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3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46232.9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土石坝漫顶破坏的应急抢险装置,包括沿坝体顶部横向移动的配重座,所述配重座的前侧设置有向下延伸覆盖下游坝面的柔性消能垫,所述柔性消能垫上设置有底部出口与消力池相连通的网状排水沟,配重座上还设置有贯通柔性消能垫的排水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抢险方法,即遇到极端强降雨天气时,将配重座移至坝体顶部,当库水位骤然上升至排水孔位置后,洪水穿过排水孔并沿着网状排水沟流向消力池进行消能排水。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地减小坝顶水流对下游坝面的冲刷影响,防止下游坝体溯源冲刷破坏导致的坝体倾倒、以及上游混凝土面板折断破坏等现象,非常适合于中小型水库坝体的安全防护与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79495.9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涉水桩柱的非周期性冲刷监控系统及其预警方法,非周期性冲刷监控系统包括安装通道、监测盒、土压力监控单元和控制系统;土压力监控单元包括防护球和土压力监测件、配重块、GPS定位器和无线数据发射器,配重块位于防护球的底部;防护球顶部的土压力监测件向上延伸出监测盒;顶板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监测盒内设置有向上顶推防护球的铁质推板;安装通道处具有第二通孔、第二电磁铁和铁质挡板。本发明利用电磁铁控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导通,防护球更换简单方便,无需重新开挖和埋设,对桩周土体影响较小,并且还能保证涉水桩柱的长期监测,进而克服了现有监测系统一旦失效无法长期监测桩周土体冲刷程度的痛点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60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516983.8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层状土体非线性的精细化地震动输入方法,基于无限元边界和子结构波动输入方法,针对层状地基构建了一种精细化的波动输入法,该方法可以避免在分层土体边界节点施加弹簧和阻尼单元,解决了分层边界处弹簧刚度和阻尼不易确定的难题,简化了分层地基地震动输入流程。同时在考虑土体非线性时,实现了对土体各深度位置材料参数的迭代更新,能够反映实际土体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分层土体‑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中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2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55847.5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岩复合坝基的心墙土石坝,包括复合坝基和填筑在复合坝基上的上部坝体,复合坝基包括基岩和填筑在基岩上的下部坝体,下部坝体具有混凝土防渗墙,混凝土防渗墙的下部向下延伸至基岩内,下部坝体还包括依次填筑在混凝土防渗墙的上游侧的第一上游软岩填筑区、第二上游软岩填筑区,下部坝体还包括依次填筑在混凝土防渗墙的下游侧的第一下游软岩填筑区、下部反滤层和第二下游软岩填筑区,第二下游软岩填筑区的坝脚处具有排水棱体。本发明的下部坝体以软岩作为填筑料进行填筑,下部坝体和基岩结合形成复合坝基,大大提高了软岩的利用率,做到了现场料尽其用,降低大坝投资;本发明的下部坝体具有混凝土防渗墙,可有效提高下部坝体的防渗效果,第一下游软岩填筑区下游侧的下部反滤层可有效避免其因渗流力作用被带出,进而避免混凝土防渗墙倾斜,提高下部坝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8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15702.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洪灾害减灾生态坝型结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生态坝型结构系统包括:坝底过水通道、坝体结构及预警监测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山谷地区中小流域河流的生态及防洪要求。坝底过水通道,利用原有河道,不阻断河流,不改变鱼类洄游路径;充分利用山谷中当地材料,采用堆石混凝土、胶结砂砾石、胶结土等坝型;设置险情监测系统,实现自动预警、报警。考虑正常运行和极端洪水工况,对坝身结构受力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本项发明不阻断原有河流连通性,保护原有河流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生态效益显著;可拦蓄洪水、泥石流,削峰均化,洪水来临时通过坝底河道过流,上部坝身挡水,若洪水超过坝顶高程,则可坝顶溢洪。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6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26441.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F27/70 , B01F33/501 , B01F35/30 , B01F35/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淤地坝施工现场用黄土固化剂生产设备及使用方法,设备包括双动力拌合装置、折叠式传送装置,双动力拌合装置由第一移动轮、壳体、出料口、第一变频电机(无极调速电机)、固定支架、轴承、传动轴、犁形拌合翼、进料口、支腿、阀门构成。折叠式传送装置由主动轮、从动轮I、从动轮II、主体桁架、传送带、支撑桁架、底盘桁架、可拆卸卡扣、质量传感器、数据传输线、数据显示器、支架、第二移动轮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固化剂生产设备模块设置、模块装置可拆解折叠,拌合动力强、智能称量、劳动强度低,造价低、便于运输,适用于淤地坝“散、偏、远”的现场施工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2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03693.2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土石坝的应急抢险快速装配式溢洪道装置,包括由挡水板装配模块和挡水板衔接模块构成的坝顶挡水墙,所述坝顶挡水墙分段设置,所述挡水板衔接模块位于每段坝顶挡水墙端部,相邻坝顶挡水墙之间通过泄洪道衔接模块相连,所述泄洪道衔接模块与泄洪道变形模块、泄洪道装配模块构成坡向泄水通道。与现有的应急溢洪道装置相比,本发明构造简单、适应性强、模块化程度高,可根据泄洪需求快速布置若干应急溢洪道,能够大幅提高抢险效率,有效缓解土石坝泄流压力,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为超标准洪水条件下土石坝安全泄流提供一种全新且可靠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46233.3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6 , E02B7/06 , E02B8/00 , E02B3/12 , E02B3/16 , E02B3/02 , E02B5/00 , E02B5/08 , E03F3/04 , E03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土石坝漫顶排水与消能应急防溃装置,包括设置在坝体顶部的横向凹槽,其顶部设置有盖板,内壁上固定有柔性消能垫,柔性消能垫包括柔性外套和多孔弹性内芯,柔性外套的边缘处设置有真空止回阀,柔性消能垫具有抽真空后位于横向凹槽内的收卷状态和向横向凹槽外侧延伸放卷并铺展在下游坝面上的常压消能导流状态。本发明公开的应急方法包括:遇到极端强降雨天气时,打开盖板,将柔性消能垫推出横向凹槽,使柔性消能垫由收卷状态转为常压消能导流状态,库水位上升至坝顶后,洪水沿着柔性消能垫向消力池进行消能排水。本发明将消能和增排相结合,减轻对下游坝体冲刷的影响,满足中小型水库坝体漫而不溃或漫而缓溃的运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393354.0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黄土固化防护的复合式淤地坝设计方法,较于传统的就地取材方式建造成的均质土坝具备更强的抗洪能力,显著降低了溃坝风险;相较于混凝土等其他结构的防冲刷保护层具有更好的协调变形能力,能有效避免面板脱空等工程危害,显著提高了淤地坝抵御洪水的能力和坝体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在相同的设计拦沙年限下,采用本发明设计方法设计的淤地坝能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为淤地坝工程提供了更为可靠和经济的解决方案。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从洪水分析计算、防护材料配合设计到确定坝型参数、优化坝体结构设计的详细设计流程,方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推广应用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67946.5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洪减灾坝系的设计方法及其评价方法,将研究流域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连续的系统的模拟计算若干个防洪减灾坝组成的防洪减灾坝系对整个研究流域内的洪水削减效果,优化整个研究流域内防洪减灾坝的坝址和数量,以最低的经济成本,达到最优的防洪减灾效果,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流域内防洪减灾坝的科学设计方法。同时以防洪减灾坝系为单元,模拟整个流域内的洪水过程,定量的科学的评价若干防洪减灾坝的防洪效益,同时为科学的防洪减灾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
-
-
-
-
-
-
-
-