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9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743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610167359.3

    申请日:2006-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发光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包括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按照行、列顺序排列的发光单元,其特征是相邻每列发光单元的间隔中设有辅助电极以实现发光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其中每行发光单元之间形成串联连接,每列发光单元之间形成并联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之上,在列的方向上为连续的长条形状。本发明具有串并联结构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出现短路时,发光器件不能均匀发光的缺陷,并且提高了发光性能,简化了制备工艺。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1243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8899.2

    申请日:2006-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括阳极层、阴极层和位于其中间的有机功能层,还包括位于阴极层和有机功能层中间的阴极缓冲层,其阴极缓冲层中的至少一种材料选自镧系金属、镧系金属的卤化物、镧系金属的氧化物或镧系金属的碳酸盐。本发明中阴极缓冲层与金属阴极匹配使用,可以降低金属阴极与有机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势垒,对阴极界面的有机层进行有效的保护,增加电子有效注入面积,提高了阴极电子注入的效率,减少阴极界面的激子淬灭中心,由此制备出了具有更高亮度、电流密度和效率的,起亮电压更低的OLED器件。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565C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02149122.4

    申请日:2002-1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层及其制备方法,并涉及制备该封装层方法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该封装层位于器件一侧或两侧,包括由聚合物材料层和陶瓷材料层以一定周期数n交替重叠组成的薄膜层,还包括位于薄膜层上的一层有机绝缘材料厚膜层,膜的厚度为10~1000μm。在该封装层的薄膜层上加上一层有机绝缘材料厚膜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柔性和水氧阻隔性能,进而提高了器件的寿命和机械性能,同时简化了封装层的制备工艺。本发明制备该封装层的方法应用于对塑料基片进行改性,还能制备出高水、氧阻隔性能的柔性基片。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14677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3100739.2

    申请日:2003-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邱勇 段炼 王立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器件的发光层包括至少一种有机主体材料和至少一种掺杂剂,掺杂剂为主体材料的0.1ppm~500ppm(摩尔)。该器件可以实现发光颜色或色调、发光效率的调制,不会影响主体材料的电流和电压特性,器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发光性能。本发明采用先预掺杂,再双源蒸镀的混合掺杂法制备器件,能够精确地控制掺杂剂的掺杂浓度,从而达到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微量浓度掺杂,而且在蒸镀过程中可通过控制两个蒸发源的蒸发速率再调节掺杂浓度,非常灵活。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30506A

    公开(公告)日:2002-01-09

    申请号:CN01115645.7

    申请日:2001-04-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公开的是一种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中依次包括一个柔性基体层,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缓冲层,一个阳极层,至少包括一个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的有机发光层,一个阴极层。本发明通过在器件结构中加入一层缓冲层,有效地改善了器件基片与用作阳极的ITO薄膜之间的结合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了器件基片的气密性,达到了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延长其寿命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