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6386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272817.9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F04D13/06 , F04D29/40 , F04D29/046 , F04D29/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竖井式贯流泵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所述泵装置模型采用短轴传动系统;在所述泵装置的竖井内设置扭矩仪、皮带盘及皮带盘座;模型泵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竖井的上方,其通过皮带与所述竖井内的皮带盘连接;将进水流道段从结构上分为竖井段和圆台段,两段之间设法兰,模型泵泵轴的推力轴承座安装于圆台段一侧的法兰上;所述圆台段、模型泵叶轮室及模型泵导叶体组成模型泵总成,模型泵泵轴的两个支点均在该总成中。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竖井式贯流泵装置模型具有泵轴短、安装同心度高、轴系运转稳定的优点,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好,为准确研究竖井式贯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59523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031023.3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力性能优异的系列斜式出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提供与倾角为15°、20°、25°、30°、35°和40°的斜式轴伸泵配套使用的6种斜式出水流道的立面图(含断面位置线)、平面展开图(含断面位置线)和断面数据表;根据拟应用本发明的泵站的设计净扬程,确定对应的斜式出水流道;将所确定的斜式出水流道数据表中的数据乘以拟应用本发明的泵站的水泵叶轮直径进行换算,即可得到该泵站斜式出水流道的尺寸。换算后的流道水流转向有序、扩散均匀、水头损失小、水力性能优异。本发明实用性强、应用方便,对保证斜式出水流道的设计质量,确保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37338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583895.6
申请日:2014-10-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F04D29/54
Abstract: 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钟形进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所述钟形进水流道沿水流方向设有直线进口段、钟形转向段和圆台整流段,各段具有不同的几何特征和作用;所述钟形转向段几何形体复杂,上部形状为钟形、下部为平底、平面形状为蜗壳形、内设置导水圆台,提供详细的极坐标表示图及数据表;所述钟形进水流道所有尺寸均用相对值表示(以水泵叶轮直径D为基准值);所述直线进口段和圆台整流段的主要参数可根据泵站的实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适应不同泵站的要求。本发明提供的钟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优异、使用方法简便,可保证每座泵站钟形进水流道的设计质量,对于确保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83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518298.5
申请日:2014-10-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水泵整体掉向的高效双向泵装置及施工方法和应用,属于泵站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由全贯流水泵、行车、泵池、立墙、控制闸门等组成,将全贯流水泵安装在泵池内并淹没在泵站最低水位以下一定深度,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启动水泵运行即可实现一个方向的提水;将所述全贯流水泵整体吊出水面并在水平方向旋转180°后再重新将其放下安装在泵池内,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启动水泵运行即可实现另一个方向的提水;将所述全贯流水泵吊出水面,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即可实现自灌或自排。本发明采用了单向泵、单向流道的总体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提排、提灌和自排、自灌功能,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工程投资少、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6962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29297.6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F04D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型低扬程泵装置能量性能推算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将泵装置效率拆分为泵体效率和流道效率两个部分;根据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发布的常用水泵模型水力性能资料,计算所述水泵模型中不同工况时的进、出水管道水头损失和泵体效率;流道效率根据拟应用本发明的泵装置在不同工况时的进、出水流道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得到;为准确计算所述水泵模型中出水管道和所述泵装置中出水流道的水头损失,在其进口计入泵体出口水流所具有的旋转角速度。本发明提供的推算方法简单方便,可在泵站设计阶段适时、准确地推算泵装置能量性能,用于检验泵装置的选型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为泵站设备招标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91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77674.2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E02B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虹吸式出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虹吸式出水流道由进口段、直线段、驼峰段和下降段组成;提供流道立面图(含断面线)、平面展开图(含断面线)和断面数据表;采取流道布置尺寸和断面尺寸采用不同换算系数进行换算的思路,对本发明提供的虹吸式出水流道布置尺寸和断面尺寸分别进行适当换算,可得到适用于具有不同流量、扬程和出水池水位变幅的大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换算后的流道水流转向有序、扩散均匀、水头损失小、水力性能优异、适用面宽、应用方便。本发明可保证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设计质量,对于确保大中型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836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18298.5
申请日:2014-10-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3/08 , E03B5/025 , F04D15/00 , F04D29/648
Abstract: 一种采用水泵整体掉向的高效双向泵装置及施工方法和应用,属于泵站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由全贯流水泵、行车、泵池、立墙、控制闸门等组成,将全贯流水泵安装在泵池内并淹没在泵站最低水位以下一定深度,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启动水泵运行即可实现一个方向的提水;将所述全贯流水泵整体吊出水面并在水平方向旋转180°后再重新将其放下安装在泵池内,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启动水泵运行即可实现另一个方向的提水;将所述全贯流水泵吊出水面,打开泵池两端的控制闸门即可实现自灌或自排。本发明采用了单向泵、单向流道的总体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提排、提灌和自排、自灌功能,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工程投资少、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426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74004.2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苏州雅达水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水装置清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适应式无拉筋水箱自动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包括,储水机构,其包括支撑座,以及固定设于所述支撑座顶端的无拉筋水箱本体,所述无拉筋水箱本体上设有排水管;供水机构,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无拉筋水箱本体顶部的进水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水管端部的加注管,还包括和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分支管;清洗机构,其包括贯穿设于所述无拉筋水箱本体上的输送组件,以及固定设于所述输送组件上的转动组件,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小齿轮转动,能够使得环齿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套转动,改变平扫喷头的清洗角度,实现多角度清洗,可以避免清洗死角的产生,提升了清洗的效率和清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0505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1441627.2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检测非金属管道缺陷的正四面体机器人及其运行方法,包括正四面体框架结构、攀附爪、探头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正四面体框架结构由六根伸缩杆连接而成,所述攀附爪为四个,分别布置于正四面体框架结构的顶点处,所述探头布置于正四面体框架结构的内部;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正四面体机器人适应管道内径;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攀附爪的驻停或行走,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探头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实现在非金属管道内采集图像、停留在管道内的任何位置、记录下管道缺陷位置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04716.3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 南京斯比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E02B3/12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30/27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1D21/02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河梗加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利施工中的河梗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包括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采集河梗的水位、水流速度和河梗的变形参数,并对采集的河梗的水位、水流速度、河梗的变形和河梗压力进行数据清洗,最终建立河道监测模型和河梗情况监测模型,通过通讯网络传输数据,由数据汇集单元汇总河道和河梗实时监测情况以及预测情况,然后通过云云互联设计出最优的加固方案,通过自动化施工对河梗进行加固,对加固后的河梗参数进行反馈,输入河道监测模型和河梗情况监测模型中,监测加固工程是否合格,实现了河梗加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增加的河梗的监测,降低了人工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