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安装结构
    9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87577U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20105143.8

    申请日:2017-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3安装结构。一种进气歧管安装结构,包括:缸盖,一侧端与缸盖连接的支架,进气歧管;所述的进气歧管安装结构还包括:设有套在进气歧管外的通孔的减震垫圈,若干个连接螺钉;支架设有垫圈容置孔和设于垫圈容置孔中的隔圈;减震垫圈位于垫圈容置孔中且下端压住隔圈上端;进气歧管设有压住减震垫圈上端的法兰;连接螺钉的螺杆穿过法兰和减震垫圈且与隔圈螺纹连接。该进气歧管安装结构的连接螺钉的螺杆穿过法兰和减震垫圈且与隔圈螺纹连接,安装稳固,且进气歧管安装后不易产生振动噪音,使用寿命较长。

    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

    公开(公告)号:CN206398182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417742.5

    申请日:2016-1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勾体,所述勾体与设备壳体之间的区域是夹持部,所述设备壳体在夹持部区域的表面设置槽体,所述夹持部的夹口设置有锁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卡夹夹持管体不牢的问题,且卡夹夹持区域大,不会夹扁管体,避免影响管体内气流输送,管体夹持操作简便,且卡夹结构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长。

    一种正时罩盖
    9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97612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431547.8

    申请日:2016-1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时罩盖,旨在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正时罩盖与发动机壳体配合时的密封性能,提高正时罩盖防尘能力的正时罩盖。它包括罩盖本体,罩盖本体包括盖板及设置在盖板的边缘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弹性软胶板。

    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
    9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97561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449758.4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油气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的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内设有油气混合通道、气体排出通道及与油气混合通道相连通的混合气体进口;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精分离结构,精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油气混合通道内的精分离隔板及设在油气混合通道的底面上并与精分离隔板相对应的聚油槽,精分离隔板上设有若干精分离通孔,聚油槽的底面设有第一回油孔;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结构,且精分离结构位于混合气体进口与旋风回油结构之间。

    一种油气分离器
    9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97559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448821.2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油气分离效率高的油气分离器。它包括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内设有油气混合通道与气体排出通道;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结构。旋风回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筒及设置在旋风回油筒内的出风管。旋风回油筒包括位于上部的圆筒部与位于下部的锥筒部,锥筒部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圆筒部的侧面上设有连通油气混合通道与旋风回油筒内腔的切向进口,且切向进口靠近旋风回油筒的上端,旋风回油筒的上端设有与气体排出通道相连通的出风口,旋风回油筒的下端设有回油孔,所述出风管与圆筒部同轴,且出风管的上端口与出风口密封连接。

    一种后门槛板上的限速卡子

    公开(公告)号:CN208007094U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721921688.2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门槛板上的限速卡子,包括上横梁板1和下横梁板2,上横梁板的两端和下横梁板的两端通过左右两根支梁相连接,支梁包括左支梁3和右支梁4,支梁为向外弯曲的瓦状弧形杆,支梁的外侧的弯曲面与汽车后门槛板的内侧壁相紧贴,上横梁板的上端面与汽车后门槛板的内上壁相紧贴,下横梁板的下端面与汽车后门槛板的内下壁相紧贴,左支梁和右支梁均为弹性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门槛板上的限速卡子具有形状结构较小、空间占用比小、装配之后不易发生滑动、使用安全可靠的有益效果。

    一种可调式玻璃淋涂挂具
    9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14056U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21854823.6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玻璃淋涂挂具,包括主机架及玻璃挂置架;主机架包括主固定架及至少一个伸展架,伸展架设置在固定架上,伸展架上设有固定板及调节板,调节板通过转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调节板与玻璃挂置架连接;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调节板上设有若干调节孔,固定孔轴线平行于任一调节孔轴线,固定孔轴线平行于转轴轴线,固定孔上设有定位件,定位件穿过其中一个调节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在淋涂时对汽车全塑玻璃进行支撑定位,且定位角度可以调节,可适应多种淋涂需求,产品适应性强;可提供多个淋涂角度,操作方便,节约了人工操作时间,减少了工装数量,减省了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车门内拉手结构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79108U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721774043.0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一种车门内拉手结构,包括:设有容置腔的车门,设于容置腔中且后端设有与车门铰接的铰接块的弧形拉手;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还包括:设于铰接块后侧的后缓冲组件,设于弧形拉手前端内侧的前缓冲垫;弧形拉手的一侧面设有弧形沉孔和设于弧形沉孔中的加强筋组。所述的车门内拉手结构,具有后缓冲组件和前缓冲垫,使用时无异响;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新型车门内拉手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39801U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21777685.6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车门内拉手。一种新型车门内拉手,包括:大端设有铰接块的弧形拉手本体;弧形拉手本体的上端为凸面;弧形拉手本体的下端为凹面;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还包括:下端与凸面连接的外饰条,上端与凹面连接的加强条;弧形拉手本体的一侧面设有大端位于弧形拉手本体大端一侧的弧形沉孔和设于弧形沉孔中的加强筋组。所述的新型车门内拉手,弧形沉孔使弧形拉手本体的重量较轻,加强筋组、外饰条和加强条提高强度且使刚性较好。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10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48925U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20128754.4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涉及一种油底壳。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倾斜造成的油底壳内油液不均匀分布,造成曲轴溅射的不均,从而造成润滑的不均匀的问题。本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曲轴两侧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朝向发动机曲轴的喷油嘴,所述喷油嘴与油泵出油口联通,所述油泵吸油管与油底壳底部联通,所述油底壳内底部分布有检测油底壳内润滑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利用泵控制的主动喷油装置,根据油底壳内油液的变化可以使得发动机底部部件仍然能够较均匀的被润滑,减少部件的磨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