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负载于石墨烯的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414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311792.4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和CO2减排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以负载于石墨烯的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的方法。包括:将离子液体[P66614][Triz]与无水乙醇混合后加入石墨烯,搅拌得到液固混合悬浊液;加热蒸发去除乙醇得到负载离子液体;装入固定床反应器并通入生物氢烷气发生化学吸收反应;将吸收了CO2的负载离子液体加热解吸得到CO2;再生得到的负载离子液体进行再循环使用。本发明在将离子液体[P66614][Triz]负载于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后,能够明显提高离子液体对生物氢烷气中CO2的吸收反应速率,使混合吸收剂脱除CO2速率比纯离子液体[P66614][Triz]脱除CO2速率提高了20~70%,吸收平衡时间缩短了20~40%。

    利用光合放氧电子分离快速筛检核诱变固碳藻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1495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1209339.2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光合放氧电子分离快速筛检核诱变固碳藻株的方法。包括: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微藻置于钴60‑γ射线核辐照条件下进行诱变,静置恢复后依次进行单个藻株纯化、单株接种和扩大培养;采集微藻样品,分别测试其获得微藻光合放氧速率数据和微藻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叶绿素电子分离效率数据;分别选取两组数据中最高的前10名,将同时能列入两个筛选结果中的藻株作为高生长固碳速率的优良藻株。本发明能将筛选核诱变后的高效固碳藻株突变体的劳动耗时由传统直接测量微藻生长速率方法的90天减少到30天,大幅度提高了核诱变藻株突变体的筛选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了劳动时间成本。

    三层交错式变孔径剪切曝气器及其循环回水养殖微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475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53436.6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生物转化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三层交错式变孔径剪切曝气器及其循环回水养殖微藻方法。该曝气器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管状主体;所述圆管状主体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轴向矩形编织网剪切曝气层、径向矩形编织网剪切曝气层和金属粉末烧结圆孔剪切曝气层。本发明通过矩形边棱在不同方向对气泡施加剪切力,可以快速将气泡分割成更小体积;圆孔进一步减小气泡生成直径,使得气泡生成尺寸及空间分布更加均匀。相比于纯粹使用三层圆孔的曝气器,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曝气速率并且减小了气泡生成直径,能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气泡生成时间,减少气泡与液体混合时间,提高气液传质效率。

    基于透光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93070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0759679.0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透光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系统。包括透明石英材质的光热化学循环反应器、集热载体层和不锈钢材质的导热腔体;光热化学循环反应器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入口端与CO2和H2O混合气的供气管相接;反应器底部平面上放置透明石英片,透明石英片的上表面具有以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TiO2基材料层;集热载体层包括片状的不锈钢基底,其上表面涂覆了能选择性吸收太阳能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层;反应器的底部平面、集热载体层和导热腔体的顶部平面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紧密贴合。本发明结合太阳能光利用和热利用技术,对全光谱太阳光进行波段划分利用,扩大光谱能量利用范围,提高整体能量利用效率。

    基于激波管试验平台的纳米流体燃料实时超声雾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8603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69659.X

    申请日:2020-05-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实验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激波管试验平台的纳米流体燃料实时超声雾化系统。该系统包括激波管,在其低压段的末端设置带有轴向贯穿通孔的盲板法兰;超声雾化头具有锥形的喷嘴部位和圆柱状的尾段,并以其喷嘴部位与贯穿通孔对接;在超声雾化头尾段的末端端面上设有高频线插头和进液口,前者通过线缆连接至驱动电源,后者位于雾化通道末端并通过输液管连接至给液泵。本发明能够节约雾化耗能,确保始终存在悬浮的纳米流体燃料雾化液滴;采用普通的给液泵即可完成燃料进样和速率控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要求的激波管点火实验,通用性强。能够适用于激波管点火燃烧实验中的大部分工况,可靠高效、重复性好。

