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角包装结构及空调机组
    1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2959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839242.3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角包装结构及空调机组。该护角包装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其中,第一缓冲腔体设置在支撑板的下部,第二缓冲腔体设置在支撑板的上部。第二缓冲腔体与第一缓冲腔体相间隔,第二缓冲腔体与第一缓冲腔体之间形成装卡空间,装卡空间用于装卡待包装产品。通过纸板形成第一缓冲腔体和第二缓冲腔体,并在第二缓冲腔体与第一缓冲腔体之间形成装卡空间,就可以将待包装产品装卡在装卡空间中,待包装产品在下侧有第一缓冲腔体对其提供保护吸收运输过程中的应力,待包装产品在上侧有第二缓冲腔体对其提供保护吸收运输过程中的应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较于采用蜂窝纸板包装的技术方案,成本相对较低。

    简化结构的故障检测电路及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1043555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720242.2

    申请日:2019-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简化结构的故障检测电路及空调设备。其中,该电路包括:压力开关元件与第一电阻串联后构成第一支路,其中,所述压力开关元件用于在空调出现压力故障时断开;限温元件与第二电阻串联后构成第二支路,其中,所述限温元件用于在空调出现温度故障时断开;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接入空调主板两端。通过本实用新型,分别利用限温元件和压力开关元件,在当空调系统温度或压力异常时及时断开电路,空调主板通过检测电路的总电阻值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的具体类型,电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329269U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20792530.X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风口部件,包括:出风框,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上下导风板,上下导风板具有导风侧及与导风侧相反的导风背侧,上下导风板可旋转地设置在出风框内以在出风口打开时导风;出风面板,设置在出风框的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出风面板上设置有与出风口对应的面板开口,在上下导风板处于导风状态时,上下导风板的导风背侧与出风面板的面板开口的与导风背侧对应的对应开口边沿之间形成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宽度从靠近出风框到远离出风框的一侧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的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能够降低风口部件在长期运行中出风面板及导风组件表面冷凝水较多的情况,便于用户使用。

    空调室内机
    1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26943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323541.3

    申请日:201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换热器和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轮和蜗壳,蜗壳包括顶盖和蜗舌,顶盖和蜗舌之间形成贯流风机的扩压部,括压部朝向下方且在壳体的下侧面形成出风口,壳体的后侧面和/或上侧面上具有回风口;顶盖的型线两端点与贯流风轮的圆心连线所成的夹角λ的角度为185°~22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下侧面上,回风口设置在后侧面和/或下侧面上,实现房间局部吊顶,节约大量的房间吊顶空间,又可实现将风送达房间的中下部(即人的活动区域),通过对顶盖的优化,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提高了出风效率和制热的舒适性。

    一种风冷换热器
    1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47690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338962.4

    申请日:2012-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其上设置有背风侧换热管孔和迎风侧换热管孔,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安装角度为风冷换热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使得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