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94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862704.8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29 , H04L67/025 , H04L67/1095 , H04L67/10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频谱协同监测系统,包括一用于下发监测任务A的监测控制中心和多个采集并回传频谱数据的监测接收机,监测控制中心和监测接收机之间连接有一监测处理器,其包括协同方案制定模块和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协同方案制定模块根据监测任务A的要求制定调度监测方案B和监测命令C,并根据调度监测方案B进行选择、分组、标号、同步,监测接收机根据监测命令C采集频谱数据;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接收并分析监测接收机回传的频谱数据,并将经过分析的信号数据回传至监测控制中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该系统的频谱监测方法。本发明的频谱监测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扫描周期、频谱分辨率和接收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720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13402.X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合作缓存的数据选择性缓存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当前用户接收到邻近用户对各数据的请求,或从邻近用户或基站接收到各数据时,记录并更新各数据的请求次数;步骤S2,当前用户根据各数据的请求次数预测各数据未来被请求的概率,以获得各数据的预测概率;步骤S3,当前用户在缓存各数据前,询问并收集邻近用户的内存缓存情况,并结合各数据的大小以及各数据的预测概率,定义各数据的价值;以及步骤S4,若当前用户的内存未满,则缓存接收到的数据,否则,根据各数据的大小以及各数据的价值,利用贪心算法确定是否缓存接收到的数据以替换内存中的原有数据。本发明高效利用了终端有限内存容量,实现了最大化蜂窝流量卸载。
-
公开(公告)号:CN106130655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4946.0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0/548 , H04L2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548 , H04L27/269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比特级处理模块、星座映射模块、轨道角动量调制模块、数字域轨道角动量多模态复用模块、DAC模块、上变频模块以及圆环阵列发射天线;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圆环阵列接收天线、下变频模块、ADC模块、数字域轨道角动量解调及解复用模块以及检测译码模块。本发明实现了物理特征显著区别与传统平面波的涡旋电磁波多模态OAM复用通信技术,并达到了频谱效率与传输速率倍增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扩充了模态复用数提升的空间与潜力。本发明可应用于微波或毫米波频段的多模态OAM复用通信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16256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39051.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L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5/14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双工无线网络中的节点配对与资源竞争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流量平衡性评估、上行参数适配、轮询分片传输、反馈间隙检测、竞争配对尝试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现有全双工网络中的资源竞争与流量匹配、同信道干扰与节点匹配、上行多终端竞争接入等关键问题,在多用户环境下实现了可靠高效的同信道双向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3036884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545714.1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数据保护方法和系统,通过结合用户历史数据,采用同态加密原理比较两个聚合后的加密值的校验方法有效地检测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敌手拦截篡改用户数据。本发明既能发现用户数据是否被篡改,且只对同组ID总的加密后的消费数据进行解密从而获取该组的总的消费数据,没有直接解密智能读表器发送的加密后的消费数据,从而避免用户隐私泄露给能源供应商。
-
公开(公告)号:CN10464015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4258.X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28/08 , H04W40/02 , H04W72/12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监控无线通信网络资源路由重构方法,在输电线路无线通信网络链式传输结构中,无线传输设备根据邻居节点关系形成链式路由拓扑结构,节点定期上报自身流量负载信息给输变电主站系统,由主站系统决定路由重构的节点。当前节点在路由重构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无线频率的重新规划,有效降低了无线系统同频干扰。算法在输电线路监测网络系统出现局部负载较高的情况下,实现了流量的负载均衡,减少了数据传输跳数,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0264720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130263.5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7143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多跳网络的通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频带划分模组,将整个频带划分为上频带、中频带及下频带,并确定频带使用规则;控制信道生成模组,根据该频带使用规则令每个移动台生成至少四个相互正交的控制信道以用于控制信令的传输;以及数据信道生成模组,根据该频带使用规则令每个移动台生成M+N个相互正交的数据信道,本发明使无线多跳网络中所有移动台都能同时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应急通信中的实时业务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29134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810201406.0
申请日:2008-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变换处理的广义多载波频分多址传输装置。与现有基于簇的DFT扩频正交频分多址和N×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方案相比,本专利所提的传输方案通过变更收发两端的正交变换模式,既能够满足系统覆盖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又能提高小区内用户频谱效率。当正交变换采用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时,发射端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射信号峰均比,有利于提高发射端的功放效率,从而提高系统覆盖和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而当正交变换采用恒等变换时,允许系统对单个用户占用的多个子频带分别采用独立的链路自适应、混合重传机制和多天线增强技术提高小区内用户的频谱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37008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095711.7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4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电网中基于假名的数据发送方法:若干个智能电表收集用户数据;对若干个智能电表进行分组形成若干个智能电表组;对每组的每个智能电表分别设定一个原始ID,原始ID形成原始ID序列;对同组每个智能电表分配一个组密钥;随着时间和/或同组组密钥的变化,原始ID序列根据函数f(key,time)生成假名ID序列;同组每个智能电表的原始ID更新为假名ID;同组每个智能电表用假名ID发送用户数据至数据聚合器;数据聚合器聚合用户数据后发送至能源供应商。由于能源供应商不知道智能电表的原始ID,因此能源供应商不能将用户数据和用户信息相联系,能源供应商只能得到用户数据的总和,从而用户的隐私得以受到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307077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26362.9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上海通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速度和位置信息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车载台和基站的GPS开启,每隔Δt测量一次车载台的移动速度v、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2)并将移动速度v和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信息上报给该覆盖区域的基站;3)基站根据移动速度v和车载台到基站的距离l,计算并更新下面若干个时刻列车的位置;4)基站根据若干时刻列车的位置得到对应的信号衰减值;5)基站根据信号衰减值、发送功率大小和噪声信息,得到信噪比,并根据信噪比确定选择的编码调制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