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418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711203419.7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双极板是由熔融指数为0.05‑10的高密度聚乙烯、碳纳米管、导电炭黑以及润滑剂组成的碳塑复合板,或是由熔融指数为0.05‑10的高密度聚乙烯、碳纳米管、润滑剂组成的碳塑复合板,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分数为60‑80%,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15‑35%,导电炭黑的质量分数为0%‑24%,润滑剂的质量分数为0.1‑2%。该双极板在保持高聚合物含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电极框进行焊接时可以保证足够高的焊接强度,保证电堆的密封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60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711091359.4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0239 , H01M8/18 , H01M8/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锌碘单液流电池,锌碘单液流电池包括一节单电池或二节以上单电池电路串联组成的电堆,单电池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端板、集流体、带有液流框的正极、膜、带有液流框的负极、负极端板,负极电解液储罐中的电解液通过泵实现电解质在负极空腔和储罐之间的循环,同时负极管路上设有正极电解质循环的分支管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多孔膜实现了导通支持电解质,并且阻止I3‑扩散到负极的作用。电解质活性物质的溶解度很高,能量密度高,特别适用于构建单液流电池;同时正负极电解质溶液均为中性,克服了传统液流电池强酸强碱电解质的腐蚀性问题,同时,电池的电流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006555.2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1051 , H01M8/1053 , H01M8/1086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用功能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类膜是以由有支撑层与具有弹性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复合而成,支撑层可以赋予复合膜很好的机械性能,弹性功能涂层具有很好的粘弹特性,可以接纳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充电过程中,负极Zn(OH)42‑沿着离子传导膜方向沉积时生成的金属锌,从而解决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负极锌枝晶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的问题;同时,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金属锌氧化生成Zn(OH)42‑后,由于复合层的粘弹特性,膜表面的功能层可以恢复原状,从而为下一个充电过程中生成的金属锌做好接纳的准备,最终提高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670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1287579.3
申请日:2019-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50/403 , H01M50/411 , H01M50/417 , H01M10/056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多孔弹性隔膜及其制备和应用,相比于目前使用的凝胶电解质弹性隔膜,该三维多孔固体隔膜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更高的弹性,在反复的伸缩之后不会出现破损,阻止了内部短路的发生;相比凝胶态电解液,膜内填充的液态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组装的电池倍率性能更加优异;同时,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67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001247.0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18 , H01M8/04276 , H01M8/046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电解液在线恢复方法,当电池达到预设放电时间后,将正极电解液储存装置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分别与电池负极连通,将负极电解液储存装置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分别与电池正极连通,正极电解液在正极电解液储存装置与电池负极之间循环流动,负极电解液在负极电解液储存装置与电池正极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电解液的在线恢复。本发明方法可同时恢复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单电池或电池组在放电末期正极累积的铁盐和负极电极上累积的金属锌,实现碱性锌铁液流电池或电池组电解液重复利用和回收,提高了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电池组或系统的运行寿命。且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引入其他杂质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250794.6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锌‑溴液流电池,在电池负极与隔膜之间添加隔离框,该隔离框包括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由肋条与肋条之间形成的孔构成,第二表面由位于第一表面肋条之间交叉部分的凸起构成;第一表面的孔贯穿第二表面。该隔离框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可有效的提升电池的面容量和高面容量条件下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250043.4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18 , H01M8/042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应用及能量恢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迁移的装置,解决现有液流电池电解液迁移、容量衰减等问题。该装置通过调节正负极两侧电解液储罐内的压力,使两侧储罐内的压力不同,用物理的方式通过压力差来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的迁移。本发明通过调节正负极两侧电解液储罐内的压力来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的迁移,同时能够解决由电解液迁移带来的容量衰减等问题,实现电池的长期运行和电解液的高效利用。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无需使用任何额外的化学品,成本低,且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250052.3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04186 , H01M8/04746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及能量恢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迁移的方法,解决现有液流电池电解液迁移、容量衰减等问题。该方法通过调节正负极两侧电解液储罐内的压力,使两侧储罐内的压力不同,用物理的方式通过压力差来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的迁移。本发明通过调节正负极两侧电解液储罐内的压力来降低液流电池电解液的迁移,同时能够解决由电解液迁移带来的容量衰减等问题,实现电池的长期运行和电解液的高效利用。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无需使用任何额外的化学品,成本低,且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1250050.4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0239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骨架共聚物支撑的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该类膜是将可溶性的有机骨架共聚物前驱体A溶于铸膜液,经涂布在支撑体上,在含有有机骨架共聚物前驱体B的非溶剂中经过相转化制备而得,成膜过程中,前驱体A与前驱体B在膜内原位生成有机骨架共聚物。将所制备的含有有机骨架共聚物的多孔离子传导膜经过处理、干燥、酸洗,制备得到有机骨架共聚物支撑的多孔离子传导膜。所设计制备的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特别是全钒液流电池中具有很好的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7311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711246822.8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电极通过应用泡沫镍作为催化剂实现接触式化学镀工艺对电极基体的原位沉积,使其表面和内部实现金属镍磷及其复合涂层的沉积,从而能够显著的提高电极的集流效果且增强电极内部的电子传输效率,实现更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电极表面的沉积涂层厚度在0.5μm‑5μm;这种电极应用于二次电池中,可明显提高电池性能和能量密度,此种化学镀原位沉积技术操作过程简单,实验条件温和,实验成本较低,具有实现未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巨大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