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557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401566.7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属于气体膜分离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利用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将离子液体(ILs)原位封装在共轭微孔聚合物薄膜中来克服支撑离子液体膜长循环稳定性差和聚离子液体膜气体渗透性低等问题;通过将离子液体限域在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的孔道内,提升了膜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保证在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离子液体不会由于气流量大而溢出;同时通过引入对CO2分子具有较强亲和能力的离子液体显著提升了CO2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渗透通量,提高了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9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0718840.7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F41H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UHMWPE二次混合编织的抗冲击复合结构,属于防护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抗冲击复合结构包括复合材料板、铝合金框架、纤维编织物Ⅰ以及聚氨酯软胶,两块复合材料板分别粘贴在铝合金框架的上下两个表面上,纤维编织物Ⅰ铺设在铝合金框架的空腔中并注入聚氨酯软胶进行填充固定。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抗冲击防护结构质量大、不方便搬运、有可能产生二次伤害的缺点,采用纤维编织物、铝合金框架、复合材料板相结合的防护结构设计,在达到相同防弹标准下,防护结构所用的质量更少,更易搬运,减小时间成本,并且还能提高防护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45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18899.8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C01B32/19 , C25B1/30 , C25B11/07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制备及氧掺杂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属于催化剂领域。所述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mmm,晶胞参数为:a=12.8902和比表面积为400~800m2/g,孔径为0.4~0.5nm。所述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同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在进行可控的氧化后,可以在结晶纳米多孔石墨烯的活性位点上引入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氧官能团。通过可控的氧化修饰,氧官能团的种类以及含量均可以精细调控,得到的氧掺杂结晶纳米孔石墨烯可作为电催化剂用于合成双氧水,所述电催化剂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515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71964.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F9/6593 , C08K5/5399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高成炭功能的单组分无卤阻燃剂及应用,阻燃剂结构式如式Ⅰ或Ⅱ,制备方法为:S1、将反应物六氯环三磷腈、缚酸剂与反应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形成反应溶液1;S2、将装有反应溶液1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形成无氧环境;S3、在烧杯中将含炔基官能团反应物溶解在反应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2;S4、将反应溶液2滴加到装有反应溶液1的三口烧瓶中;S5、对S4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搅拌;S6、搅拌后抽滤反应混合物,将所得滤液旋蒸,对得到的粗产物洗涤,然后干燥,得到阻燃剂,本发明具备高成炭功能的单组分无卤阻燃剂,成炭性能好,阻燃效率高,将该阻燃剂用于热塑性聚氨酯等材料上,能够大幅度提高残碳率、改善碳层质量,制备的阻燃材料实现了抗火焰熔滴,具有绝佳的阻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759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54121.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23/75 , C02F1/72 , B01J27/24 , B01J35/30 , B01J37/08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原子衍生碳材料类芬顿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类芬顿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孔道限域策略将乙酰丙酮钴限域到六水合硝酸锌和二甲基咪唑合成的ZIF‑8中通过热解进得到Co掺杂的碳材料,既保留原有ZIF‑8的孔道结构并且引入了Co,形成Co‑N‑C单原子位点,大幅度增强其活化PMS的性能,降低了活化PMS的反应能量,从而促进PMS分解产生活性氧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82244.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排爆服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排爆服防护材料技术领域。将采用工业固废制备的剪切增稠液与进行金属离子改性的芳纶织物进行浸渍,以剪切增稠液为载体,制备复合织物;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织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基于剪切增稠复合材料重要的应用背景,首先发展了氨基改性固废基剪切增稠液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分散相颗粒能够有效的以自组装的方式附着在芳纶表面,氨改性硅系材料与金属改性芳纶之间的连接性和相容性都好,采用本发明中制备的剪切增稠改性纤维作为排爆服材料,可以实现在爆炸环境中,阻挡高速冲击的破片,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抗穿透能力和阻燃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6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1662202.9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催化层和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催化层由电催化剂和离聚物组成。所述离聚物为全氟磺酸离聚体和COFs离聚物的混合物,COFs离聚物可通过溶剂热‑后修饰法、一步溶剂热法或湿法球磨法制备,是一种具有带磺酸基侧链的多孔的、具有二维纳米片结构的粉体材料,离子交换容量可超过1.85meq g–1,质子传导率可高达94.3mS cm–1。一种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其中的催化层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催化层,功率密度为单一添加Nafion的同等铂担载量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约1.5倍,电化学表面积和催化剂的质量活性提高了1.6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624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17820.6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F9/6571 , C07F9/6593 , C08K5/5399 , C08K5/5313 , C08L6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大分子P‑N阻燃剂、高效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OPO衍生物与六氯环三磷腈或三聚氯氰溶液在惰性气氛下反应得到含有式(Ⅲ)共轭结构的多功能大分子P‑N阻燃剂,所述DOPO衍生物为共轭结构有机物,带有氨基或者羟基活性基团;所述多功能大分子P‑N阻燃剂的结构式如(Ⅰ)、(Ⅱ)所示。本发明用于阻燃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上,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反应易于控制,适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056452.8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织物冲击测试系统及纱线应变能计算方法,采用印证胶泥完整捕捉柔性织物冲击极限变形状态,应用光学全场测量胶泥冲击坑三维离面位移场,并根据冲击坑三维离面位移场信息分段提取柔性织物主纱及辅纱冲击形貌曲线,插值冲击变形跨度得到冲击坑经纬纱方向变形衰减趋势。根据冲击形貌曲线输出主纱冲击应变,以织物冲击变形衰减趋势插值得到所有辅纱冲击应变情况,则可根据纱线本构关系及冲击变形衰减趋势计算柔性织物所有纱线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42229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040488.X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32 , C02F1/28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单原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水相污染物吸附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沸石咪唑基金属有机骨架结合二次浸渍金属方法合成的材料作为前驱体,合成了具有结构规则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衍生的多级多孔碳吸附剂材料。该吸附剂具有大量的介孔,实现了大环内酯类、羧酸类以及磺胺类水相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克服了传统的碳基材料活性位点有限和对于水相微量污染物去除速率慢饱和吸附量较低的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