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3052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8474.7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朴牛(山东)能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及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本发明所述井筒流量监测系统,将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以及单点热激励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井下温度和声波多参数的同时监测,并满足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对井下流体状态实时监测的要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流量、含水率解释方法,特别是针对油井油水气三相流体,将流体脉冲加热后的温度信息和声波信息进行多参数融合解释,从多角度去解释流量和含水率情况,达到相互印证、减少多解性的目的,使求得的流体流量和含水率、含气率更精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节省开采成本,减少开采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78448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85022.2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东营市福利德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12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均质流场表征的注采关系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的方法计算流场密度;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流场强度;利用PCA降维及聚类等数学方法进行流场表征并计算流场不同区域流线密度和流场强度的乘积,结合遗传算法以最小化上述乘积的方差为目标进行优化求取最优注采量,作为使流场均衡驱替的最优解(最优注采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油田流线密度计算方法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将流线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对所有油田流场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反映流场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采用降维和聚类的方法完善的表征流场特征,实现流场表征的可视化,借助遗传算法实现流场的注采量的重新分配,制定较优的流场开发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18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40347.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朴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B47/09 , E21B47/107 , E21B47/135 , E21B49/00 , E21B43/11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的水力压裂裂缝监测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水力压裂裂缝模拟系统、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系统、工作液供给系统和产出液收集系统。本发明可以模拟多级水力压裂过程中携砂液造缝过程,采用本发明中的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水力压裂造缝位置以及进入造缝层段中的支撑剂体积,进而确定裂缝参数;还可以模拟多级水力压裂油井、地热井生产的情况,采用本发明中的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各个模拟压裂层段的产液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8279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54190.4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油田注采实时优化与调控仿真实验系统,包括:高温高压密闭矩形油藏模拟箱、油藏3D打印物理模型、模拟生产水平井筒系统、模拟注入水平井筒系统、供液系统、集液系统、动力液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油藏3D打印物理模型置于高温高压密闭矩形油藏模拟箱内,油藏3D打印物理模型内部布置模拟生产水平井筒系统和模拟注入水平井筒系统,供液系统向模拟注入水平井筒系统注入驱替液,驱替油藏3D打印物理模型中的流体向模拟生产水平井筒系统流动,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对模拟注入水平井筒系统和模拟生产水平井筒系统各井段的注采量进行调控。本发明可以模拟水驱油藏的实时监测和实时调控生产过程,模拟油田生产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08869207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0525008.8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式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井筒、流体循环模块和电能外输模块。井筒包括套管、油管、热电发电模块、冷流体注入管和集液管。油管通过穿越封隔器坐封在套管内壁上,油管底部设有贯穿式油管堵头。套管内壁与热电发电模块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油套环空流动通道。油管内部空间形成油管流动通道。冷流体注入管设置在油套环空流动通道内或油管流动通道内。流体循环模块包括冷流体注入管线、冷流体注入泵、冷流体流出管线、冷流体储存容器、冷流体流入管线、热流体利用模块、油套环空返出流体流动管线和油管返出流体流动管线。本发明能实现取热发电不取水、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且不会影响换热流体的后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6872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524090.2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井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同时钻穿相同地层的A井筒和B井筒、流体循环模块和电能外输模块。A井筒包括A井筒套管、A井筒油管和A井筒热电发电模块。B井筒包括B井筒套管、B井筒油管和B井筒热电发电模块。A井筒套管和B井筒套管上分别设有射孔段。A井筒套管与A井筒热电发电模块之间的空间形成A井筒油套环空流动通道;A井筒油管内部空间形成A井筒油管流动通道。B井筒套管与B井筒油管之间的空间形成B井筒油套环空流动通道;B井筒热电发电模块内侧的B井筒油管内部空间形成B井筒油管流动通道。本发明能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充分利用中低温地热资源,且不会影响产出流体的后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33197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40343.7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监测和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的水力压裂监测方法,利用单模感声光纤从井下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和利用多模感温光纤从井下反射回来的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水力压裂过程中各压裂段的压开情况、和/或压后生产过程中各压裂层段的实时流量,和或/含水情况。本发明所述监测方法属于一种近场监测,能够实时监测压裂层段内各个射孔孔眼的压裂情况;一次入井可以实现多级水力压裂监测,并能监测当前压裂层段对相邻已压裂层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86920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25008.8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式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井筒、流体循环模块和电能外输模块。井筒包括套管、油管、热电发电模块、冷流体注入管和集液管。油管通过穿越封隔器坐封在套管内壁上,油管底部设有贯穿式油管堵头。套管内壁与热电发电模块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油套环空流动通道。油管内部空间形成油管流动通道。冷流体注入管设置在油套环空流动通道内或油管流动通道内。流体循环模块包括冷流体注入管线、冷流体注入泵、冷流体流出管线、冷流体储存容器、冷流体流入管线、热流体利用模块、油套环空返出流体流动管线和油管返出流体流动管线。本发明能实现取热发电不取水、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且不会影响换热流体的后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19890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510363600.9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磁流体的地下油水界面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基于纳米磁流体的储层裂缝检测系统,包括:磁流体容器、高压泵组、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地面检波器、通讯线路;磁流体容器通过第一磁流体输送管线与高压泵组相连,高压泵组通过第二磁流体输送管线与检测井相连;地面检波器位于以检测井为中心的地面上并通过通讯线路与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相连,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采集、保存地面检波器的所接收到的压力波响应并计算、显示地下油水界面展布。本发明利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油水界面振荡产生的压力波响应来定量、有效地检测油水界面分布,可为油田计算储量、深化认识地下油水组合关系、布井开发、挖潜等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53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610045858.9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纳米磁流体智能驱替开采油藏的系统。智能驱替开采油藏的系统,包括:驱替液容器、高压泵组、实时数据采处理与控制中心、弱磁发生器、磁力计、强磁发生器;纳米磁流体及水在驱替液容器中均匀混合经第一驱替液输送管线进入高压泵组增压,然后经第二驱替液输送管线进入注水井;实时数据处理与控制中心采集、保存磁力计测量信息并计算、显示储层中驱替液波及范围,根据当前波及范围成像信息识别高、低波及区域,并智能调节相应生产井中强磁发生器磁通量大小。本发明伴随驱替过程实时监测驱替前缘,利用磁场对纳米磁流体混合液巨大吸引力,根据不同区域驱替效果智能更改驱油方向及速度,有效动用注采井间原油,提高驱替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