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则金字塔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4577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039401.7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规则金字塔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简单的胶体球技术、界面处理技术和湿法刻蚀技术制备了排布规则、分布均匀、周期尺寸可调的金字塔锥阵列基底。本发明还通过简单的物理或化学界面组装技术,在规则的锥表面制备出稳定性强、重复性好、结构尺寸可调、形貌多样的单一或复合功能材料,如金属纳米碗、半导体空心纳米针、多孔有机框架等,最终构成复合功能基底。制备的复合功能基底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规则的微纳阵列,可以应用到痕量物质检测、能源等领域。

    一种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39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0827.7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包括植酸铁在内的植酸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主要由ZIF‑L‑Co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牺牲模板,通过植酸刻蚀和金属离子置换后制备得到。该催化剂在合成苯并恶唑衍生物和苯并噻唑衍生物中采用2‑硝基苯酚或其衍生物、2‑氨基苯硫醇与苯甲醇或其衍生物作为反应原料,代替强氧化剂和不稳定的醛为原料。同时,该络合物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5次而不明显降低其催化活性,且对苯甲醇衍生物和2‑硝基苯酚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耐受性,是一种高效非均相催化剂。

    一种近红外光热协同固化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69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96247.3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热协同固化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预浸料包括树脂混合物和纤维增强材料;所述树脂混合物组成为:各原料以重量份数计;甲基丙烯酸酯类低聚物20~40份,活性稀释剂25~45份,环氧树脂30~50份,光引发剂0.5~3份,固化剂3~5份,上转换材料0.5~3份,增稠剂0.5~3份。本发明利用上转换材料发生上转换过程后产生紫外‑可见光,引发光聚合反应,形成光诱导网络结构,而产生的热量引发体系内的热固化,形成热诱导网络结构,两者单独交联并相互渗透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复合材料,提升材料性能。

    一种MOF负载的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323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0091.8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OF负载的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包括UiO‑66‑NH2在内的负载金属催化剂,主要由UiO‑66‑NH2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通过多聚甲醛和吡唑或其衍生物后修饰后,最后通过配位键的作用负载溴化铜等金属卤化物,制备得到如UiO‑66‑NH2负载的铜催化剂等MOF负载的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合成1,2,4‑三氮唑衍生物中采用苯甲脒或其衍生物、N‑苯基苄脒与苯甲腈或其衍生物作为反应原料,具有成本低和原料廉价易得的优点,同时该催化剂的可回收性和对苯甲脒或其衍生物和苯甲腈或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耐受性,是一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催化剂。

    一种用于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纳米合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25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02483.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合金催化剂电极材料的制备以及在中性条件下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制氮气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合金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通过调控金属源的种类和比例制备不同形貌的过渡金属合金电极材料。所制备的纳米电极材料可应用在硝酸根还原制氨、废水处理以及储能等能源与环境领域。尤其是,在中性条件下,对硝酸盐还原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0.94V下,其氨的产率高达18.6mg/h·cm2、法拉第效率94.8%,且可循环使用10次以上。本发明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友好,整个生产过程无需大型专用设备,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改性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16199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278211.3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制备聚(N‑丙烯酰牛磺酸),然后将其加入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最后通过悬浮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与聚(N‑丙烯酰牛磺酸)互穿网络微球。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聚(N‑丙烯酰牛磺酸)由单体N‑丙烯酰牛磺酸聚合而成,磺酸基密度较高,在聚(N‑丙烯酰牛磺酸)的结构单元中,侧链的磺酸基团所带负电荷与带正电荷的药物分子具有相互作用,将该基团引入到栓塞微球中,可以显著提高微球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的载药率。

    一种剥离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片的方法、氮化硼纳米片

    公开(公告)号:CN1132005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29261.X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剥离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片的方法、氮化硼纳米片,使用CPs作为球磨剂,辅助六方氮化硼h‑BN剥离成氮化硼纳米片BNNS的方法。包括:(1)将h‑BN与CPs及玛瑙小球加入到球磨罐当中,以500rpm的速度球磨2‑24h。(2)将球磨后得到的混合物分散到异丙醇中超声1h。(3)通过离心去除未剥离的h‑BN和CPs,得到氮化硼纳米片。本发明利用在球磨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力和热使CPs发生相转变,使得CPs由晶态转变为熔融液体,形成类似离子液体,以离子碎片的形式插层到h‑BN间,辅助h‑BN剥离制备BNNS。本发明所用的CPs仅包含在球磨作用下能够发生固‑液转相的体系。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制备BNNS。

    一种疏水改性黄原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0058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19250.3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改性黄原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黄原胶改性领域。本发明通过将黄原胶重新加工成细粉末,再将烷基缩水甘油醚混合溶液间歇式喷入其中,促使黄原胶与烷基缩水甘油醚充分接触,从而合成了具有良好增稠效果的改性黄原胶,提高了改性黄原胶溶液产物的耐温性、耐盐性和粘弹性等综合流变性能,从而为非交联型黄原胶压裂液在油田开采及储层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方法。且本发明的疏水改性黄原胶溶液的制备方法在改性反应时无需添加催化剂,因而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广泛推广应用。

    一种改性壳聚糖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0057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41639.5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壳聚糖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壳聚糖衍生物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ε‑己内酯与3‑羟基己二酸3,6‑内酯的无规共聚物对壳聚糖改性,其无规共聚物结构单元中侧链悬挂的带负电荷的羧基与壳聚糖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氨基进行复合形成改性壳聚糖微凝胶,制备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容易控制;且所制得的改性壳聚糖微凝胶稳定性好、载药率高、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作为抗癌药物载体。此外,本发明采用的壳聚糖和ε‑己内酯与3‑羟基己二酸3,6‑内酯的无规共聚物都是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适合作为生物材料用于人体内。

    一种光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2590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60910.X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是一种光交联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金属有机框架(MOF)/聚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染料吸附。第一步,将MOF分散于PVA‑SbQ水溶液或者在用MOF前驱体在PVA‑SbQ水溶液中原位生成MOF,采用光交联技术制备光交联的PVA‑SbQ/MOF复合水凝胶,形成第一重网络;第二步,将PVA‑SbQ/MOF复合水凝胶浸泡到含有单体AM、交联剂MBAA、光引发剂的水溶液中,吸附饱和后,再次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聚合形成交联互穿的第二重网络结构。采用光聚合手段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合物/MOF复合水凝胶,环保高效,而且有效克服了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过程中无机粒子沉降,实现MOF在聚合物网络中的均匀分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