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学检测的Mini LED背光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48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79954.7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光学检测的Mini LED背光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在实验环境下控制工业相机CMOS拍摄Mini LED背光灯珠高分辨率灰度图像;通过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对输入灰度图像中拍摄抓取的背光灯珠目标进行标记,同时提取目标像素位置、外接矩形尺寸、平均灰度等特征信息,并获取平均亮度特征信息;根据标记提取的目标集合与目标特征信息,结合异常判断阈值处理判断,提取出亮度异常的目标;采用目标自适应定位算法,对异常Mini LED灯珠目标进行定位输出;采用基于像素空间和目标对象的双标签检测修正算法,检测出LED Open/Short并进行定位输出。本发明可针对任一款大尺寸背光灯珠阵列的Mini LED背光板实现快速的背光灯珠光学质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

    一种高性能Micro-LED表面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43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40430.8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Micro‑LED表面介质薄膜的制备方法,针对未经处理的Micro‑LED玻璃盖板表面反射率高和影响对比度的问题,利用光学薄膜模拟分析,对Micro‑LED表面膜层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结构相同的多层膜,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实验制备的膜层进行表征。本发明方法进一步对多层减反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其进行验证,制备出硬度较高的多层减反射膜,从而实现提高Micro‑LED的发光亮度和对比度的同时还具备保护其表面的效果,该方法在Micro‑LED显示和投影应用上提供巨大的帮助。

    一种基于视网膜显示的超表面微纳近眼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142529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019355.X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网膜显示的超表面微纳近眼显示器。包括透明微显示像源、超表面微纳聚焦透镜组和超表面微纳补偿透镜组。超表面微纳聚焦透镜组包含超表面微纳聚焦基底层、超表面微纳聚焦透镜层和超表面微纳聚焦保护层。超表面微纳补偿透镜组包含超表面微纳补偿基底层、超表面微纳补偿透镜层和超表面微纳补偿保护层。利用超表面结构形成的微纳透镜阵列与透明微显示像源结合,代替原有视网膜显示技术中的激光光源和笨重的光学透镜,实现超薄超清无辐辏聚焦矛盾的近眼显示。

    一种基于帧差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重点区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9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44380.6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帧差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重点区域分析方法,包括:利用SVM分类器对每个视频帧进行分类,确定视频帧所属类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LSTM网络构建场景类别识别模型,用于对视频帧进行场景类别标记;根据场景类别设计热力图提取方案,对输入的图像数组数据生成灰度图作为热度权重;根据视频帧所属类别,利用热力图与加权矩阵相乘得到的结果,获取权值最大的区域作为截取部分的中心点;根据计算出的截取部分的中心点坐标对视频帧进行裁剪,将处理后的竖屏画面在前端进行显示。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进行视频的裁剪,最后在前端显示出裁剪后视频画面的重点部分,提供更好的竖屏观看体验。

    实现不同衍射效率的偏振体全息光栅的制备方法及偏振体全息光栅

    公开(公告)号:CN118465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857722.2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不同衍射效率的偏振体全息光栅的制备方法及偏振体全息光栅,在基底介质的顶面上涂布光取向层;在光取向层的顶面上继续覆盖一层掩模版,使用两束正交的圆偏振光进行干涉曝光;揭掉掩模版,在光取向层的顶面上涂布一层预设浓度的液晶溶液;将液晶溶液置于氮环境中在的紫外光照射下进行固化,得到液晶膜;利用激光清洗设备将基底介质上非光栅区域部分的无序态液晶膜清除,得到PVG光栅;在PVG光栅表面覆盖一层紫外光透过率渐变的滤光片,将滤光片放置在紫外光下曝光,得到光栅介质厚度一致且连续的衍射效率逐一递增的PVG光栅区域。简单有效地实现衍射效率图案式或渐变式调控,保证了光栅的连续性、完整性。

    一种动态鲁棒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注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0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545200.X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宇宁 杨粲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鲁棒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上的相机及惯性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追踪。步骤2、对相机获得的视频流进行掩膜,剔除掉其中存在的可能动态物体。步骤3、对掩膜后的图像提取特征点,使其分布均匀。步骤4、利用之前步骤得到的数据进行同时定位与建图,得到设备在环境中的位姿。步骤5、根据设备的位姿以及相机到显示空间的坐标变换进行三维注册与显示。本方法利用图像掩膜及相应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减少了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使用情境下定位与注册算法的动态干扰,提高了三维注册的动态鲁棒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