机肥按比例充分混合,高温消毒处理后即配成育苗基质。采用该基质进行育苗后种苗的成活率比土壤育苗提高60%以上;另一方面,栽培基质所采用的沸石具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生土和有机肥也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物理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4.2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马铃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60cm,垄距60-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70cm;每亩种植密度为2200~3300株;马铃薯品种可以是会-2、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该方法可适用于烟地、蔬菜地等田块中种植。该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生态控制提供了新方法,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319432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310110787.9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与蚕豆多样性种植控制小麦、蚕豆病虫害的方法,其技术领域属于植物保护学科。本发明保持目前小麦的栽培方式,小麦与小麦之间,蚕豆与蚕豆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均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地块开墒与常规相同,在同一田块中,墒面上种植3—10行小麦,墒边上种植2—4行蚕豆,蚕豆与小麦之间的行距为10—30cm,蚕豆比小麦提前10—20天播种。本发明可有效的控制小麦、蚕豆的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291638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310110793.4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玉米病害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玉米大、小斑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同一块田中,保持玉米与马铃薯的栽培方式,玉米与马铃薯采用不同行比间作:玉米种植2~4行,间作2~4行马铃薯。玉米与马铃薯的行距为30-60cm,马铃薯比玉米提前20-35天播种;玉米品种为超过1.5m的所有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291637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310110786.4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麦与蚕豆多样性种植控制大麦与蚕豆病虫害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方案保持目前大麦及蚕豆的栽培方式,大麦与大麦之间,蚕豆与蚕豆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块开墒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特征是在同一块田中加种蚕豆,墒面上种植大麦,墒边上种植2~4行蚕豆,蚕豆比大麦提前5~20天播种,大麦与蚕豆之间的行距10~30cm。本发明可有效地控制大麦及蚕豆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608422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310110793.4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玉米病害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玉米大、小斑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同一块田中,保持玉米与马铃薯的栽培方式,玉米与马铃薯采用不同行比间作:玉米种植2~4行,间作2~4行马铃薯。玉米与马铃薯的行距为30-60cm,马铃薯比玉米提前20-35天播种;玉米品种为超过1.5m的所有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3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1405173.2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缓解三七连作障碍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属于中药种植领域,其包括肉桂酸和伯克氏菌。本发明还提供了组合物用于缓解三七连作障碍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91202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40780.1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孢青霉LZ‑3、菌剂及其在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和促生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光孢青霉LZ‑3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4280。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光孢青霉LZ‑3的菌剂,所述光孢青霉LZ‑3以及含有所述光孢青霉LZ‑3的菌剂可以有效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拮抗镰刀菌属真菌和小不整球壳属真菌,以达到防控三七根腐病的效果,同时能够促进三七的生长和提高三七中皂苷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191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1723637.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棕榈油酸甲酯在三七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病原菌抑菌剂,包括棕榈油酸甲酯或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既可以防治三七根腐病,又可以防治三七黑斑病,还可以提高三七干重。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3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398315.7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2‑氧‑植物二烯酸促进蒙氏假单胞菌生长和定殖。本发明发现了12‑氧‑植物二烯酸在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生长和定殖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促进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PM‑41的生长、生物膜形成,也能够促进其在三七根际的定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