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群智感知应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6161415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510224038.1

    申请日:2015-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群智感知应用(MCS)平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MCS平台接收MCS任务发起方所发布的满足预设规则的MCS任务;所述MCS平台公布所述MCS任务,所述MCS任务包含m个细分的子任务;m为大于零的正整数;所述MCS平台与MCS任务参与方采用第一传输协议进行针对所述子任务的通信交互,保护所述接收方的隐私不被所述发送方所知道;所述MCS平台与所述MCS任务参与方采用第一验证机制对针对所述子任务的通信交互进行验证,从验证通过的用户中寻找目标用户,以通过所述目标用户能最大限度增加高效完成的所述子任务的数量。

    一种视差调整方法及装置
    10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7574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818141.3

    申请日:2016-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差调整方法及装置,可以获得待调整图像;确定虚拟立体摄像机组的立体参数值;确定待调整图像中每一像素点基于中心虚拟立体摄像机的场景深度值;针对待调整图像中每一像素点,根据立体参数值和该像素点对应的场景深度值计算该像素点对应的视差;根据待调整图像中每一像素点对应的视差绘制视差梯度图;根据视差梯度图调整待调整图像的视差。应用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待调整图像的视差通过视差梯度图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得对待调整图像的立体效果的评估更为准确,因此,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在前期调整环节就将待调整图像的视差调整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大幅提高了S3D动画制作的效率。

    一种三维动画场景帧评分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3599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664652.X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动画场景帧评分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得三维动画场景帧数据集,获得预设的每个三维动画场景帧对应的立体感效果标准分数和舒适度标准分数,得到每个三维动画场景帧的视差图,基于每个三维动画场景帧的视差图,提取其视差统计特征,并将各视差统计特征组成一个特征向量,基于每个三维动画场景帧的特征向量,结合其对应的立体感效果标准分数和舒适度标准分数,分别确定三维动画场景帧立体感效果评分模型和舒适度评分模型,以实现对三维动画场景帧的自动评分,减少评分受制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小工作量,提高效率。

    基于拓扑和视觉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308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01053.3

    申请日:2012-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拓扑和视觉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需要查询的三维模型;对上述输入的三维模型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即将该三维模型经过平移变换、缩放变换和旋转变换变换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下;利用多层次Reeb图方法来对上述变换后的三维模型构造拓扑结构;对上述拓扑结构的每一个关键拓扑点进行渲染图像;对上述渲染后的三维模型进行视觉特征提取;根据上述提取的视觉特征点与模型特征库中的三维模型进行相似度计算;按照相似度大小将检索的结果返回给用户。实现了对刚体模型和非刚体模型快速、准确检索的目的。

    一种多模态的自动驾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23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02121.8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模态的自动驾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自顶向下方式将当前时刻的多模态特征映射到BEV空间,得到第一BEV特征;其中,多模态特征包括基于车载摄像头采集的视觉模态数据得到的二维视觉模态特征;基于当前时刻的视觉模态特征,利用自底向上方式得到第二BEV特征;利用多模态特征融合技术融合第一BEV特征和第二BEV特征,得到当前时刻的多模态融合BEV特征,并将多模态融合BEV特征作为解码器的输入,以进行目标检测。本发明在自动驾驶领域内具有较为优越的目标感知性能,并且能够提高感知鲁棒性。

    一种室内GPS定位方法及系统
    10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201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57158.6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GPS定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GPS接收端确定相邻两个时间点的传播距离的差值;基于卫星高度和卫星相邻两个时间点的轨迹向量计算卫星运动方向向量;基于相邻两个时间点的传播距离的差值、卫星运动方向向量和相邻两个时间点的GPS接收端与卫星的直射距离的差值计算室内向量,所述室内向量对应由中继器到GPS接收端的传播向量;基于所述传播向量对GPS接收端的位置进行定位。本方案预先对室内向量的计算进行建模,通过时间上两次相邻测量的差值完成对于室内向量的估计,本方案能够在不预先确定中继器的位置的前提下,确定室内向量,完成室内的定位。

    一种用于室内定位GPS中继的超构表面及超构表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0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57157.1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定位GPS中继的超构表面及超构表面控制方法,超构表面包括多个超构表面单元;超构表面单元包括顺序设置的入射表面层、第一遮蔽层、中间层、第二遮蔽层和出射表面层;入射表面层和出射表面层包括ITO薄膜,ITO薄膜均设置有长度相等且平行的两个矩形开口,两个矩形开口在长度方向上分别靠近ITO薄膜的两个侧边设置,ITO薄膜设置有连通两个矩形开口的连通开口,连通开口垂直于两个矩形开口,由一个矩形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另一个矩形开口;所述第二遮蔽层和中间层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馈电的印刷电路。本方案两个矩形开口和连通开口组成非对称的U型结构,提供了圆极化信号所需的两种正交模式的信号,以提高针对圆极化信号的传输效率。

    一种基于条件扩散的不完全多模态感知数据恢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37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94324.4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条件扩散的不完全多模态感知数据恢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实时感知多个模态的数据的接收情况,判定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模态的数据的缺失;基于缺失数据的模态的历史数据构建高斯过程,基于所述高斯过程构建条件分布,从条件分布中进行采样,得到时间相关性矩阵;判定缺失数据的模态缺失数据的时间段,从未缺失数据的模态中获取对应时间段的数据,构建每个对应每个未缺失数据的模态的特征矩阵,对多个模态的特征矩阵进行融合,得到语义一致性矩阵;将条件分布的数据、时间相关性矩阵和语义一致性矩阵输入到预设置的特征恢复模型中,所述特征恢复模型输出对应缺失数据的模态的缺失数据的恢复特征矩阵。

    一种缩放鲁棒性对抗补丁的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933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048795.X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缩放鲁棒性对抗补丁的生成方法,包括步骤:随机初始化固定大小的对抗补丁,对初始的对抗补丁中的像素进行分割,得到包含了若干个超像素块的分割模板;S2、随机初始化一维噪声向量,向量的长度与模板中超像素的数量相等;S3、基于模板使用噪声向量初始化对抗补丁,得到初始的超像素对抗补丁;S4、对抗补丁粘贴到图像的随机位置上,得到对抗样本;S5、根据对抗样本的梯度,以像素块的方式迭代更新对抗补丁中的像素;S6、同时使用黑盒指示器为超像素对抗补丁的更新过程增加反馈信息,经过多次迭代更新后最终生成超像素对抗补丁;S7、通过使用CAM模块提取对抗补丁的特征区域并消除冗余的噪声区域,得到最终的超像素对抗补丁块。

    基于核心网流量统计的承载网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321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0760.5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心网流量统计的承载网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核心网控制面网元SMF转发的统计结果构建承载网流量成分图,其中,所述统计结果由核心网用户面网元UPF对多条GTP‑U隧道进行流量信息统计得到并将所述统计结果发送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SMF;在承载网发生链路拥塞时,根据所述承载网流量成分图获取当前拥塞链路中用于调度到其他非拥塞链路的待调度流量,更改承载网接入路由器侧的引流规则并改变所述待调度流量在所述承载网经过的路径以将所述待调度流量调度到其他非拥塞链路,实现承载网负载均衡。本发明能够在承载网设备能力受限且承载网不识别GTP‑U包头的条件下,实现数据流粒度的识别与负载均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