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4833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01200.8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和水路系统,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第一冷凝器、吸收器和第一蒸发器,压缩式热泵包括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水路系统包括一次侧水路和二次侧水路;二次侧水路包括多个支路,其中,吸收器和第一冷凝器串联在多个支路中的一个上;一次侧水路与发生器、二次侧水路的多个支路中的另一个、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换热。根据本发明的供热系统,采用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组合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一次侧水路的回水温度,提高二次侧水路的出水温度,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和经济型。
-
公开(公告)号:CN10456659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08992.0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D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属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对一次网回水降温能力不足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热泵机组包括相邻设置的发生器和冷凝器、以及相邻设置的吸收器组件和蒸发器组件;其中,发生器的管道出口端连接有一次水管,一次水管穿过水-水换热器后连接至蒸发器组件的管道入口端;吸收器组件的管道入口端连接至二次水入口C,吸收器组件的管道出口连接至冷凝器的管道入口,冷凝器的管道出口连接至二次水出口D;在二次水入口C与二次水出口D之间设置有穿过水-水换热器的二次水管,在水-水换热器内二次水管与一次水管相邻设置。本发明热泵机组提高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28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6093.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控制程序架构、基于该架构的适配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其中,该控制程序架构包括多个设备基础功能块,所述多个设备基础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封装有针对单个组态的硬件设备的基础控制与处理逻辑、且每个设备基础功能块设有可配置的启动标识位;自动功能块,封装有基于针对所有组态的硬件设备的自动控制与处理逻辑。通过设计以上控制程序架构,便于后续通过参数配置即可生成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的控制程序架构,减少重复性的程序开发与调试工作,减少后续程序优化与管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48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011312256.8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 F24F7/08 , F24F11/72 , F24F13/30 , F24F110/12 , F24F110/22 , F24F110/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湿度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站结构。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通风管路、第一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和送风风机,所述新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所述回风口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连通的第三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连通的第四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温湿度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站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并分别形成第一换热区域、第一流通通道、第二换热区域和第二流通通道,为新风和回风提供了不同的换热路径和流通路径,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阻力过大的问题,根据五个风阀的控制实现多种模式的制冷,增加对室内制冷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54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319529.0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冰蓄冷系统的诊断方法及装置、冰蓄冷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蓄冰策略参数,其中,所述蓄冰策略参数用于指示冰蓄冷设备的蓄冰效率和运行负荷;基于所述蓄冰策略参数配置所述冰蓄冷设备的指导运行参数,并实时采集所述冰蓄冷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实际运行参数输出所述冰蓄冷设备的诊断信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冰蓄冷设备的运行能效低的技术问题,依托峰谷电价策略,提高冰蓄冷系统蓄冰与建筑负荷的耦合性,提高了冰蓄冷设备的运行能效,最大限度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输出的诊断信息,指导运维人员实时检查系统运行情况,节省排查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46975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37026.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7/007 , F24F3/14 , F24F11/64 , F24F11/72 , F24F11/74 , F24F11/88 , F24F110/10 , F24F110/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系统及存储介质,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装置和调风装置,调风装置包括第一新风口、第一风机及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连接于新风装置中的除湿段与新风装置中的第二出风口之间,方法包括:在新风装置启动后,获取经过除湿段处理后的新风对应的第一新风信息,在根据第一新风信息确定新风装置存在过度除湿新风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新风信息,确定第一风机的目标频率,根据目标频率,控制第一风机工作,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新风与经过除湿段处理后的新风混合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本申请避免了新风装置对新风过度除湿而影响到洁净室中的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6549.4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层与中深层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置了第一地源热泵机组和第二地源热泵机组均和供热管路连接,其中第一地源热泵机组连接浅层地热源,第二地源热泵机组连接中深层地热源,因此,能够组合利用浅层地热源和中深层地热源提升供水温度,提升了系统供热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通过控制第一换热蝶阀组和第二换热蝶阀组,能够将第一地源热泵机组、第二地源热泵机组和供热管路串联,从而使供热管路中的水阶梯升温,提升了供回水温差,克服了单一热泵机组的供热能力限制,实现了大温差供热,提升了系统的供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3763.5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该空调系统包括集水器、分水器以及多个空调机组;空调机组的进水端与出水端通过集水管与分水管分别连接集水器的输出端与分水器的输入端,集水器的输入端与分水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每个对象区域的集水支管与分水支管;每个空调机组的进水端与出水端还分别连接有集水旁管与分水旁管,集水旁管与分水旁管的末端分别通过多个并联的分支管连接每个对象区域的集水支管与分水支管。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对象区域出现特殊温度需要时,可以将任意空调机组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中独立出来,以对对象区域进行独立温度控制,所带来的负荷变化不会传递至其他空调机组,具有良好节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3557.2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辐射空调系统包括:辐射地板,辐射地板包括辐射层盘管和蓄能层盘管,其中,辐射层盘管位于蓄能层盘管上层,辐射层盘管用于在有负荷需求时为室内提供冷量,蓄能层盘管用于利用电价差在电价低谷时段且没有负荷需求时蓄冷,并在电价高峰时段且有负荷需求时为辐射层盘管提供冷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空调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降低辐射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14193.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46 , F24F1/0003 , F24F11/54 , F24F11/61 , F24F11/64 , F24F11/84 , F24F11/85 , F24F11/86 , F24F11/88 , F24F110/10 , F24F140/12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其中,空调机组为多联氟泵系统,空调机组的室外机设置有储液器,储液器和室内机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氟泵;该空调机组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机组的变负荷运行阶段,获取空调机组的负荷参数;其中,负荷参数用于表征空调机组的负荷;根据负荷参数调节空调机组的目标运行参数;按照目标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的运行。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联氟泵系统通讯延迟导致系统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实现末端冷媒分配均匀,系统送风温度稳定,同时降低系统运行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