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30702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10149066.3
申请日:2011-06-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5B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经济器和第一膨胀阀,发生器的第一出口分成两路,一路连接第一喷射器的第一进口,另一路连接第二喷射器的第一进口;第二喷射器的气体出口连接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分三路,第一路与经济器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二路与第一膨胀阀的进口相连,第一膨胀阀的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气体出口连成一路后,连接经济器的第二进口;第三路与溶液泵的进口相连,溶液泵的出口与发生器的第一进口相连;经济器的第一出口依次串联第二膨胀阀、蒸发器和第一喷射器的第二进口,经济器的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喷射器的第二进口。本发明利用经济器和第一节流阀,可以达到更高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899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008893.0
申请日:2011-01-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5B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型双吸收器低温制冷机,包括自复叠制冷模块与溶液循环模块。本发明串联型双吸收器低温制冷机基于自复叠制冷原理,来自发生器的稀溶液首先吸收由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稀溶液的吸收能力,降低了蒸发压力,较已有的自复叠吸收制冷装置拥有更优的性能系数及最低制冷温度。本发明串联型双吸收器低温制冷机可由太阳能、地热、工业废热和余热等可再生热能或低品位热能驱动,获得常规吸收式制冷机无法达到的-60~-70℃以下的制冷温度,大大拓展了吸收式制冷机在深度冷冻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在化工、生物、食品加工、制药等既需要深度冷冻又存在大量工业废热和余热的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87170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010225004.1
申请日:2010-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热源高效吸收式制冷装置,该装置由一个高温吸收式制冷子装置和一个低温吸收式制冷装置耦合而成。高温吸收式制冷子装置和低温吸收式制冷子装置都由外界输入的热量驱动,低温子装置的加热热源可以是独立低温热源,也可以是高温子装置排出的温度较低的加热流体。和传统的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相比,本发明能够更好的利用不同品位的热源。本发明装置特别适用于同时存在一种品位较高的加热热源和一种品位较低的加热热源的情况,也非常适合用于变温热源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116588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1110052163.0
申请日:2011-03-04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通道蒸发导热装置,包括蒸发段、冷凝段以及将蒸发段和冷凝段连成导热循环回路的气体连接段和液体连接段,所述的导热循环回路还包括设于蒸发段与气体连接段之间的集气段、设于蒸发段与液体连接段之间的集液段以及设于集气段与集液段之间的回液段;所述的集气段位于蒸发段的上面;所述的集液段位于蒸发段的下面;所述的蒸发段内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微小通道管束;所述的导热循环回路内充有循环工质,工质充注量能使循环工质在微小通道内能形成稳定的气泡泵效应。本发明利用了微小通道的高传热效率、特有的气泡泵效应,提高了蒸发段的传热效率,可用于冷却、加热或热回收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634501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098008.5
申请日:2009-04-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系统作热泵循环,能从环境空气吸热,并能避免结霜现象。它利用了类似盐溶液的吸收/解吸特性,通过冷却塔向周围环境吸热。系统由热泵子循环、溶液吸热子循环和溶液再生子循环三部分组成。溶液再生子循环由溶液回热器、溶液/空气预热器、第一再生器、第二再生器和再生热吸收器组成,环境空气经第一再生器预热后进入第二再生器,吸收再生溶液中水分后再从溶液/空气预热器中流出,流出空气用来预热进入溶液/空气预热器的部分低温稀溶液。本发明避免了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结霜状况出现;提高了设备和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6824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528051.3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式节能型机房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冷却冷凝器、储液罐、冷媒泵、流量平衡阀、末端换热器、冷却塔、冷却水泵、第一出水阀、第一进水阀、第一排水阀、第二进水阀、第二出水阀和第二排水阀;压缩机的高压排气口依次与水冷冷凝器的制冷剂侧、节流装置、蒸发冷却冷凝器的蒸发侧、压缩机的低压吸气口相连接;与冷却水循环回路一起形成压缩制冷循环回路;蒸发冷却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依次与储液罐、冷媒泵、流量平衡阀、末端换热器、蒸发冷却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相连接;与冷却水循环回路一起形成近等压蒸发、冷凝制冷循环回路。该系统热交换时的温差较小、能效比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541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121921.8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系统、冷凝器、四通换向阀,所述冷凝器与蒸发系统间通过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联通,蒸发系统包括与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连接的高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通过经济器连接蒸发系统的低温蒸发器,经济器与低温蒸发器间串接有制冷节流阀二和制热节流阀二,制冷节流阀二和制热节流阀二上分别并联有制热单向阀及制冷单向阀,经济器上的气体出口连通压缩机中间回气口,经济器的制热液体出口与制冷、制热交换管路连接。所述低温蒸发器与四通换向阀连通的管路与高温蒸发器入口端间设有制热支路二。本发明可以较大的提高热泵的制冷性能,提高室内空气处理的质量,节省能源,更加经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1818966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71274.9
申请日:2010-05-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功耗汽车余热驱动空调装置,包括泵、第一电磁阀、储液罐、液位传感器、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余热回收器、冷凝器、喷射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端和余热回收器的出口相连,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端和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喷射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相连,储液罐的顶端气体出口通过第三电磁阀和冷凝器的进口相连,储液罐的底部液体出口通过第二电磁阀和余热回收器的进口相连。本发明装置可以实现对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并通过微功耗循环,大大降低了汽车空调装置中的耗功,从而实现节能,本装置简单可靠,节约油耗,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997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54365.9
申请日:2009-11-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5B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膨胀压缩机的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它包括发生器、预热器、精馏器、冷凝器、第二节流阀、蒸发器、膨胀压缩机、吸收器、溶液泵、溶液换热器、第四节流阀、两个中间换热部件;发生器、预热器、精馏器、冷凝器、第一中间换热部件、第二节流阀、蒸发器、膨胀压缩机、吸收器、溶液泵、溶液换热器依次连接,发生器、第二中间换热部件、溶液换热器、第四节流阀、吸收器依次连接,第一中间换热部件气相出口、预热器、膨胀压缩机、吸收器依次链接,第二中间换热部件的气相出口、膨胀压缩机、吸收器依次链接。本发明用装置自身产出的功压缩蒸发器出口蒸气,提高吸收器工作压力,使得该装置能制取比传统单效吸收式制冷装置更高品位的冷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05513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68958.4
申请日:2007-06-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制冷系统低压模块。吸收器组件置于箱体底部,在吸收器上方设浓溶液滴淋装置组件,在浓溶液滴淋装置组件的上方设接水盘组件,在接水盘上设有蒸发器组件,在蒸发器组件上方设有制冷剂滴淋装置组件,进出箱体的各类管道与低压箱箱体焊接而成。本发明简化了复合制冷系统的外围设备、缩小了复合制冷系统的体积、降低了复合制冷系统的成本、提高了复合制冷系统的可靠性。使复合制冷系统的吸收过程与蒸发过程在同一密闭的空间内进行,传热与传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本发明为低品位能的高效利用,为CN1916530A专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特别适用于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制冷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