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4379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18989.4
申请日:2013-01-1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一氧化二氮发生量的方法。依次设置进水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温控装置和集气装置;反应器包含进水泵和回流泵;通过控制回流液流量的大小来调节进水口氨氮的浓度;进水与回流液汇合后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穿过污泥层进行厌氧氨氧化处理,一部分水外排为出水,另一部分经回流泵回流为回流液,采用连续进水方式,回流液与进水再汇合,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反复经过额定运行时间,降低进水口水中氨氮的浓度,从而降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一氧化二氮产生量;所述额定运行时间根据实际处理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可有效控制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的发生量,减少二次污染,同时具有操作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7133081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144950.1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呼吸强度测定系统,涉及植物呼吸测量设备领域,包括呼吸箱、气泵、反应器、酸试剂容器和碱试剂容器,呼吸箱顶部能够与外部连通,呼吸箱能够密封,气泵具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能够与呼吸箱连通,另一个进气口能够与空气连通,气泵的出气口与反应器连通,酸试剂容器和碱试剂容器能够与反应器连通并向反应器内注入试剂,呼吸箱用于放置需测定呼吸强度的植物,气泵用于通过一个进气口将呼吸箱内的气体通入反应器,气泵用于通过另一个进气口向反应器内通入空气。本实用新型中的植物呼吸强度测定系统,能够提高植物呼吸强度测定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05472955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029599.6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02 , C02F3/0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旁侧微氧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水体净化装置。从下到上依次为布水区、主体填料区和集水区,布水区底部一侧有进水管;主体填料区左右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内部填充导电填料颗粒,其下部为阳极区、上部为阴极区;主体填料区另一个区域为曝气硝化区,内部填充常用人工湿地填料颗粒,其底部设置微曝气系统,阳极区与曝气硝化区之间有隔板;集水区一侧顶部有出水管、上部有湿生挺水植物;布水区和集水区内部填充粒径为20mm?50mm鹅卵石或碎石。本实用新型能将阳极区产生的电子在床体内部传导,并通过旁侧微曝气形式,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作为阴极区的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5346973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29597.7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产电原位利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布水区(1)、主体填料区(2)、集水区(3)、湿生挺水植物(4)、导电填料颗粒(5)、进水管(6)、阳极区(7)、阴极区(8)和出水管(9);从下到上依次为布水区(1)、主体填料区(2)和集水区(3),布水区(1)一侧有进水管(6);主体填料区(2)下部为阳极区(7)、上部为阴极区(8),主体填料区(2)内部填充导电填料颗粒(5);集水区(3)顶部的一侧有出水管(9)、上部有湿生挺水植物(4);布水区(1)和集水区(3)内部填充粒径为20mm-50mm鹅卵石或碎石。本实用新型消除了传统外接电路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因两极间距过大造成的内阻过高,产电率低,净化效果差的难题,提升了净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8071412U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20020701.5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周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非产电内层底部分隔,顶部相连通形成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相连,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顶部设自由水层,里面生长水生藻类;水从自由水层上方溢流进入非产电内层后经U型排水管流出系统,非产电内层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本实用新型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特别适用于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11371U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20016132.7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管相连,产电外层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非产电内层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内层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产电外层的底部设置环形结构的多孔布水管,多孔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非产电内层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与U型排水管相连,U型排水管底部安装可旋转弯头。本实用新型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控制在一个人工湿地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1512530U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20164760.0
申请日:2009-10-2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9/02 , C12M29/04 , C12M29/06 , C12M41/28 , Y02E50/34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从糖蜜酒精废水中回收单质硫和甲烷的装置。建立一个微氧反应器,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仪自动控制鼓风机向回流桶内鼓进空气,再将曝气后的液体回流至反应器内部,形成微氧环境。在反应器内加入经过驯化的富含硫酸盐还原菌、无色硫细菌和产甲烷菌的活性污泥,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将糖蜜酒精废水中的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无色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单质硫,降低硫化物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产甲烷菌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用滤袋过滤出水得到单质硫,用储气罐收集生物气,储气罐中的NaOH溶液吸收生物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得到甲烷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208732734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0973060.5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装置。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装置包括有布水区、主体填料区、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表面积大于50m2的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装置中固定安装6根以上的堵塞监测杆,每根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环状铜电极间距5-10cm,并分别用导线连接;主体填料区上方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芦苇、梭鱼草、菖蒲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针对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装置堵塞区域的监测,能填补大中型人工湿地堵塞精确监测的空白;该人工湿地通过推广,将为大中型人工湿地的处理、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湿地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11372U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20017008.2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水生植物、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非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自由水层中生长水生藻类;污水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水流向上流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由自由水层上方的过水孔进入非产电外层,加快复氧;非产电外层通过填料的过滤作用截留自由水层中的水生藻类,同时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本实用新型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并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将高效有机碳代谢、氮磷的去除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生态水体净化装置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722764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741809.7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3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土壤呼吸强度测定系统,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包括反应装置、土壤呼吸箱和气泵,土壤呼吸箱底部开口,土壤呼吸箱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进气端连通土壤呼吸箱顶端外部空间,气流通道的出气端连通土壤呼吸箱内部空间底端,土壤呼吸箱顶部固定设有气泵,气泵进气口与土壤呼吸箱内部空间连通,气泵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伸入至反应装置内的反应腔中,反应装置的反应腔中用于添加碱性标准溶液以吸收二氧化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土壤呼吸强度测定系统,测量方便快捷,测量结果准确,并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成本低,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