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44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3741.5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D233/61 , C07C303/32 , C07C309/17 , C10M133/46 , C10M135/10 , C10M141/08 , C23F11/04 , C10N30/06 , C10N3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化脲基双子咪唑多库酯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润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功能化脲基双子咪唑多库酯盐,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所述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摩尔比为1:2;所述阳离子为功能化脲基双子化咪唑,阴离子为多库酯盐。本发明提供的功能化脲基双子咪唑多库酯盐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可以作为润滑因子,在润滑油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润滑体系,所述润滑材料的热稳定性好且摩擦学性能优异。同时,所述功能化脲基双子咪唑多库酯盐还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可以作为缓蚀剂有效阻隔酸性介质对金属材料基底的侵蚀。
-
公开(公告)号:CN1165900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87528.2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M117/02 , C10M169/02 , C07D339/04 , C10N50/00 , C10N50/10 , C10N30/06 , C10N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润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机械自适应性的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硫辛酸锂作为凝胶因子或稠化剂制备凝胶润滑剂或润滑脂,硫辛酸锂结构简单,合成容易,成本低,所得润滑剂耐磨减摩性优异,承载能力强,还具有机械自适应性,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快速自组装重新捕获基础油,从而防止润滑油的泄露、爬移等问题。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润滑剂绿色无毒,添加剂种类少,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1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0389.7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9D179/08 , C09D7/61 , C09D7/65 , C10M111/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聚酰胺酰亚胺涂料、水性聚酰胺酰亚胺固体润滑涂层及其应用,涉及功能化抗磨防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性聚酰胺酰亚胺涂料包括水性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润滑相、抗磨相、助剂和水。本发明以水性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为粘接剂,聚四氟乙烯和二硫化钼为润滑相,氧化铝和氮化硅为抗磨相,以水为溶剂,配合使用助剂,涂料不仅具有低摩擦系数,优异的耐磨和承载性能,还具备良好的耐中高温性能和储存稳定性,该涂料固化形成的涂层涂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和减摩抗磨性能,能够在实现涂层低摩擦系数的同时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可作为运动部件表面耐磨减摩涂层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聚酰胺酰亚胺的应用范围,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0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242151.9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4 , C07D249/18 , C07F9/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酸化缓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酸化缓蚀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耐高温酸化缓蚀剂,包括三苯基苄基溴化膦交换物、增效剂、金属碘化物和溶剂;所述三苯基苄基溴化膦交换物、增效剂、金属碘化物和溶剂的质量比为(0.5~1.0):(1.0~3.5):(0.5~2.0):(3.0~5.0)。所述三苯基苄基溴化膦交换物可以通过分子中的多个氮原子在金属表面形成多点吸附,增强了所述耐高温酸化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成膜能力,降低了所述耐高温酸化缓蚀剂在高温下从金属表面的脱附速度,从而使缓释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所述耐高温酸化缓蚀剂均一、稳定,使用时能够很好的分散在酸液中,无沉淀和分层现象出现;原料易得。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27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269830.9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α‑烯烃合成油65~85%,合成酯3~20%,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黏度指数改进剂10~15%,抗氧剂0.05~0.2%,极压抗磨剂0.05~0.15%,减摩剂0.05~0.1%,防锈剂0.01~0.05%,抗泡剂0.001~0.02%。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组合物具有突出的黏温性能、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低温性能,并拥有良好的防锈性能、极压抗磨性能和抗泡性能,与橡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满足不同地域、全天候、长寿命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04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69887.9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M169/04 , C10M141/10 , C10N30/06 , C10N30/10 , C10N30/12 , C10N4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型开式齿轮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润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合成型开式齿轮润滑油,按质量份数计,制备原料包括:合成基础油89.0~98.0份,所述合成基础油为聚α‑烯烃合成油和聚酯基础油的混合物;抗氧剂0.3~2.0份;金属钝化剂0.1~1.0份;极压抗磨剂1.0~5.0份,所述极压抗磨剂为季膦盐多库酯离子液体、烷基多硫化物和烷基磷酸酯胺盐的混合物;防锈剂0.1~1.0份;黏附剂0.5~2.0份。本发明采用季膦盐多库酯离子液体、烷基多硫化物和烷基磷酸酯胺盐的混合物作为极压抗磨剂,解决了极压性和抗腐蚀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润滑油整体性能的平衡;且环保、刺激性气味小。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1911159037.8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M141/02 , C10N30/06 , C10N3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润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超分子凝胶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复合超分子凝胶润滑剂包括纳米颗粒、凝胶因子和基础油;所述纳米颗粒为银纳米颗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二硫化钼纳米颗粒、碳酸钙纳米颗粒、氟化石墨纳米颗粒或碳纳米管纳米颗粒。本发明利用超分子凝胶润滑剂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限域效应”来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及沉降,解决了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的长期分散稳定性问题;并且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凝胶的力学性能,还能提高凝胶润滑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颗粒复合超分子凝胶润滑剂为纳米颗粒在润滑剂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这对机械寿命的延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750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92016.6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75/06 , C07C275/14 , C07C273/18 , C10M115/08 , C10M169/02 , C10N30/06 , C10N30/08 , C10N5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润滑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温域使用的脲基凝胶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具有式Ⅰ或式Ⅱ所示结构的脲基凝胶因子中含有脲基官能团,所述脲基官能团具有高热稳定性,脲基凝胶因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网络结构,使得所述脲基凝胶因子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并最终使得其制备得到的宽温域使用的脲基凝胶润滑剂具有比基础油更优异的热稳定性;同时,所述脲基凝胶因子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将基础油束缚,能够防止其制备得到的润滑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爬移,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08840804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644942.1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15/40 , C07C213/04 , C23F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功能化炔丙醇季铵盐,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代表碳原子数为8到18的烷基,n为1到6的整数。本发明还公开了功能化炔丙醇季铵盐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缓蚀剂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功能化炔丙醇季铵盐分子中季铵部分与炔醇部分通过分子内的协同作用,增强常规季铵盐缓蚀剂(例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防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41054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810098226.8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0M141/08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组份超分子凝胶润滑剂,该润滑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与质量分数为1.0%‑10.0%的苯酚衍生物、萘酚衍生物或蒽酚衍生物添加到质量分数为99.0%‑90.0%的基础油中,加热搅拌使得凝胶因子完全溶解,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双组份超分子凝胶润滑剂。该凝胶润滑剂制备方法简单,能明显改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以及高的承载能力。热分析和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凝胶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此类润滑剂制备简单、成本低、摩擦学性能优异,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润滑油的泄露、爬移等问题,有望用于特殊机械部件的润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