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同步直驱电机
    1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23535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945335.0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其转子铁芯套装在轴上,沿转子铁芯外圆周面均匀开有若干半闭口槽,在转子铁芯外圆周面上贴有若干永磁体。各个永磁体之间及各个半闭口槽内灌封有环氧树脂,转子铁芯两个端面配有非导磁金属端板。其定子的定子铁芯沿圆周面均匀设有若干开口槽,各开口槽的槽口朝向定子内侧,各个定子绕组分别设于各开口槽内。在各个开口槽槽口处均设置导磁块,导磁块将各开口槽槽口封堵。本实用新型电机,可以提高电机功率质量比,结构可靠性高,制造工艺简单,电机响应速度快。永磁电机气隙磁场的谐波含量和转子损耗降低,增加了电机漏磁系数和电抗,减小短路电流,提高永磁体的工作点,提高永磁同步直驱电机的可靠性。

    一种轨道交通用永磁同步直驱电机

    公开(公告)号:CN205123441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947565.0

    申请日:2015-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其前端盖、后端盖扣合在直驱电机定子的两端,轮轴穿过前端盖、后端盖,且轮轴与前端盖、后端盖之间分别设置轴承,直驱电机转子位于直驱电机定子内且与轮轴固定在一起,直驱电机转子轴心与轮轴轴心重合。本实用新型,电机体积小、重量轻,电机转子与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轮轴共用,可以直接驱动轮轴,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噪声污染及能量损耗,同时电机水冷机壳内浇铸双螺旋水道,解决了温度梯度对电机散热的不利因素,电机转子一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另一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和四点接触球轴承组合的支撑形式,可以承受很大的垂向、纵向及横向冲击,整体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带发电功能的轴承
    1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42268U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20711313.8

    申请日:2015-09-15

    Inventor: 刘冬 戴安刚 李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发电功能的轴承,环状转子紧固在轴承内圈上,各个滚针均匀安装在滚针保持圈上,滚针保持圈紧固在环状转子外环面上。滚针导轨圈紧固在环状定子内环面上,轴承外圈紧固在环状定子外环面上。各个滚针被限位在滚针导轨圈内滚动。所述环状转子,沿其圆环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磁钢。所述环状定子,沿其圆环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铜线绕组,各铜线绕组连续串联并引出一对引线。磁钢形成磁场,轴承内圈转动时,形成铜线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本实用新型,将发电机构与轴承结构合理地装配为一个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在实现轴承发电功能的前提下,保持了相对简单的轴承结构。

    伺服驱动器
    1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87803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46102.3

    申请日:2014-12-02

    Inventor: 涂月虹 黄沁 吴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翻转操作面板的伺服驱动器。包括壳体和驱动器部件,所述驱动器部件安装在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开口的壳体本体、操作面板和控制板,操作面板轴侧边通过两个以上合页可旋转地连接在壳体本体开口处的侧边上,旋转角度范围为1-170度,操作面板和壳体本体闭合时,壳体本体与操作面板构成封闭空间,在操作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控制板;驱动器部件通过连接排线与控制板连接,翻转打开操作面板后能看到壳体本体内的驱动器部件,便于维护和升级,而不用将驱动器部件从壳体本体中取出来升级或者维护,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维护成本。

    一种伺服电机定子
    1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50950U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20177161.3

    申请日:2014-04-14

    Inventor: 韦焱 钱荣华 张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定子,包括通过塑封材料塑封成一体的电机定子铁芯、绕组、前端盖、电路连接板及连接器,所述塑封材料直接形成定子的外壳。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防护等级达到IP67以上,噪音低、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绝缘性高的电机;此定子采用塑封结构,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电机的定子内孔与前端盖轴承室的同心度,提高电机的定子刚度性能,降低震动;提高电机绝缘性;采用此定子的电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及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点。

    一种适用于工业机器人驱动器的上电和制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3691301U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20045933.8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工业机器人驱动器的上电和制动电路,该上电和制动电路包括上电电路、母线能量泄放回路和制动单元。上电电路的输入连接电网,输出连接母线能量泄放回路;母线能量泄放回路的输出连接制动单元;制动单元的输出连接机器人驱动器的逆变单元。本实用新型将多台单轴伺服驱动器的上电和制动电路集成在一起,简化了工业机器人驱动器系统的电路;采用系统母线电压间接控制上电缓冲工作的方法,保证了上电电路的可靠性;母线能量泄放回路的工作点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场合设置,能够保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电机回馈能量的有效利用;制动单元工作时,不消耗母线电容中存储的能量,仅消耗电机回馈到母线上的能量,因此制动效果明显,速度快。

    一种表面式永磁同步直驱电机转子

    公开(公告)号:CN202906606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633781.4

    申请日:2012-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式永磁同步直驱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盲孔轴、前转子轮毂、后转子轮毂和笼形永磁体安装筒;其特征是:所述前转子轮毂和后转子轮毂分别固定套装在转子轴的前部和后部;笼形永磁体安装筒由前转子轮毂和后转子轮毂支撑,与转子轴成为一体。所述笼形永磁体安装筒,沿筒体圆周等距排布多个永磁体轴向定位槽,相邻两个永磁体轴向定位槽之间,沿轴向均开有异型孔,异型孔成“喇叭口”端面形状,且形成在所述转子的最高输出时通过笼形永磁体安装筒的磁链为稀疏磁链部位。若干永磁体布满笼形永磁体安装筒表面,永磁体由各定位键定位固定。本实用新型用于低速大扭矩永磁同步直驱电机中,不导致转矩降低及应力集中而能够实现转子轻量化。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绕组

    公开(公告)号:CN202455245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20021275.X

    申请日:2012-01-18

    Inventor: 李金 吴蔚

    Abstract: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电枢铁心,所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绕组采用单层同心式集中绕组,整个初级绕组包含6个线圈,构成三相对称绕组,每相两个线圈串联,构成一相电枢绕组,三相电枢绕组采用Y型连接,其中所述电枢绕组采用分数槽结构。本实用新型绕组具有严格的对称性,且结构简单,可以减小由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引起的定位力,又能减小电机的体积,可以有效抑制高次谐波,减少电机温升、噪声和推力波动,提高电机的效率。

    一种降低驱动器电磁干扰的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6135709U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20715993.5

    申请日:2016-07-07

    Abstract: 一种降低驱动器电磁干扰的电路,驱动器功率部分包括整流器部分、母线支撑电容部分和逆变器部分,在整流器部分,电网三相输入进线R、S、T上设有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在母线支撑电容部分,电解电容中心点对大地FG处设有第三滤波器电路;逆变器部分的功率开关管的门级驱动电阻阻值可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器件少、不需要大体积功率器件的无源滤波电路,能够实现降低伺服驱动器对外电磁干扰功能,具有体积小、能耗少、成本低不需要散热的特点,显著提升伺服驱动器可靠性和稳定性,对国产伺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轴承外圈止转结构
    1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36037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67318.2

    申请日:2016-09-20

    Inventor: 刘冬 吴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外圈止转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磨损严重,轴承机构失效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外圈止转结构,包括转轴、轴承、弹性元件、轴承室和设置在轴承外圈上的允许轴承存在轴向位移并实现轴承外圈止转的止转机构。优点,本结构可以在轴承内圈转动工作的同时,允许轴承存在轴向位移并实现轴承外圈有效止转;此结构紧凑简捷,空间占比小,稳定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