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加热杯架
    1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791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94602.6

    申请日:2021-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加热杯架,包括由底座和筒壁形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壁的内侧设有橡胶囊,所述橡胶囊内设有发热电阻及加热液,所述发热电阻的导电端由密封转接端延伸出橡胶囊形成速热组件,所述密封转接端连接受电端并通过受电端延伸出筒体与车载电源连接,受车载控制器控制。通过受电端将本装置与车载电源连接,导电板将电能输送给发热电阻,发热电阻迅速发热,使得橡胶囊内的液体迅速升温,从而将热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水杯,由于橡胶囊体积较小,其内的液体可在短时间内沸腾,使得本装置可快速完成加热,且通过橡胶囊内液体的缓冲加热,使得升温较为平稳,热分布较为均匀,不会引起玻璃类制品的开裂。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偏心泵及新能源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32387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00567.2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偏心泵及新能源汽车,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贯穿外壳设置,偏心轮设于外壳内且偏心套于驱动轴外部,偏心轮外部转动连接有衬套,阀门板贯穿外壳下部设置且其上表面始终贴合于衬套外表面;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偏心安装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与衬套的外轮廓相同,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通过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与阀门板相连;驱动轴带动偏心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旋转时,阀门板上下运动使衬套沿外壳内壁无摩擦旋转,冷却液自吸入口吸入,然后从排出口排出。本发明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少阀门板与衬套之间以及衬套和外壳内壁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3670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64277.X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震器在调整范围窄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外壳、活塞、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导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安装在外壳的圆柱表面,活塞安装在外壳的腔体内,第一管道中间安装有限流阀,限流阀的阀芯与步进电机刚性连接,外壳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步进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表面,外壳上内表面安装有第一弹簧,并且外壳下内表面安装有第二弹簧,本发明具备安装方便的特点。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旋转座椅

    公开(公告)号:CN113147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437369.0

    申请日:2021-04-19

    Inventor: 段付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旋转座椅,包括安装座和靠垫,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侧设置有涡轮,所述减震座的上方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底端开设有旋转腔,所述涡轮的顶端与旋转腔固定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座椅使用时的旋转功能,从而提高了座椅使用时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减震时配合减震囊相互工作进行减震,避免了座椅使用时因震动碰撞而发生损坏现象,从而延长了座椅的使用周期。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拆装的电动冲击扳手及新能源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146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34441.2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拆装的电动冲击扳手及新能源汽车,包括外壳体以及设于外壳体内的驱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驱动机构与行星齿轮机构相连,且能够驱动行星齿轮机构转动,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轴;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击锤、凸轮和第一齿轮轴,击锤套于行星架轴外部,且两者之间设有弹簧,凸轮固定于行星架轴端部,凸轮和击锤通过齿状结构相连,击锤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轴转动;第一齿轮轴与动力输出机构相连,且能够带动动力输出机构转动,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能够连接套筒扳手的第二传动轴。本发明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性高,体积小,便于拆装角落的螺母和螺栓,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600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88238.6

    申请日:2021-04-12

    Inventor: 段付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口装置,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口装置,包括固定块、充电接头、第一安装座滑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固定块与车辆固定连接,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动机构,充电接头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中,第一安装座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且通过滑动机构与安装槽滑动连接,驱动结构固定安装在安装槽的里端并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锁紧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座的外端面;本发明中通过锁紧机构的设置对车辆在处于充电的状态下对充电抢进行了锁紧稳固,提高了充电抢与充电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工作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动力输入装置
    1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600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17538.5

    申请日:2021-03-25

    Inventor: 段付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的动力输入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两者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第三齿轮轴表面安装有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三直齿轮,第四齿轮轴表面安装有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的第四直齿轮,传动组件能够使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的转动方向始终相反;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一输出轴表面,第四齿轮轴转动安装于第二输出轴表面,第三齿轮轴和第四齿轮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使第一输出轴始终沿同一方向旋转。将本发明安装到自行车上,骑行时不需要踏板连杆旋转度就能使第一输出轴沿相同方向连续不断地旋转,传动效率高。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远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39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60949.0

    申请日:2021-01-18

    Inventor: 段付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远程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本体、密封壳体、安装板、主体和传动装置,密封壳体与主体相连,控制器本体位于密封壳体内,并与安装板相连,传动装置包括齿条板、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同步带和伺服电机,齿条板与安装板相连,与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均啮合,第一驱动齿轮通过第一旋转轴与第一同步轮、伺服电机相连,第二驱动齿轮通过第二旋转轴与第二同步轮相连,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相连,密封壳体顶部设置盖板。本发明便于携带,方便自动收纳,能够持续供电,方便充电,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导航设备
    1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98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28547.3

    申请日:2020-12-09

    Inventor: 段付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导航设备,属于驾驶设备领域,包括安装架、安装板、导航雷达、升降机构和盖板机构;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导航雷达,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使所述导航雷达位于所述安装孔外部或内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孔顶部的盖板机构,所述盖板机构能够盖合安装孔或打开使安装孔裸露。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导航设备安装在车顶后容易积灰且不易清理的问题。

    可调节直径的筒体加工辅助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217154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46824.3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调节直径的筒体加工辅助工装,包括工装主体、变径控制环组件、变径杆组组件和伸缩缸组,工装主体包括左筒和右筒,左筒和右筒相连接;变径控制环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左筒外周的左变径控制环和滑动连接在右筒外周的右变径控制环;变径杆组组件包括均布在左筒外周左端的至少三个左变径杆组和均布在右筒外周右端的至少三个右变径杆组,左变径杆组的第一端部和左变径控制环相铰接,左变径杆组的中间端部铰接在左筒外周的左端,左变径杆组的第二端部用于夹持工件,右变径杆组和左变径杆组结构相同;本工装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控制简单,通过伸缩气缸组控制变径杆组的变径,无需复杂的同步控制电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