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9375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146469.1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31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9/12 , B01J31/0208 , B01J31/0241 , B01J31/0271 , B01J2231/34
Abstract: 生物质有机胍催化法合成光学纯L-/D-丙交酯的工艺方法。本发明方法以生物质有机胍化合物肌酐(CR)为催化剂,以L-/D-乳酸(质量含量90%)为原料,采用反应性减压蒸馏催化法合成光学纯L-/D-丙交酯。本发明优点为:所用催化剂为生物质有机胍化合物肌酐,无毒无金属,无细胞毒性;所合成丙交酯光学纯度高(L-丙交酯的比旋光度[α]25D=-276~-280,D-丙交酯的比旋光度[α]25D=280),而且不含任何金属;反应使用的催化剂用量少,工艺流程简化(避免了常规法粗丙交酯产品精馏提纯工艺),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353979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58853.2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D48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04
Abstract: 一种双环胍(1,5,7-三氮杂双环[5.5.0]癸-5-烯)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以双(3-氨基丙基)胺和胍盐酸盐为原料,采用溶液反应合成双环胍(1,5,7-三氮杂双环[5.5.0]癸-5-烯)。本方法原料价廉易得,溶剂低毒、不易挥发、可回收再利用,反应温度低(80-160℃),时间短(1-8h),产率高(70-80%),产物纯度高(95-97%),实验过程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04214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55215.1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生型肌酐盐酸盐,氯化肌酐胍(又名盐酸肌酐胍)催化乳酸、乙醇酸共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的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仿生型氯化肌酐胍为催化剂、工业级乳酸(LA,85%水溶液)和乙醇酸(GA,95%)为共聚单体、经本体无溶剂二阶共缩聚,得到高度生物安全性无毒无金属的医用降解性聚乳酸-乙醇酸。本发明特点:绿色催化剂;无溶剂本体聚合;催化剂氯化肌酐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并且无细胞毒性,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不含任何金属及其他有毒残余物适合用作医用药用材料。工艺操作简便易行,原料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675607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162486.X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L-乳酸自催化熔融缩聚和肌酐催化低分子量聚L-乳酸(LMW-PLLA,Mw为0.8×104-1.3×104)固相缩聚联用法合成高分子量聚L-乳酸。本发明在优选条件下先进行L-乳酸的自催化缩聚合成重均分子量(Mw)为0.8×104-1.3×104的低分子量聚L-乳酸(LMW-PLLA)。再用肌酐为催化剂、固定床式真空—惰性气体联用型固相缩聚反应器,并结合程控升温及阶梯式提高真空度的操作方法进行固相缩聚合成高分子量(Mw为3.0×104-15.0×104)、高等规度(>95%)的聚L-乳酸(PLLA)。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得到的聚L-乳酸产品的特点:不含金属及其他有毒成分;分子量分布窄(PDI<2.3);等规度高(>95%);色泽好(雪白色);聚合物Mw可在3.0×104-15.0×104范围内根据需要调控;固相缩聚工艺为全绿色工艺(不使用溶剂、无三废生成);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161752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059090.8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23 , A61K47/32 , C08G63/08
Abstract: 一种肌酐催化乳酸直接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性聚乳酸的方法。本发明以商品化肌酐(一种生物质有机胍化合物——人体内精氨酸代谢生成物肌酐CR)为催化剂、工业级乳酸(LA,85~90%,水溶液)为单体、采用无溶剂(本体)、二阶缩合聚合,得到高度生物安全性药用聚乳酸。本发明避免了使用具有细胞毒性的锡类催化剂,所用催化剂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所合成聚乳酸不含任何金属及其他毒性成分,适合用于控释和靶向药物载体;采用绿色催化剂和绿色工艺(不使用任何溶剂、无有毒产物生成),合成绿色(高度生物安全性)生物降解性聚乳酸;聚合反应方便易行,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实施;所合成产品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可在1.5~3.0×104范围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2875779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981.6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环胍催化乳酸直接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性聚乳酸的方法。本发明以双环胍(TBD)为催化剂、工业级质量含量为90%的乳酸水溶液为单体、采用无溶剂(本体)、二阶缩合聚合,得到产品聚乳酸具有高度生物安全性。本发明避免了使用具有细胞毒性的锡类催化剂,所用催化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所合成的聚乳酸不含任何金属以及其他毒性成分,适用于医用药用领域;采用绿色催化剂和绿色工艺(不使用任何试剂、无有毒产物生成),合成绿色生物降解聚乳酸;聚合反应方便易行,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合成产品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在1.0×104~4.0×104范围内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229576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181169.8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7 , A61K47/34 , A61L17/00 , A61L17/12 , A61L27/18 , A61L27/54 , A61L2300/602 , A61L2430/02 , C08G63/06 , C08G63/08 , C08G63/78 , C08G63/823 , C08L67/04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肌酐催化乳酸、乙醇酸共缩聚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的工艺方法。本发明以人体内精氨酸代谢生成物肌酐为催化剂、工业级乳酸(LA,85%水溶液)和乙醇酸(GA,95%)为共聚单体、经本体无溶剂二阶共缩聚,得到高度生物安全性医用降解性聚乳酸-乙醇酸。本发明特点:采用绿色工艺、原料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催化剂肌酐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并且无细胞毒性,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不含任何金属及其他有毒残余物;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分子量可在1.8~17.7×104范围调控;所合成聚乳酸-乙醇酸适合用作植入性硬组织修复材料、手术缝合线、靶向及控释药物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446540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42910.5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固体核磁共振表征无机纳米材料表面疏水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固体核磁共振谱仪测定无机纳米材料的NMR数据,由NMR数据做出图谱。利用化学位移和相对应的基团的关系,归属出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吸附基团的种类和基团的相对含量。根据表面吸附的基团种类和相对含量,表征无机纳米材料的疏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59875.1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相控阵的雷达测角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相控阵生成扫描波束;所使用的扫描波束包括常规波束、差波束和其他特殊波束;所述差波束通过对包含相等阵元数目的两个子阵列的其中一个子阵列施加额外的π相位偏移获得;(2)对相控阵的远场分布进行积分运算,得到积分远场数据;(3)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接收目标反射的信号,并测量反射信号强度;(4)根据所述积分远场数据与反射信号强度,计算目标物体的宽度和位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发射端器件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角度测量的精准度,并同时提供物体的宽度信息,有助于发展更精准、更可靠的雷达测角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9421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7564.0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 , 台光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硅烷偶联剂的处理方法,同时涉及表面处理后的金属材料;同时也涉及该材料在高频高速信号传输基材中的应用。金属表面的纳米厚度的偶联剂层的均匀分布通过非水解硅烷偶联剂与金属表面羟基或氧化物反应来实现。由于硅烷偶联剂与金属表面反应前未水解,偶联剂层中未反应的硅羟基数目极少,在后继的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可以避免金属表面偶联剂缩合形成的少量水分子造成界面介电常数升高,从而干扰高频信号的高速传输、以及水分子诱导产生阳极氧化丝导致电路板失效等隐患。与传统的采用水解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的金属相比,上述表面有纳米级厚度硅烷偶联剂层的金属,与有机树脂的的界面粘接强度有大幅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