    碳锌钴担载酞氰化锌异质结催化剂双光照还原C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265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254506.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气体的转化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碳锌钴担载酞氰化锌异质结催化剂双光照还原CO2的方法。包括:以多孔碳锌钴担载酞氰化锌异质结催化剂作为阴极电极的涂覆材料,以TiO2纳米管制得阳极电极;双光照反应器采用透明腔体,分别安装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中间用Nafion膜隔开;氙灯365nm准单色波段光照射阳极电极,氙灯可见光照射阴极电极;阳极腔中加饱和NaCl水溶液,阴极腔中加饱和NaHCO3水溶液,将CO2通入阴极腔中进行双光照还原反应;阴极腔中液体产物包括甲醇、乙醇和丙醇,阴极腔中气体产物包括H2、CH4和CO。本发明提高了CO2还原为液体醇类产物的选择性;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并抑制其再次结合,使双光照还原CO2反应的整体转化效率提高了50%。

    乙二胺和DMA制备两相吸收剂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812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1311798.1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和CO2减排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乙二胺和DMA制备两相吸收剂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的方法。包括步骤:将乙二胺与DMA混合得到液态两相吸收剂后,将其送入喷淋脱碳反应器,雾化喷出与生物氢烷气进行逆流混合;将反应生成的固体沉淀物与液态DMA溶剂进行固液两相分离,固体沉淀物加热分解生成的气相产物经过冷凝回收乙二胺后,收集CO2气体并送至储气罐;分离、加热和冷凝得到的液态DMA溶剂再循环使用。本发明利用的乙二胺和DMA配制成新型的固液两相吸收剂以提高对生物氢烷气中CO2的脱除速率。所用两相吸收剂EDA/DMA脱除CO2速率比传统的醇胺水溶液EDA/H2O脱除CO2速率提高了15~29%,吸收平衡时间缩短了8~20%,对CO2吸收容量增加了10~21%。

    热化学循环矿化CO2同时分解H2O制H2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2131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533583.2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减排和热化学制氢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热化学循环矿化CO2同时分解H2O制H2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Bunsen反应装置、液相分离装置、HIx浓缩装置、H2SO4浓缩装置、浓H2SO4催化分解装置、MgI2生成反应器、MgI2蒸馏装置、MgI2水解碳酸化反应器和HI催化分解反应器。本发明创新性地将CO2矿化技术与热化学硫碘开路循环分解水制氢有机结合起来,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矿化固定CO2,同时联产具有高附加值的H2;制氢循环与矿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巧妙避免了传统制氢循环中HI‑I2精馏分离过程,循环具有更高的理论热效率;各部分都属于化工流程,反应温度适当,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

    卟啉基有机骨架担载铜钴硫化物异质结还原CO2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407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81811.8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的转化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卟啉基有机骨架担载铜钴硫化物异质结还原CO2方法。包括:将负载了卟啉基有机骨架担载铜钴双金属硫化物的泡沫铜作为阴极电极;将负载了CuO/Fe2O3@g-C3N4催化剂的碳布作为阳极电极;分别安装在石英玻璃H型腔体的双光照反应器中,并用阳离子交换膜隔开;将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连接形成外部电路,LED灯紫外波段模拟太阳紫外光照射阳极电极,LED灯可见光模拟太阳光照射阴极电极;向双光照反应器的阳极腔中加入0.5M HCl水溶液,向阴极腔中加入0.5M KHCO3水溶液,将CO2通入阴极腔中进行双光照还原反应;与单纯的二维卟啉基有机骨架光电还原CO2相比,本发明对CO2光电还原产物中的乙醇选择性从25%提高到80%,显著提升CO2还原的碳原子转换效率。

    基于燃料多效预处理和无焰燃烧的燃油燃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8186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23774.9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材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燃料多效预处理和无焰燃烧的燃油燃烧装置。该装置包括垂直接于主燃烧室的中空管状的预处理段,在两者相连处设有燃气缩口;预处理段的外端面上设有一个燃油进口和多个烟气进口;燃油进口与预处理段同轴布置,烟气进口围绕燃油进口均匀间隔布置;预处理段的内部空间分为中空燃料气进口段和多孔介质填充段,后者靠近主燃烧室布置;在主燃烧室上设置主燃烧室排气孔和多个空气喷口,空气喷口围绕燃气缩口均匀间隔布置。本发明中,蒸发的燃油气体可以和高温烟气中的氧气发生催化燃烧放出热量,提高了燃料气流温度,保障主燃烧室的无焰燃烧性能。催化燃烧很好地抑制了NOx生成,同时能提高燃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